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晶晶,沈云霞,管 娟
(云南省昆明市中醫(yī)醫(yī)院 肺病脾胃病科,云南 昆明,650011)
失眠是以入睡困難或睡眠維持困難為特征的病理性狀態(tài)[1],失眠在成年人中發(fā)病率高達30%[2-3]。目前臨床針對失眠的主要治療方法為藥物療法,但藥物治療可能造成過度鎮(zhèn)靜、成癮不良影響。失眠屬“不寐”范疇,中醫(yī)方法治療失眠的效果已有大量研究證實。本研究探討艾灸百會穴聯(lián)合穴位埋線在心脾兩虛失眠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10月—2020年1月住院的心脾兩虛型失眠患者76例。⑴診斷標準:①西醫(yī)診斷標準:參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4]中失眠的診斷標準;②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中心脾兩虛型失眠診斷標準,面色萎黃或蒼白,夜間難以入寐,多夢易醒,白天倦怠乏力,大便稀溏,伴有心悸、頭暈等癥狀,面色不華,舌淡而苔薄,脈細無力。⑵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及心脾兩虛型辨證標準;年齡≥18歲;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⑶排除標準:伴有其他嚴重原發(fā)疾病患者;妊娠、哺乳或備孕婦女;精神病患者;在選定穴位附近有感染或膿腫;對乙醇、羊腸線過敏者。⑷病例剔除及脫落標準:發(fā)生不良事件者;試驗期間因藥物等其他原因影響試驗結果者;因病情需要而采取其他措施者;失訪、自行退出者?;颊唠S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2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組患者均給予口服艾司唑侖片(北京益民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11020891,規(guī)格:1 mg/片) 2 mg/d ,睡前0.5 h服用,1次/晚,治療時間為14 d。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指導患者飲食、運動、作息、情緒管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艾灸百會穴聯(lián)合穴位埋線治療。①艾灸百會穴:取穴百會穴。操作方法:患者取端坐位,將點燃的艾條對準百會穴施灸,治療以患者感覺溫熱舒適為度。15~20 min/次,1次/d。14 d為1個療程。注意事項:治療前囑患者排空二便;治療中觀察患者皮膚狀況,避免燙傷。②穴位埋線:取穴心、脾、神門、三陰交,均取雙側穴位。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俯臥位,指壓取穴位后,常規(guī)消毒穴位皮膚,戴無菌手套將0000號醫(yī)用羊腸線用無菌剪刀剪成 0.5~1 cm 長,裝入一次性穴位埋線針前端內。將一次性埋線針以45 ~90 的角度向穴位刺入,進針約1~1.5寸,上下提插得氣后,左手固定,右手推針芯后拔出針管,使羊腸線置入穴位皮膚內,線頭不外露于皮膚外。告知患者2~3 d內不洗澡。1周治療1次,2次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比較干預前后2組失眠中醫(yī)證候積分[6]、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7]評分、睡眠狀況自評量表(SRSS)[8]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AS)[9]評分,并評價2組臨床療效。中醫(yī)證候積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分級評分,心煩不寐4分、心悸不安2分、頭暈耳鳴2分、健忘 1分,每項癥狀根據無、輕、中、重分別計為 0~3分后再乘以該項癥狀評分。臨床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擬定,臨床控制:睡眠時間恢復正常或夜間睡眠時間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率≥90%;顯效:睡眠總時數較前增加≥3 h,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率60%~<90%;有效:睡眠總時數較前增加<3 h,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率30% ~<60% ;無效:睡眠總時數較前無改善或加重,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率<30%。
干預后,2組心煩不寐、心悸不安、頭暈耳鳴、健忘的中醫(yī)癥候積分均較干預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干預后,2組PSQI、SRSS、SAS評分均較干預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觀察組痊愈15(39.47%)例、顯效10(26.32%)例、有效10(26.32%)例、無效3(7.89%),對照組痊愈5(13.16%)例、顯效17(44.74%)例、有效6(15.79%)例、無效10(26.32%)例。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11%(35/38)高于對照組的73.68%(28/3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干預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
表2 2組失眠患者 PSQI、SRSS、SAS評分比較 分
心脾兩虛型作為失眠的常見證型[10],治療方法以調和陰陽、補脾養(yǎng)心、鎮(zhèn)靜安神為主。百會穴位于雙耳耳尖連線與頭頂正中線的交匯處,是督脈之腧穴[11]。艾灸借助藥物和熱傳導的相互作用,能通絡、調暢氣機,使氣血通暢。另外,艾灸既補虛又瀉實[12]。因此,艾灸百會穴能使患者陰平陽秘、寧心靜神,提高失眠患者的睡眠質量。穴位埋線療法集“針刺、腧穴、線”功能于一體[13],線體“留針”作用可達到催氣、候氣的目的,使刺激強而持久,時間長而力專,協(xié)調臟腑、調和氣血、疏通經絡?!皻庠诟拐?,止之背俞”,取心俞、脾俞針刺可調節(jié)心、脾臟腑功能,使心脾兩臟之氣相通,心火為脾土之母,針刺能夠調節(jié)臟腑虛實,達補母瀉子之功,有助于養(yǎng)心安神、補益心脾。針刺神門穴能夠調節(jié)自律神經,補益心氣,安定心神[14]。三陰交是肝、脾、腎的交會穴,針刺該穴具有安神功效[15]。諸穴合用對失眠患者心神不寧、多夢易醒有很好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經干預,干預組心煩不寐、心悸不安、頭暈耳鳴、健忘的中醫(yī)癥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且PSQI、SRSS、S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臨床療效方面,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11%高于對照組的73.68%(P<0.05)。說明艾灸百會穴聯(lián)合穴位埋線用于心脾兩虛型失眠的治療中,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煩不寐、心悸不安、頭暈耳鳴、健忘癥狀,減輕患者的焦慮情緒,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較之常規(guī)藥物干預方法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艾灸百會穴聯(lián)合穴位埋線治療心脾兩虛型失眠患者的療效顯著,且艾灸百會穴和穴位埋線安全簡便、適宜操作,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臨床推廣。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2020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