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口語是當代中學生學習英語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特別是在強調聽說讀寫譯全面發(fā)展的今天,英語口語教學已經成為英語教育需要探索的主要問題之一。聽說法與交際法作為現代外語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兩種教學方法,在英語口語教學中也發(fā)揮著獨到的作用。本文通過分析聽說法與交際法的理論基礎及基本特點來探討這兩種方法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以提高中學生英語口語能力。
【關鍵詞】聽說法;交際法;英語口語
【作者簡介】白鈺(1997.01-),女,蒙古族,黑龍江大慶人,哈爾濱師范大學西語學院,2019級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中指出“學生應具有的語言能力目標是指具有一定的語言意識和英語語感,在常見的具體語境中整合性地運用已有語言知識,理解口頭和書面語篇所表達的意義,識別其恰當表意所采用的手段,有效地使用口語和書面語表達意義和進行人際交流”。由此可見,英語口語逐漸成為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而聽說法和交際法的產生以及發(fā)展也一直深深影響著外語教學法的構成,作為外語教學法中的兩大“泰山”,其對外語教學方式、外語知識學習方式都有很深遠的影響。但在中學生口語能力提高上,這兩大教學法又有各自的優(yōu)點和缺點,將二者加以分析和結合才能發(fā)揮出它們的最大優(yōu)勢。
一、聽說法與交際法概述
1.聽說法。聽說法是在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提出的。二戰(zhàn)后,美國進駐其他國家而產生了強烈的語言交流需要,為了法提高士兵的外語能力聽說法應運而生。其他的方法例如古老的翻譯法難以滿足當時的需要,因而能短時間內提高士兵外語能力的方法受到重視。聽說法的理論基礎為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結構主義語言學強調將語言和言語分開來看,并將口語和交際列為語言學習的重點。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Skinner則強調S-R-R理論,即刺激——反應——強化理論,他認為在學習的過程中,給予學習者刺激,學習者就會做出回應,當刺激不斷時,學習就會得到強化,從而形成語言習慣,即反復操練能成就一個人的行為習慣。
聽說法的理論基礎確定了它的基本特點。聽說法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聽說大于讀寫。其次是以句型的操練為中心,聽說法認為句型是語言教學的核心與基礎,因此反復操練句型,能達到讓學生掌握語言規(guī)則的目的。再次是限制母語,有錯必究。在聽說法中,母語是被杜絕和限制的,學生應直接用目的語的思維來思考甚至學習新知識。當學生在操練的過程中出現錯誤的時候,老師應該立刻加以指正以保證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2.交際法。交際法又被稱為功能法或意念法,在20世紀70年代,為了加強歐共體的交流與溝通,交際法在英國應運而生。交際法重視語言的交際性,認為外語的媒介作用是最重要的。對交際法影響最深的理論基礎是社會語言學,該理論認為,學習外語應該要能掌握該門外語的知識,能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還要能選擇正確的方式溝通并對所處的環(huán)境作出恰當的回應。
根據交際法的理論基礎,交際法的基本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課堂內容以交際為主;二是教學中應該注重語言功能而不是語法功能;三是將語言信息列為重點提升項,以語法和發(fā)音知識的準確性為輔。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達到交際的目的,遇到學生語法以及發(fā)音的錯誤時,老師也不必急于糾正,始終使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處于積極的主體地位。
二、對于聽說法與交際法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分析
1.聽說法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分析。聽說法的基本特點帶來了很多教學優(yōu)點。首先聽說大于讀寫可以改變目前中學生學英語的現狀。走進中國學生的英語課堂我們不難發(fā)現,在大多數地區(qū),學生“說”的機會僅限于回答幾個問題,讀和寫的比重占到整節(jié)課的一半以上。這就給聽說法得以施展的機會了,強調聽和說的聽說法能使讀寫的比重下降,使學生勤開口、敢開口。其次以句型為中心反復操練能強化學生記憶,再加上有錯必糾,能使學生快速掌握準確的表達方式。但同時這個特點也為它帶來了不足之處,即句型的反復操練枯燥且單一,缺少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和交流情境,使得聽說法在教學比重上還應反復斟酌。
因此,在口語教學中,聽說法是非常適用于提升學生語音語調和確保學生語音準確性的。通過反復操練一個句子的語音語調,在提升學生口語內容表達能力之前可以先確保學生語音語調的正確性。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數學者和老師都強調聽說法是適用于初級學習者的,的確學習在學生一開始接觸英語時采用聽說法是效果非常好的。但是在英語口語教學方面,無論是初級學習者還是高年級學習者,都會接觸到新單詞發(fā)音以及句子發(fā)音,因此反復練習句子語音的正確性可以適用于任何一個年級。
2.對于交際法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分析。以話語功能和交際為基本特點的交際法使學生在課堂中能夠既思考又開口。這不僅是交際法的基本特點,也是它不同于聽說法的優(yōu)點。交際法注重意念、功能,以交際活動為內容,強調在教材中使用真實的語言材料。在課堂上教師進行情景化的教學,進行真實的語境模擬,從而鼓勵學生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以達到交際的目的。在此過程中,學生處于絕對的主體地位,語法項和語言的準確性不是課堂內容的重點,而交際的內容和話語的思維是訓練的重點,因此教師不必“有錯必糾”。
這樣看似完美的方法也有它的不足之處,在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學生沒有一定的語言知識基礎,很難直接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特別是在口語教學中,學生沒有組織句子的基本能力,就不能直接達到交際的目的。因此,將交際法應用到英語口語教學中,就需要在兩個方面加以研究:一是在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要調整交際情景的難度;二是實施交際法的課堂中適當加入句子的反復操練,從而達到在英語口語訓練中交際法和聽說法的融合。
三、聽說法和交際法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根據對聽說法和交際法在口語教學中的分析,發(fā)現可以將兩種方法的優(yōu)點放大,將缺點互補,使二者以最佳方式進行融合,因此能將二者放入英語口語教學的實際應用中。
1.多媒體。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信息便捷,科技發(fā)展迅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也要充分利用這一點,特別是在外語教學中。我們的中學生以前學習外語沒有一個合適的語言環(huán)境,基本上靠老師輸入和書本輸入,但是在今天我們可以利用互聯網播放無字幕英語片段或者利用錄音設備播放英語音頻。在休息時間、課間、上課前和放學后都可以進行播放來營造語言環(huán)境。俗話說“聽得多了就會說”,這代表著一些語言思維形式和英語內容會被學生無意識的進行接收,為學生英語口語的提升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
2.早午讀。在早午讀這個時間里,老師可以將提前準備好的英語材料(句型或詞組)反復播放。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了解正確發(fā)音以及句型知識。在材料播放完畢后,由老師或學習組長帶領同學們反復操練,如有發(fā)音不對的地方及時糾正。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們對所讀句型或詞組印象深刻。所讀內容可以根據學生的年級有所調整。
3.場景模擬。老師提前根據課本內容設置一個模擬場景,并在課上介紹給同學們,根據場景的介紹,學生們會有思考和準備的時間,然后在小組中或搭檔中進行演練。在規(guī)定的時間過后,每個組都要進行展示。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不僅需要“說”,更需要“動腦”,這是交際訓練的重要方式,在整個過程結束后,教師和同學們相互點評,并進行總結。
4.課外活動。由于在課堂中的時間有限,不能使每個同學都有說的機會。因此在學校里可以舉行一些外語比賽或開展一些英語活動。比賽和活動的設置要緊貼“交際”為主題,例如排練經典戲劇、舉行配音比賽、舉行辯論賽等。老師要充分考慮到課外活動與正常課業(yè)的分配比重,也要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特點,來幫助他們開口說英語。
四、總結
當前,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考慮到學生的英語基礎、年級、教學大綱、專業(yè)等因素,教師的教學應該因地制宜。在教學過程中把握不同階段對聽說法和交際法進行階段性應用。立足于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和英語教學方式,將聽說法和交際法融入英語口語教學中還需要更多因素需要考慮和研究。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策劃者也應該不斷進行分析研究和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來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更合理的、更完美的學習方案。
參考文獻:
[1]閉珊珊.論外語教學中的“聽說法”與“交際法”[J].科教理論, 2016(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