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偉群
(廣東茂名健康職業(yè)學院,廣東 茂名 525400)
人體解剖學是高職院校學生的基礎課程,與今后的臨床實踐與操作能力有著密切的關系。然而解剖名詞的復雜繁多、解剖學內容的枯燥難懂、近年來解剖學課時的減少、教學用尸體資源庫的不足等,給人體解剖學課程的教學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在新形勢下,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一直是困擾解剖學教學工作者的難題。將3D-Body App應用于教學,彌補了傳統(tǒng)理論和實驗教學的不足,對于比較抽象深奧或標本難以涉及的一些復雜、細微、深層的結構,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設備展示圖片、動畫、錄像等解剖學內容,可幫助學生建立空間立體解剖思維,使枯燥的學習內容變得生動、形象、直觀、逼真[1]。Sandwich教學法是在小班教學中通過學習匯報和交叉學習的方式,促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互動,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2-4]。我校相關教學團隊將3D-BodyApp結合Sandwich教學法應用于高職學生人體解剖學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采用便利抽樣法,2019年1月—7月,抽取廣東茂名健康職業(yè)學院藥學系2018級高職3班、4班學生共122名為研究對象,將3班學生設為對照組(n=59),4班學生設為觀察組(n=63)。兩組學生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研究對象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教師職稱均為高年資講師及以上。在此項目實施前對項目組教師和學生進行培訓,內容有:實施目的、實施內容及注意事項等;根據(jù)教學內容設置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素質目標和情感目標);利用超星學習通建立課程內容及班級群,讓教師及學生掃描班級碼進入課程群。將觀察組63名學生分成7組,每組選出一名組長,協(xié)助教學管理。
本研究使用的教材為吳仲敏、孫國剛、傅文學主編的《人體解剖學》,由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在第一學期進行人體解剖學課程的學習,共82學時。兩組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學時均相同。(1)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主要以講授法為主進行授課,教學工具主要采用解剖學圖譜,課堂上主要以PPT講解理論、示教模擬及觀看視頻等學習模式進行。(2)觀察組采用3DBody App結合Sandwich教學法。根據(jù)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以臨床典型案例(尺橈骨遠端骨折)引入,學習手和肘的解剖知識,先通過解剖學圖譜和X線了解手和肘的重要解剖結構,然后采用3D-Body App示教手和肘骨折部位解剖結構(骨骼、骨連結、血管、神經、淋巴、肌肉),任何組織均可以顯示或隱藏,無限自由地拼接組合,逐塊拆開淺層肌肉,清晰顯示深層肌肉起止點及伴行的神經血管位置(見圖1)。與此同時,結合導入病例,采用Sandwich教學法設置一系列問題,如尺橈骨遠端骨折靠近腕部,若需手術,會涉及的血管、神經、肌肉有哪些?根據(jù)超星學習通建立班級群,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通過學習匯報和交叉學習的方式,讓每組學生進行頭腦風暴法的討論與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鞏固學習解剖學知識的重點和難點。
圖1 3D-Body App逐步顯示血管、神經、肌肉等組織
(1)采用問卷調查學生對人體解剖學課程的滿意程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4種。(2)考核成績比較:分為基礎理論考核(80分)、病例分析考核(20分)及平均成績(100分)。(3)采用問卷調查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包括學習效率、學習興趣、主動互動意愿、知識接受、交流表達能力5個方面,每項10分。(4)自主學習能力:采用由中國醫(yī)科大學張喜琰[5]編制的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該量表包括4個維度30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總分范圍 30~150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22。課程結束后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向學生發(fā)放課程滿意度調查量表、教學效果評價表及自主學習能力量表。問卷有效回收率100%。
采用SPSS20.0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和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頻數(shù)表示。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對人體解剖學課程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學生對人體解剖學課程滿意度的比較[n(%)]
觀察組基礎理論題得分、病例分析題得分、總評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1)。
表2 兩組學生人體解剖學課程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2 兩組學生人體解剖學課程考核成績比較(±s,分)
基礎理論題得分 病例分析題得分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組別 n 59 63 59.35±2.23 64.11±3.53 13.52±2.16 16.83±3.13總評成績得分77.44±3.01 81.45±4.57 0.40<0.01 0.48<0.01 0.47<0.01
與對照組學生比較,觀察組學生在學習效率、學習興趣、主動互動意愿、知識接受、交流表達能力方面有明顯提高(P<0.01)。
表3 兩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s,分)
表3 兩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s,分)
交流表達能力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組別 n 59 63學習效率7.44±0.87 9.10±0.36學習興趣6.02±0.96 8.42±0.64主動互動意愿5.21±0.76 9.43±0.32知識接受6.95±0.82 9.11±0.55 6.76±0.36 8.91±0.43 5.84<0.01 2.25<0.01 5.64<0.01 2.22<0.01 3.27<0.01
課程結束后觀察組自主學習能力總分及學習動機、自我管理能力、學習合作能力、信息素質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4。
表4 兩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總分及各維度得分比較(±s,分)
表4 兩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總分及各維度得分比較(±s,分)
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組別 n 59 63學習動機29.33±4.41 31.65±3.10自我管理能力37.43±3.60 39.79±5.80學習合作能力16.43±3.29 18.21±2.28信息素質19.27±3.00 21.77±4.05總分102.45±8.10 110.38±11.55 2.02<0.01 3.85<0.01 2.08<0.01 4.76<0.01 0.49<0.01
人體解剖學是注重實踐動手能力的一門基礎應用學科,但是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人體解剖學教學仍舊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只注重理論知識等,這些問題都阻礙了高職院校人體解剖學的教學改革。具體表現(xiàn)如下:(1)教學模式相對落后。人體解剖學的教學大多數(shù)教師仍選擇枯燥的理論教學,具體的實踐則很少,這樣很難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同時,理論成績仍然作為教師評價學生能力高低的唯一標準。這樣限制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也無法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對課程的熱情與興趣,從而不利于人體解剖學教學在高職院校教育中健康發(fā)展。(2)人體解剖學課堂模式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性。受到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國現(xiàn)階段的許多課堂教學模式陳舊,方法單一,大多數(shù)采用提問回答的“填鴨”方式,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除此之外,有些教師沒有很好地把臨床案例應用到教學過程中。人體解剖學課程的綜合性以及煩瑣性,讓學生不愿意迎難而上,反而得過且過。加之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無法集中精力,這對學習人體解剖學是極其不利的[6]。
將3D-Body App結合Sandwich教學法應用到高職人體解剖學教學中有如下優(yōu)勢:(1)3D-Body App彌補了傳統(tǒng)理論和實驗教學的不足,3D多媒體軟件以真實人體的CT/MRI數(shù)據(jù)描述為基礎,全面匯集了人體系統(tǒng)和器官的高精度三維動態(tài)互動式解剖模型。3D多媒體可對數(shù)字化的解剖標本進行任意組合,顯示、隱藏、透明、放大、縮小、旋轉等操作,可充分展示人體器官結構的大小、形態(tài)、空間位置及其毗鄰關系,可以使教師及學生對人體器官的形態(tài)結構、位置、血供、神經支配等有準確的了解[7]。(2)3D-Body App使用時無須網絡連接即可使用,它不是傳統(tǒng)圖片的拼接,而是完全基于三維數(shù)字模型的重建,人體標本可在360°內任意角度旋轉,高度立體、直觀。3D-Body App還可將單個想要觀察的結構獨立展示,軟件中提供了五千多個解剖結構,任何結構均可通過顯示、隱藏、透明等操作顯示,同時可以隨意放大、縮小和平移,隨時高度清晰、立體地展現(xiàn)所需視角,從而實現(xiàn)近距離觀察細節(jié)。用手指觸劃每處結構,都會自動顯示出該結構的名稱,而且都配有中英文對照及詳細的文字注釋、圖片或動畫等說明,而想要查看的結構均可快速找到,便于學生預習、復習。適當開展這種虛擬實驗教學,能彌補教學中標本的不足,同時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動手能力。(3)Sandwich教學法以“學習—實踐—學習”的教學方法,通過組內和組間學習匯報、相互探討及交叉學習的方式,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改善目前學生對人體解剖學學習興趣不大、缺乏探究式學習與發(fā)散性學習等問題[8]。(4)3D-Body App結合Sandwich教學法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滿意度、基礎理論題成績、病例分析題成績及總評成績;可以充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學習興趣、主動互動意愿、知識接受、交流表達等方面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該教學模式改革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有以下需要注意的問題:(1)要讓教師和學生適應教學模式的轉換。3D-Body App結合Sandwich教學法要順利開展,需要師生雙方接受此種教學模式,尤其是學生要自主學習,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做好自己的引導角色。人體解剖學是高職醫(yī)學生的核心課程,避免出現(xiàn)形式教學,影響教學效果。(2)主要課程的設計和實施。不是所有章節(jié)都適合采用3D-Body App結合Sandwich教學法,要根據(jù)具體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同時在設計教學模式時,要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學習能力等,綜合考慮臨床案例的典型性,要做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