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吳冠中是20世紀近現代重要的代表畫家之一,先生不僅學識繪畫造詣頗深,且具真性情,“語不驚人死不休”。在此不再贅述市場機制層次的原因,僅從吳先生作品藝術特點所反映的文化內涵來分析他的作品。
關鍵詞:吳冠中;傳統;風格
一、石濤的一畫法
吳冠中尊奉石濤為中國現代藝術之父,他對《苦瓜和尚語錄》進行了精讀,“不讀懂石濤話語錄死不瞑目。”①可見石濤對吳冠中影響至深。一畫之說,就是要在無限中有一定之限,而又不限于既有之法,明悟了畫法誕生于創(chuàng)造性,程式的障礙便從作品上消失,畫也就能表達自己的心聲了。
“所以一畫之法,乃自我立”,所謂一畫之法:務必從自己獨特感受出發(fā),正因為每次感受不同,發(fā)自內心真情實感,作品便有了靈性、生機。正因為每次不同的感受,因此每次畫法都有不同的表現手法。畫法千遍萬化,所以,一畫之法,并非指某一具體畫法。進而能夠“無法而法,乃為至法”,所以我們看到吳冠中的作品,種類豐富,有國畫、油畫、水彩、書法等不同時期的不同表現方式,但本質都是那個“一”。
正如老子的哲學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是無題卻有題。這也體現在各種繪畫材料媒體都在改變,筆墨只是工具,最終也是服務于作者思想情緒的表達。
二、扎根在祖國
我們從吳先生自傳中可以通過一點點小事而“顯現”出在異國他鄉(xiāng)內心積攢的距離感,為離開這里埋下了種子。在倫敦的這件小事卻像一把尖刀刺入心臟,永遠拔不出來,有一次吳冠中先生去乘坐倫敦紅色的雙層公共汽車,吳先生售票員給旁邊的“紳士”找零錢,正好是吳先生剛付錢的硬幣,售票員將捏在手中付給她的硬幣找給“紳士”,紳士卻大為生氣。
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窮僻農村里的孩子,一步步追,一步步爬到這個繪畫的中心—巴黎,而不是時尚之都表面熱鬧喧囂的洋酒、舞會、面包所能帶來的偽快樂。內心深層次的溫度、溫暖恐怕只有自己的祖國家鄉(xiāng)能夠給予。
吳冠中有著和梵高一樣的懷鄉(xiāng)情結,故而特別重視梵高的書信中語:你是麥子,你的位置在麥田里,種到故鄉(xiāng)的土里去,將與此生根發(fā)言,別在巴黎人行道上枯萎掉。似乎感到他自己將在故土長成大樹,在巴黎亦可能開花,但絕非松柏,松柏只衛(wèi)護祖國。當蘇弗爾皮教授預備為他簽署延長公費時,吳先生婉拒了教授美意,但是教授也完全支持這種想法。
“踏破鐵鞋無覓處,藝術的學習不在歐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師的畫室,在祖國,在故鄉(xiāng),在家園,在自己的心底。趕快回去,從頭做起?!蓖粫r期留法的朱德群、趙無極留在法國尋得另一條路,而吳冠中回到自己的祖國重頭開始。
三、民俗氣味
如何將國畫與西畫進行融會貫通?即用西方油畫鮮艷的色彩、構圖,和中國繪畫里的“虛實”的意境相結合。這里吳冠中首先考慮的不是形式,而是注重意境,東方的情調,民族的氣質,所以他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創(chuàng)作了大批江南水鄉(xiāng)作品,這里有濃濃打動人們情感的鄉(xiāng)情。所以看到他畫一幅風景畫,是要數次搬動畫架變換角度,他對構圖進行了大膽構思,而不是追求西方的透視關系。
“油畫民族化包含著油畫與民族形式兩個方面?!雹谖鞣浆F代繪畫與中國民間藝術的結合,也正是油畫民族化的大道之一。將民間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打入到作品中去。仔細看國外畢加索、勃拉克的作品也都在吸取民間藝術元素。吳先生將作品里面表現的意境與人情,和西方美學家立普通斯(Lipps)的“移情說”是想通的,都具有共同性。
四、總結
我們不僅局限于時間線索看吳先生的作品色彩、構圖、用筆變化,通過分析其構成作品的深刻內涵,吳先生表達的正是其精神境界,宇宙氣象,用生動的藝術表現出來。不僅是有靈氣在畫面流動也是他本人一生苦難追求真理的個體性情的藝術表現。
參考文獻:
[1] ?吳冠中.我讀石濤畫語錄[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2] ?吳冠中.吳帶當風[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8.
[3] ?吳冠中.我負丹青[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4] ?陳鼓應.老子注釋及評價[M].北京:中華書局,2009.
注釋:
① ?吳冠中.我讀石濤畫語錄[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167).
② ?吳冠中.我負丹青[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244).
作者簡介:楊倩倩,女,1985年07月,漢族,河北石家莊人,碩士學位,研究方向:藝術理論。
(作者單位:北京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