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能夠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發(fā)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要本著趣味性、實用性、主體性和輔助性的原則,在課堂導入、課堂探究以及課后練習的過程中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構建對策
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常常讓學習者產生“數學難”的心理,這種畏難情緒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的因素,同時也是數學教學的一大難題。如何化解這個難題呢?筆者認為:在數學教學中,無論是概念教學還是公式推理,都源于生活,是對生活的總結和升華。那么,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尋找生活中的數學例子,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教學,能夠有效地降低數學教學的難度,讓學生輕松地理解數學知識,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那么,初中數學教師如何在教學中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呢?以下,筆者立足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探索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構建的有效性對策。
一、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內涵
所謂生活化教學,即將教學活動置于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主體參與性,促使學生“學習中生活,生活中學習”,提高學習的質量。初中數學的生活化教學,需要教師在講解數學理論知識的過程中,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運用數學的思想和思維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或者借助實際的生活案例理解抽象的數學理論知識,深化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習質量。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能夠有效地彌補傳統教育的不足,為構建高效的數學教學課堂奠定基礎。
二、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構建的意義
(一)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縱觀國內學者關于數學教育的研究,我們不難發(fā)現:生活化教學是很多學者倡導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提高學習質量。和傳統的應試化的數學教育模式相比,生活化教育給了現代教師新的教育啟示和思路。正是因為數學知識與生活的有機聯系性,為教師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奠定了基礎。基于生活化教育的思想,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尤其是講解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論以及公式推理等,都可以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將生活實例轉化為數學問題,幫助學生理解理論化的數學知識,通過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達到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發(fā)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已經成了教育改革的目標和方向。以數學學科的教育為例,核心素養(yǎng)對數學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據分析等,都是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發(fā)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應當積極改變過去應試化的教育模式,方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诖?,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構建,這種結合具體的實例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或者引導學生結合已知的理論知識探索未知的生活領域的方式,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進而達到發(fā)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三、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構建的基本原則
(一)趣味性原則
在很多初中學生眼里,數學學科具有枯燥、單調和乏味的特點,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進而影響了學生學習動力和積極性的提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教師需要把握趣味性的原則,找尋趣味又不失真的例子,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同時還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發(fā)現:探索數學知識也是很有樂趣的一件事。例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融入生活化的教育游戲活動,就是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的有效途徑。如學生日常玩的游戲:七巧板、九連環(huán)以及華容道等,其中的奧秘,就是數學知識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學習一些與數學有關的游戲活動如數獨、掃雷等,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同時也是調動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有效手段。
(二)實用性原則
初中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其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和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在構建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應當本著實用性的教學原則,無論是課堂導入還是課堂教學抑或是課后練習,教師都應當結合真實的生活素材實施教學,滿足學生學習和生活的要求,同時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
(三)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是新課程改革對現代教育的基本要求。強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有利于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積極主動探索、探究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其數學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運算能力等都得到長足的發(fā)展。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本著學生主體的原則,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等,選擇學生熟悉的案例,搭建生活與知識的橋梁,通過真實性的情境創(chuàng)設,發(fā)揮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四)輔助性原則
在課堂教學中,無論是何種教學模式的應用,都只能其輔助性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忽視自身的主導作用,借助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指導學生數學學習的方法和技巧。這就要求教師在搭建數學知識與生活的橋梁時,不能因過度的生活化教學而導致喧賓奪主的教學現象出現,教師的教學重點,還應當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應用等方面。
四、 初中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構建的有效性對策
(一)課堂導入生活化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發(fā)展的背景下,初中數學的課本教材也強化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性??v觀人教版初中數學課本,我們不難發(fā)現:幾乎每個章節(jié),都有與學生生活相關聯的例子,以此導入新課內容。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緊密結合課本上的例子,結合教學需要,借助生活實例進行課堂導入,優(yōu)化導入的形式。如在學習“正數與負數”的知識中,教師在課堂導入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哪些是負數?負數代表什么含義?這種立足學生生活經驗進行導入的方式,從最為簡單的問題入手,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動力。又如,在函數知識的教學中,對初中學生而言,函數是一個新的概念,也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很多學生有“望函數興嘆”的思想,認為函數太難,進而失去學習函數知識的信心。初中階段的函數知識,無論是一次函數還是二次函數;抑或反比例函數和銳角三角函數等,都是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在引導學生學習函數知識的過程中,筆者通過生活化情境的導入方式,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同學們,小時候,我們就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今天呢,我們都是那只聰明的烏鴉,并且喝水的瓶子是圓柱形,每個小石子的體積也是相同的?,F在呀,作為一只聰明的烏鴉,我們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圓柱形瓶子里的水只有5cm,每一粒石子放進去,水位上升0.3cm,用x表示石子數量,y表示水深,x與y之間的關系如何表示呢?對初中學生而言,因為已經有了一定的數學基礎,這樣的問題并不難。但教師借助烏鴉喝水的情境導入,不僅開門見山,而且直切主題,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課堂探究生活化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構建探究式的教學課堂,改變過去灌輸式的教育模式,已經成了教育的主流模式。數學作為一門抽象性的學科,數學知識的邏輯性,更加需要學生在知識習得的過程中,懂得探究和探索,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善于在構建探究式的數學生活化課堂,結合生活中的問題、素材等開展實踐探究活動,促使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
還是以初中數學函數的教學為例,對很多初中學生而言,函數是一座無法逾越的大山。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函數知識的過程中,如一次函數的講解,需要通過很多的實例,深化學生對函數知識的認知。而教師通過函數實例強化教學的方式,可以巧妙地通過生活化的教學實例的方式,引導學生實踐和探究。例如:登山愛好者組建了登山隊,登山隊的大本營所在地氣溫為5℃。隨著海拔升高,氣溫下降,每升高1km氣溫下降6℃。那么,登山隊員向上登高的高度x與氣溫y之間的關系,如何用函數來表示呢?等等,類似的函數問題,不僅能夠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同時能夠讓學生建構函數概念和函數模型,提高教學質量。此外,在方程類問題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實踐和探究。以“雞兔同籠”的問題為例,對很多學生而言,雞兔同籠問題可謂是很考驗數學思維能力的問題。如“雞兔同籠,有頭35,有足94,問:雞和兔的數量各多少?”這是一個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學生在結合問題列出方程式之后,教師可以繼續(xù)追問:還有別的思路?列出其他方程嗎?
(三)課后練習生活化
課后練習,是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理論知識,提高學生應用實踐能力的必要手段。在初中數學課后練習的過程中,為了深化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和實踐能力,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巧妙地借助一些生活化的習題的應用,實現課后練習生活化的目標。以上述“烏鴉喝水”的例子為例,在課堂導入的過程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設計的烏鴉喝水的問題數量少,問題淺顯。在課后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相對難度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其他假設條件不變,如瓶子為圓柱形,每個小石子的體積相同,原有水深5厘米,每放一粒石子,水位上升0.3厘米。假設:瓶子高10厘米,烏鴉嘴長2cm,烏鴉投入了N個小石子。要求:學生寫出以下變量與投入石子N之間的關系:①水高x與N的關系?②水面上升高度y與N的關系?③水面與瓶口距離Z與N的關系。這樣的問題設計,有助于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其問題解決能力。
綜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構建生活化的教育模式,是教育改革發(fā)展的目標。為了促進初中數學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改變過去應試化的教育模式,巧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培養(yǎng)學生生活化的數學思維,深化學生對數學理論知識的理解,發(fā)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亦勇.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內涵、意義及策略[J].語數外學習,2014:24.
作者簡介:
吳淑濱,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區(qū)第二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