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子依優(yōu)
摘要:語文這門學科是基礎學科,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學好語文知識,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和交際能力??鬃诱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睆倪@句話可以看出,學生學習上的 “樂”至關重要。教師要努力使學生成為學習語文的“樂之者”,就要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新的教學情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這門學科的興趣。
關鍵詞:師生;興趣;人格;閱讀;交流
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和自主學習的習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痹诮虒W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當學生對教他們的老師產(chǎn)生了好感,就會把這種好感“遷移”到教他們的老師的課堂教學中去。教師要讓學生學好語文知識,我認為培養(yǎng)良好的師生關系十分重要,當學生對教師所上的教學內容感興趣后,學生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要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教育,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保持良好的感情,經(jīng)常與學生交流,即與學生交心談心,讓學生把自己在學習上、生活中想說的話告訴老師,使師生之間沒有情感上的隔閡。教師是學生的老師,也像學生的父母,還是學生的“大朋友”。教師要從多種“角色”的角度與學生相處,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為人處世、智力水平、學習動態(tài)、所取得的成績等。每個學生都期望得到老師的關注,關心和關愛,他們在自己的爸爸、媽媽面前也許會不聽話、撒嬌,甚至頂嘴,但是在老師面前,他們很聽話,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因此,許多學生都期望給老師留下好的印象,也希望自己的愿望在教師的肯定和幫助下得以實現(xiàn)。如果學生的愿望得到了實現(xiàn),就會產(chǎn)生積極的求知欲,在求知欲的“驅使”下,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會得到鍛煉,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會得到激發(fā)。
教師與學生的人格是平等的,良好的師生關系,還體現(xiàn)在教師不能以教育者的身份“高高在上”,而是要在人格上同學生平等相處,與學生平等地對話。學生不想學習、不會學習,教師就要開導學生學,教學生學。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學習上來,讓學生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主要事情來做,而且是有趣的學,尤其是要積極、主動地參加到各種各樣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無論是在給學生講解課文內容,還是在平時與學生交流的時候,要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并在與老師的相互對話中坦誠相處、互相信任、相互理解,讓學生在對話的過程中領悟語文知識和體驗做人的尊嚴,要對學習充滿信心,從而更想學、愿意學語文這門基礎學科的知識。
二、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非常重要,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由于年齡偏小,認知能力較弱,自己管不住自己。許多家長認為,只要孩子在學習就是好事,而不管孩子具體是如何學的。其實,我們邊遠山區(qū),有的家長很難較好地指導孩子做作業(yè),有的就連家長也不懂。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他們學習語文,是自己的事情,一定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自主學習。只有自己嚴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學習起來才有勁。我認為,家長應該與孩子擬定一份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讓孩子遵照執(zhí)行,這樣比一天就在孩子面前嘮叨好得多。有的家長在孩子做作業(yè)的時候,總是不放心,還一直陪著孩子,如果發(fā)現(xiàn)不對,就不停地說孩子,這不是,那也不是。這樣就把孩子獨立思考的時間占去了,那還談得上叫孩子自主學習呢?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學校學得好不好沒關系,利用空余時間讓孩子去“加餐”。其實在學校都不好好的學,難道在課外花費父母更多的血汗錢就能把學習搞好嗎?那不一定,我認為只有讓孩子主動地學,自主地學、認真地學,孩子才能學得好,學得到真才實學。不過,作為家長也不能讓孩子自個兒地學習,還是要起到監(jiān)督的作用,讓孩子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逐步養(yǎng)成獨立自主地學習的良好習慣。
三、激發(fā)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至關重要,如果學生在課堂上都不專心聽講,連當堂課的教學目標都沒有達到,下來再補,那是得不賞失的。即使花較多的時間來彌補效果也是不大好的,甚至是微乎其微的。說實話,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他們是很重視新課的導入的,而導入新課的方法又是各式各樣的,教師要結合班級、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
那如何激發(fā)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學習興趣呢?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如導入新課的時候,就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般而言,剛開始上課的時候,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能力并沒有完全轉換過來,有的還“回味”著課間十分鐘所做那些好玩的事情。為了盡快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教師可以說一兩句幽默的話或十分簡短的小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不但可以緩解教師給學生的壓力,還可以把師生的距離拉近,課堂氣氛也會活躍些,從而使班上的教學氛圍更好。當師生在課堂上配合默契,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就會更好,教學效率也會得到不斷的提高。
四、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良好習慣
“閱讀,成就美好人生?!苯處熞囵B(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閱讀的習慣,就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閱讀。我認為學生到校讀書,就是要多讀書、讀好書,不管是小學哪個年級的學生都應該重視閱讀,引導學生該精讀的,就要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讀;該粗讀的,也要讓學生專專心心地讀,通過閱讀來感知,最好是整體上感知。當學生對閱讀的內容有了感知,才能更好地進行感悟,以便受到情感上的熏陶。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教材內容,做到該精講的地方一定要精講,但要留有時間給學生思考,回答問題等,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到閱讀的樂趣。真正讓學生從“要我讀”轉變?yōu)椤拔乙x”。只有學生打心眼里自覺自愿地閱讀了,才會讀有所悟、讀有所得。如果達到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境界,那就取得了很好的閱讀效果。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要在教師得啟發(fā)、引導下,才能更好的獲得。而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又正是要通過教師細致的觀察,才能捕捉得到學生在行動、心理上發(fā)生的微妙的變化,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生發(fā)過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諸如掌握閱讀的實際水平來讓學生做一些難易程度、詳略要求不一樣的問題。在閱讀教學中,根據(jù)學生對閱讀不同程度的興趣及表達能力,掌握時機給予啟發(fā)和激勵,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訓練,切實使學生對閱讀有種不讀不快樂的感覺,從而把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出來。
(作者單位:四川省普格縣孟甘鄉(xiāng)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