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忠梅
摘要:小學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
關鍵詞:小學語文? ?新課導入? ?多媒體? ?寓教于樂
一、教師應當積極進行新課導入
在課程開始前,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所以教師要利用各種方式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并形成積極的課堂教學氛圍,為后續(xù)教學做好鋪墊。
如在教學王昌齡的《出塞》時,教師可以先提出古代游子遠行時經常借明月表達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比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然后啟發(fā)學生思考相關的詩句,并給予積極的評價,課堂教學氛圍迅速活躍起來。緊接著,教師可以點明鎮(zhèn)守邊疆的戰(zhàn)士也同樣思念著家鄉(xiāng),從而自然過渡到《出塞》的教學。
二、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漸漸滿足不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對教師單一的講述也會感到無趣。多媒體是現代教學的重要工具,能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積極地吸收知識,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這種刺激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愉快、輕松。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課件是最基本的教學方式,它包含了很多圖片。如在教學老舍先生的《貓》時,教師可以先搜索大量貓的圖片和關于貓的知識,然后告訴學生貓屬于貓科動物,貓可以分為家貓和野貓,家貓的祖先推測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貓等。這樣,既能讓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又能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又如在教學《七律·長征》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紅軍長征的紀錄片,或者播放電影《大渡河》《四渡赤水》《血戰(zhàn)湘江》的片段,讓學生初步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感受到戰(zhàn)爭時期的艱苦生活,這對于提升教學效率有極大的好處。
三、教師應當寓教于樂
由于小學生正處于學習的探究期,沒有掌握學習方法,所以更加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經常會做小動作,教師可以改變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寓教于樂。
在教學課文時,對于某個問題,教師可以不直接提問,應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啟發(fā)式教學。如針對《少年閏土》所表達的作者情感這個問題,由于作品思想內容比較深刻,學生也許不能直接領會。這時,教師可以結合作者的經歷、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及作者對“閏土”這一形象的刻畫等方面進行提問,一步一步地啟發(fā)學生進行分析,最終得出答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讓學生放下心理負擔,自由回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作文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都是難題,在進行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特別是針對低年級學生。如在寫作《動物王畫》時,教師可以先確定作文題目,然后讓學生自由地模仿一種動物,有的學生模仿長頸鹿伸長脖子吃草,有的學生模仿小魚自由自在地在水里游來游去,還有的學生模仿小狗啃骨頭等。然后,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口述同學模仿的狀態(tài),再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這樣,學生會覺得學習很有趣,并且學得很輕松。還有的學生對背課文感到很頭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找朋友”等游戲,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與交流能力。
四、結語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促進者、課程開發(fā)創(chuàng)建者的作用,還要積極導入新課,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循序漸進的原則,重視寓教于樂,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高效學習。
參考文獻:
[1]林雪.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激趣促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8(9).
[2]何立杰.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激趣教學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
[3]劉順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激趣”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29).
(作者單位:新疆疏附縣鐵日木鄉(xiāng)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