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有效教學的教育理念已滲透到當前課堂活動之中。英語作為學生初中教育階段知識學習的基礎學科,將有效教學的理念運用于英語教學當中,不僅能提升課堂教授的質量和效果,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本文作者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對開展初中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方法展開研究。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教學
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活動中,大多數(shù)教師通常抱有本位思想,以自我為主導,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導致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tài)。同時,部分教師在方法的運用上存在單一化的現(xiàn)象,無法有效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和聽課狀態(tài),導致學生的學習質量和理解效果存在不足。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從教學方法、師生互動、角色扮演、主體培養(yǎng)四個方面出發(fā),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探究。
一、豐富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習質量
教學方法的有效選擇與運用,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使學生更為高效、主動地獲取語言知識,從而達到有效學習的課堂目的。同時,針對不同內(nèi)容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的理解效果得到最大化。此外,教師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課堂環(huán)境,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從而使學生的學習體驗得到增強。如在“Sad movies make me cry”的教學中,考慮到這是關于身邊事物對自身情感影響的內(nèi)容,為了使學生能夠正確表達自身的情感、學會分析不同事物的優(yōu)缺點,我利用多媒體投影技術,創(chuàng)設相應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Warming up環(huán)節(jié),我向學生播放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并讓學生思考“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ong?”“Does it make you happy、relaxed、excited or angry?”使學生在享受音樂的同時,討論不同類型的音樂帶給他們怎樣的感受,有助于對下一步新知的學習與理解。
二、保持師生互動,增強學生語言能力
相較于傳統(tǒng)的單一講授,有效教學活動的開展強調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課堂地位。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jù)師生之間的互動狀況,清楚掌握學生的學情動態(tài),合理有序地制定下一階段教學活動的細節(jié),確保學生學習活動的有效性。因此,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結合教材內(nèi)容和學情基礎,積極展開師生的互動交流,增強學生對語言的把握能力,使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表達技巧得到提升。如在“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的教學中,我就本單元“如何做一個優(yōu)秀的學習者”展開話題互動,“How do you study English?”“I study English by working with friends?!薄癏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I study by working with a group。”“Do you learn English by watching movies?”“Yes,its a very interesting way。”“Do you have 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 in English?”“Of course,we can talk about plenty of things like school、movies and ?our parents?!蓖ㄟ^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不僅能提升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能力,還能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
三、開展角色扮演,培養(yǎng)學生表達語感
語感是學生語言表達的認知基礎,也是學生對情感語言的一種組織能力。在實際的英語教學活動中,大多數(shù)教師缺乏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和引導方法,導致學生的語言表達和組織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靈活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形式,引導學生對文本信息的深層次理解,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效果,進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發(fā)展。如在“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的教學中,我根據(jù)Section A部分2d的對話內(nèi)容,組織學生分別扮演Clara、Ben等人物,并展開對話活動,使學生在了解泰國新年舉行潑水節(jié)活動意義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掌握兩者之間的談話方式和語態(tài)變化,如Guess what?Sounds like fun!But why do they do that?等語句,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語感,強化學生的語言技能。
四、注重主體基礎,滿足學生發(fā)展需求
在英語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因家庭因素、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響,難免產(chǎn)生理解不足、掌握不牢的個體差異化現(xiàn)象,這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對整體授課的質量和組織方式產(chǎn)生阻礙。因此,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學情基礎,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正確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式,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需求。如在“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的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化的現(xiàn)象,我及時調整教學形式,并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學習活動,使學生在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學習意識、打牢自身的語言基礎。此外,在人員組配方面,我堅持組間同質、組內(nèi)異質的原則,保證學生與小組之間的學習性和互動性。同時,我還根據(jù)各小組的學情變化,設置不同問題,如Why is Li Yue in France?Does she enjoy staying with her host family?How do you know?等,從而增強學生整體的學習水平。
綜上所述,通過對教學方法的豐富、課堂互動的組織、角色扮演的開展以及學生主體的培養(yǎng),不僅使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得到實質性的提升,還使學生的語言技能得到鍛煉與培養(yǎng),增強其英語水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同時,注重學生個體的學情基礎,采取及時有效的組織策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從而實現(xiàn)其自我發(fā)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寧.淺談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高效課堂[J].中學生英語,2017(10):106-106.
[2]張秀華.初中英語教學如何構建高效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7(1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