摘 ?要:對于特殊教育學校而言,其接收的是存在智力障礙的學生,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教育時,不能以普通教育方式為主,這樣難以保證教學效果,因此特殊教育學校的教育人員不斷探索新型的教學模式,在此基礎之上,校本課程得到了廣泛應用。于生活化模式而言,其將生活與學習有效結(jié)合,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提高了學生的理解力,將生活化模式應用在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校本課程改革當中,可以使語文校本課程改革逐步推進,使語文校本課程與學生、學校的情況相符,從而助力智力障礙學生的教育工作。
關(guān)鍵詞:生活化模式;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校本課程;改革
一、殊教教育學校生活語文校本課程的優(yōu)點
1.彰顯了生活教育理念
生活教育理念中囊括了諸多內(nèi)容,可以對文化、政治以及經(jīng)濟、生活進行反映,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給予了充分尊重,在教育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該教育理念,以生活為中心,實現(xiàn)了教學與實踐的統(tǒng)一。
2.彰顯了生活質(zhì)量理念
對于特殊兒童來說,其生活質(zhì)量會受到諸多方面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多元化的。在教學中利用校本課程,提高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使諸多影響因素的影響程度得到了控制。
3.彰顯了個別化教育理念
個別化教育,顧名思義是針對學生的特性給予相應的教育,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興趣、能力等設置相應的教學方案,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資源進行教學,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每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進步。
4.彰顯了生存教育理念
于生存教育而言,是指開展與社會生存、生命保護相關(guān)的活動,其中包括實踐活動、教育活動,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將生存知識以及經(jīng)驗傳授給學生。在生存教育之前,教師會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對學生的生存能力、生存態(tài)度等進行培養(yǎng),從而助力學生個性的全面發(fā)展。
二、生活化模式在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校本課程改革中的應用分析
1.助力學生人際交往、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
于智力障礙學生而言,獲得相應的溝通能力,可以為其生存提供保障。通過溝通,學生可以將自己的要求進行表達,從而獲得他人的理解;通過溝通,可以構(gòu)建相應的人際交往關(guān)系,使學生逐漸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育人員利用生活化模式設置了校本課程內(nèi)容,課程主題為《我們的社區(qū)》,該課程分為6個組成部分。校本課程的開展可以引導學生構(gòu)建相應的知識框架,使其對生活中的場所、人物、事物等有相應的了解,并將了解到的知識以及技能應用到生活當中。例如,在開展“公交車站”為主的校本課程時,教師利用PPT將公交車站有關(guān)的內(nèi)容呈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了解公交車站的組成部分,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帶領學生來到公交車站認識公交車站的功能、內(nèi)容以及名稱,引導學生學會查看公交車的路線、站點以及站牌,在學會與公交車站相關(guān)的知識之后,引導其在坐公交車的過程中與公交車司機進行相應的溝通。以生活教育為背景,設計與學生自身情況相符的教學內(nèi)容,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化的活動中掌握相應的社會技能。
2.提高了教師實施校本課程的能力
于校本課程的實施質(zhì)量而言,其與教師的能力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將生活化模式應用到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校本課程改革當中,可以使教師對整個課程體系有明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之上制定相應的課程計劃,使教師形成較強的課程開發(fā)意識,這樣才能將校本課程改革工作逐步推進。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探索教學目標、課程實施方案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對教學方案進行完善,從而使校本課程更具適應性以及可行性。生活化模式側(cè)重將生活中的相關(guān)場景、人物或者事物融入到教學當中,這不僅可以突出校本課程的特色,而且可以將學生的生活與學習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提高了學生的理解力,使學生在學習校本課程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技能。例如,教師在開展以“超市”為主題的校本課程時,可以創(chuàng)設學生進入超市購物的場景,由一部分學生扮演超市的售貨員,為了更好的接近生活,教師可以在開展該課程之前從超市購買一些生活必需品,然后由學生在課堂中售賣,在學生進入超市購物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之間的交流進行引導,使學生掌握進入超市購物的相關(guān)技能。將生活化模式應用于特殊教育語文校本課程,為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提供了方向以及助力,使校本課程與學生的生活有效融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校本課程的實施力度。
三、結(jié)束語
于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校本課程改革而言,其可以為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助力。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對語文校本課程改革進行研究,并引入生活化模式,不僅可以找到校本課程改革的方向,而且可以將教學內(nèi)容與生活有效結(jié)合,使學生在生活場景中了解人或者事物,掌握相應的溝通能力、交往能力。
參考文獻
[1]趙紫伊. 培智學校生活語文課程標準下個別化教學實施的行動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9.
[2]劉琴,廖輝.特殊教育課程教學中運用視頻案例的成效研究——“特殊學校語文教材教法”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8,33(10):134-140.
[3]王文鵬,黃志軍.中國內(nèi)地與香港地區(qū)針對智力障礙學生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或指引)比較研究[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8(15):72-75.
作者簡介
謝惠瓊(1976.10—),廣東省河源市人,中學一級教師,本科,課題組核心成員,從事基礎教育工作。
課題來源:源城區(qū)中小學(幼兒園)教學研究課題:特殊教育學校生活語文校本課程的研究與開發(fā)(課題編號:YC19——10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