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城市的發(fā)展、人口的流動、生活的改善,左權民歌賴以生存的原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今天的左權民歌已被越來越多的流行歌所取代,它的生存收到了嚴重的威脅,生長環(huán)境也存在嚴重的危機。因此,對于實現(xiàn)地方本土音樂文化的左權民歌很難走進高校教學,通過研究左權民歌的教學,找尋出促進左權民歌的教學一些措施,使左權民歌進入高校教學應用。
關鍵詞:左權民歌;演唱特點;教學
1左權民歌的音樂風格與演唱特點的研究
1.1左權民歌獨特的音樂風格
左權民歌的創(chuàng)作多是即興而發(fā)、歌詞自由隨意貼近生活化,所以它的旋律發(fā)展也相對于自由舒緩一些。歌詞主要的句式是由二句體到四句體的一個過渡,將四句體創(chuàng)作的轉(zhuǎn)合并用,組成二局半或三句體系形式。這一類形式,節(jié)奏鮮明,既保留了開花調(diào)中的so,do,re主要因的特點,la音與mi音出現(xiàn)的很頻繁,豐富了原音的表現(xiàn)力。如《二嬸嬸》這首作品中第一句的四小節(jié)重復后mi,la音的出現(xiàn),重復落在主音so上,這一創(chuàng)作手法更加強化了音樂的主體。又如《喜相逢》中出現(xiàn)懂得mi音變現(xiàn)的十分活躍。四句體民歌代表作品《買菜》、《走西口》、《抱琵琶》等都反應出民歌歌曲曲式發(fā)展呢更加完善的特點。如《抱琵琶》第一句純四度跳進后下行,第二句是第一句的重復變化,第三句延申發(fā)展,第四句下行,回到主音結(jié)束。此外,如《摘辣椒》、《紡棉花》等都保持了so,re,do,mi,la五個音的共鳴。節(jié)拍均為2/4拍,樂曲表現(xiàn)力豐富,民歌五聲調(diào)式內(nèi)容更加豐富,因此四句體也顯得更加飽滿,反應了五聲調(diào)式民歌的發(fā)展與成熟。
小花戲類民歌是左權民間載歌載舞的演出形式,所唱曲調(diào)屬于左權民歌的范疇,這些曲調(diào)與小花戲中的舞蹈相互結(jié)合,豐富了小花戲的內(nèi)容,使音樂舞蹈化。小花戲吸收了舞蹈的節(jié)奏,表現(xiàn)時輕盈活潑,富有動感,在節(jié)拍上附點的應用,舞蹈的舞步和小花戲的節(jié)拍相互吻合。如《放風箏》。
1.2左權民歌的演唱特點
民歌的語言時勞動人民在勞動生活的原始記載,方言是一個地方的代表性也是感情生活的精華之處。準確來說,一個地方民歌語言就是民俗語言,它最能突出一個地方的地方風情,民歌中的方言中最能表達出當?shù)貏趧尤嗣駜?nèi)心的真實情感。
左權民歌的方言語言屬于晉語,許多歌詞大量的運用了虛詞、襯詞、疊詞,重復應用。虛詞的運用如“么呀兒,依么呀兒”、“依兒呀兒,哎哈呀兒”等這些語言、語式、語氣,都是左權民歌的精髓之處,這些看似無詞的語言突出了左權民歌的鄉(xiāng)土風情,強化了左權民歌的與眾不同。疊詞的運用如“胖娃娃”、“酸溜溜”,“光溜溜”,“小親親”,“脆個生生”,“圓格巴巴”,“甜格生生”等這些疊詞常用于關于左權人民生活中的口頭語匯中。在左權民歌中大量的出現(xiàn),一方面是在對節(jié)拍構成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如三拍子),另一方面展示了左權方言口頭語的親切自如,率性痛快的鄉(xiāng)土氣息。
想要演唱好左權民歌一定要把握好左權方言的韻味,聲音要洪亮圓潤,清脆委婉。表達歌曲的婉轉(zhuǎn)曲折情感時,要通過運用潤腔演唱技巧來完成,如滑音,脫腔,鼻音,兒化音的運用。在氣息方面要重視頭腔共鳴的基礎上,注意口腔的打開。氣息的支撐和流動,頭腔與氣息流動之間的管道要保持通暢,在演唱左權民歌時注意真聲與假聲的混合,才能唱出明亮圓潤的音色,舞臺方面需要大量積攢經(jīng)驗,形成自己特色的演唱技巧與演唱風格。我們在實際學習演唱左權民歌的過程中,以上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結(jié)合自身情況去研究,只有掌握好左權民歌的精髓之處,才能真正演唱好左權民歌。
2左權民歌走進高校音樂課堂研究
2.1加強左權民歌教學合理化建議
1目前關于左權民歌的教材出版,只有山西晉中地區(qū)中小學階段的《左權民歌小花戲》校本教材。在地方性很多學習音樂的學生對于左權民歌全面的知識了解較少,學習民族聲樂專業(yè)的同學也只是“照貓畫虎”式的學習。學生接觸到的左權民歌有限,只是老師上課教過幾首歌曲,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演唱的歌曲會有遺忘或漏學演唱中的細節(jié)。所以對于高校來說,有一本合適的教材能夠更好的讓學生全面了解左權民歌是非常必要的。左權民歌作為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應該走進高校建立其課程并應該有相關的教材,才能夠能更好的因材施教。
2在地方性高校音樂系有許多聲樂與理論研究的教師,如果他們能夠參與到左權民歌的研究中來,左權民歌通過教學研究會取到更大力度的傳承與保護。音樂系目前還是以西方中國音樂為教學中心,關于地方民歌的體系建構頗為少見,所以構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教學體系是非常有價值的。首先,聲樂老師要足夠了解左權民歌進行輪流授課,主要教學內(nèi)容應讓學生了解左權民歌的文化歷史,其次再進一步的通過演唱實踐歌曲解決問題。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到左權民歌的教學研究中,充實左權民歌的師資力量,使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左權民歌取得更好的傳承與保護。最后在教學方面,高校要保證課時、創(chuàng)造性的安排教學,可作為選修課來增加學生對學習左權民歌興趣。
3通過建設左權民歌教育傳承基地,來進一步增強教師與學生對左權民歌的意識??梢远ㄆ谂e辦關于左權民歌教師學術交流論壇,使更多外省各高校教師參與其中,交流教學心得。從中可挑選出一部分教師進行演唱以及教學培訓指導,逐漸強大左權民歌的教學隊伍,逐步擴大左權民歌的影響力,為左權民歌走進高校音樂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
2.2如何激發(fā)高校學生對左權民歌學習的興趣
1目前來看,學??梢猿送ㄟ^課堂學習來開展左權民歌的教學活動,還可以開發(fā)更多有效的學習資源。學??砷_展 一些關于采風相關的教學活動,到左權民歌的發(fā)源地去進一步的接觸相關藝人,通過不同的學習方式來獲取學習資料。
2學校也可以通過邀請民間藝人走進課堂,讓學生開展教學實踐,能夠能好的提高學生學習左權民歌的積極性。民間藝人憑借自己的從業(yè)經(jīng)驗以及自身對左權民歌的理解來更好的傳授相關的知識點。這樣,學生可以更加具體,形象,的感受到民間音樂的魅力,從而更好的提升對左權民歌的學習興趣,
3教學過程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有計劃地開展教學認知活動,通過不斷地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認知,循序漸進的掌握科學知識以及相關技能。提升學生音樂綜合能力,為學生畢業(yè)后從事相關音樂教學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從某一種意義來講,音樂教學活動就是學生對音樂一個認知的過程,教師只有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正確引導學生,提供認知工具,才能夠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與認知能力。
4教學評價在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教學評價可以及時的反饋教師在教學中不足之處,為日后的教學質(zhì)量獲取教學經(jīng)驗。通過制定詳細的,客觀的,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可以實現(xiàn)對教學過程中的全面監(jiān)管,進一步對教學效果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在高校音樂教學課堂中,充分分析學生的教學反饋與教學感受,進一步達到對教學有效的測評。更加關注學生的教學感受以及教學想法,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師生評價。
結(jié)語
左權民歌作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中國傳統(tǒng)民間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近年來不斷進步,當代的教學模式發(fā)生轉(zhuǎn)變。因此,高校傳統(tǒng)民間音樂的學習和研究成為檢驗傳統(tǒng)音樂走進高校課堂重要的依據(jù)。本文以山西左權民歌走進高校為例,通過對高校中進行民間音樂文化課程教學的研究,使得左權民歌的教學理論建設得到更好的的實踐作用。
參考文獻:
[1] ?韓虎敏.論左權民歌的藝術特色[J].中國音樂。2009(04);105-109
[2] ?夏琳.對民間音樂文化傳承方式的思考——以左權民歌為個案[J].歌海,2014(04):33-34,39
[3] ?瞿靜雅.左權民歌的學校傳承考察[D].中國音樂學院,2015.
[4] ?李玉婷.晉中地區(qū)民間音樂在當?shù)馗呗氁魳疯b賞中的運用[D].河北師范大學,2015.
[5] ?張風華.地方音樂文化與高師音樂教育的整合研究——以晉中地方特色音樂與師范教育為例[J].音樂大關。2011(11):110-111
作者簡介:盛夏(1993—),女,甘肅省蘭州市,研究生在讀,學生,研究方向:聲樂。
項目基金:民族民間舞蹈研究中心2019年項目“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左權民歌走進高校音樂課堂研究”(立項編號:MYZC2019-9)
(作者單位:四川輕化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