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凡清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所熟知的一條教育格言,只有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教師的教學進程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證。同時,根據(jù)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需要幫助學 生在興趣和樂趣的指導下,獲得知識與技能。初三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活動課”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如何培養(yǎng)”這一問題值得我們?nèi)ミM行深入地探究與探索。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活動課”;培養(yǎng)興趣
引言:
道德與法治“活動課”旨在激發(fā)學生潛能,開發(fā)學生智慧,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是對“全人教育”理念的具體實施貫徹。初三生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因此,許多學生錯誤地認為“活動課”的實施占用學習時間,浪費學習精力,便導致了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活動課”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等一系列問題。在對初三道德與法治“活動課”的現(xiàn)狀進行總結和思考的基礎上,本文嘗試著找到培養(yǎng)學生學習初三道德與法治“活動課”興趣的方法。
一、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助推興趣的培養(yǎng)
中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經(jīng)說過:“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課堂氛圍直接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效果,也關系到了教學效率。培養(yǎng)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前提是平等,包括師生關系的平等和學生之間的平等:師生平等顧名思義是指教師與學生處于平等的地位,教師不可自認為自己高學生一等,因此對學生頤指氣使,大呼小叫,要求學生無條件的聽從老師的安排;學生之間的平等是指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做到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可厚此薄彼,不能帶有偏見,要用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論性別、成績、家庭貧富等等。另外,良好師生關系的培養(yǎng)也要求老師具有優(yōu)秀的德行,為學生樹立榜樣。
二、實踐是培養(yǎng)“活動課”興趣的本質(zhì)所在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抽象性和理論性都很強的課程,“活動課”就是要把抽象的內(nèi)容具體化,把晦澀難懂的知識變得淺顯易懂,這樣才能活躍課堂氛圍,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切實有效地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例如,九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一個活動是“請用一組微鏡頭曬曬你和家人的幸福生活”,一些教師就讓學生進行了實際操作。為了既不耽誤學生們的寶貴時間,又能有效地完成活動內(nèi)容,筆者借用微信可以發(fā)短視頻的功能,讓每一位學生都去發(fā)現(xiàn)自己和家人的幸福一刻,然后用手機錄像的方式記錄下這一刻,再用微信發(fā)給老師,老師觀看完之后,選出優(yōu)秀作品在課堂上進行公布展示。借助本活動,學生們可以感受到改革開放不僅僅使我們的國家變得繁榮富強,也使中國億萬家庭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本次活動目的借助實踐的方式圓滿達成,與此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了“活動課”的樂趣。
三、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激發(fā)“活動課”興趣
創(chuàng)設具體情景可以有效改善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改為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來,成為課堂的主人,有效調(diào)動學生對“活動課”的興趣。比如,2018部編人教版九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一個活動內(nèi)容是“某網(wǎng)上論壇開展了以“物質(zhì)生活好了,是否就是幸?!睘橹黝}的討論,部分網(wǎng)友發(fā)表了觀點。請你跟帖參與討論,談談對幸福生活的看法”在進行這個活動時,筆者進行了情境創(chuàng)設,同時也采用了分小組討論的方法,使學生在情景中可以暢聊自己的觀點,發(fā)表自己獨到的見解,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對于“活動課”的興趣。此外,學生在此活動課中懂得了幸福不是完全可以用金錢買到的;物質(zhì)財富不等同于精神財富;幸福感來源于精神世界的富足;人不可以盲目地追求金錢與物質(zhì)還要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
四、適當激勵是培養(yǎng)“活動課”興趣的催化劑
初三生面臨著升學壓力大,課程與課業(yè)繁重,課后作業(yè)繁多等問題,加之,初三生處于青春叛逆期的關鍵時刻,因此,教師對于學生的心理把握顯得格外重要。對初三學生進行適當?shù)募钆c認可是一個需要重點掌握的方法。激勵學生大致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語言上的口頭激勵,比如,“你做的很不錯”、“你說得對”、“我完全贊同你的說法”、“謝謝你表達自己的觀點”等。另一種則是行動上的激勵,比如,投給學生一個贊同的眼神、沖學生微笑著點點頭、輕輕地拍拍學生的肩膀,或者是親切的摸摸學生的頭等等。這些都是對學生表示激勵、認可、賞識的方式。筆者的課堂上有一名學困生,平時在課堂上總是愛調(diào)皮搗蛋,擾亂課堂秩序,在“活動課”上,這名學生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在一次活動課上,這名調(diào)皮的學生卻一反常態(tài)舉手發(fā)言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這使筆者較為震驚,但是震驚之余,我對他進行了表揚與認可,這讓他十分驚喜。從此以后,在道德與法治的“活動課”上,這名學生表現(xiàn)得很積極,成績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由此可見,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募羁梢杂行У嘏囵B(yǎng)學生道德與法治“活動課”的興趣。
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在培養(yǎng)初三學生道德與法治“活動課”的興趣時雖然可以采用多種方法,但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培養(yǎng)中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課堂活動課興趣的過程之中,師生之間進行了誠摯的交流和互動,同時教師對于自己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內(nèi)容進行了積極的改進活動,對于具體的教學理念和策略也進行了積極調(diào)整。對于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了更為充分的調(diào)研,切實保證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并且讓道德與法治課堂成為了同學們進行自由交流、積極互動的場所,更多的初三學生選擇了在活動課堂之上綻放自我,釋放學習的壓力。因此,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選擇在活動課上進行積極的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 陳峰.品德課程不同題材活動設計策略例談[J].中小學德育,2013,(11).
[2] 陳志強.活動為“媒”——談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中有效活動的開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