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琴
摘 要:隨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各大高校逐漸將民族音樂教學納入專業(yè)教學的內容,形成了地方性課程內容和特色課程體系。視唱練耳作為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基礎課程,其教學過程圍繞“唱”和“聽”的互動,除了培養(yǎng)學生建立正確的音準、節(jié)奏觀念和獨立的讀譜能力之外,在教學內容上融入了少數民族音樂的視唱曲,對傳承和發(fā)展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特點作為論述的切入點,對視唱練耳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進行理論探究,對高校視唱練耳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少數民族音樂融入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應用思路。
關鍵詞:少數民族;視唱練耳;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04-00-02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具有顯著的藝術特征、文化內涵和表現(xiàn)形式,各民族創(chuàng)造和傳承下來的音樂文化,經過上千年的滲透融合,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中華民族音樂。少數民族音樂作為地方文化的反映形式之一,其一方面體現(xiàn)地方的人文特色,另一方面體現(xiàn)多樣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通過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引入,能夠使學生根據豐富的少數民族音樂形式,逐步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一、現(xiàn)階段高校視唱練耳的教學情況分析
視唱練耳進入中國音樂教育已接近一個多世紀,在長時間的教學研究與實踐中,其教學體系與課程建設逐漸形成完整的體系。[1]西方國家在視唱練耳的教學內容和考核標準上,與中國傳統(tǒng)的音體系存在一定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音感和樂感等方面的要求上。部分音樂教育學者已逐漸意識到此種差異性,并在教材編寫與課堂教學中實施了相關改革,在實際教學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少數民族音樂作為地方人文特色和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之一,將其融入視唱練耳的教學中,不單是音感和樂感方面的教育,同時也是文化方面的教育。如何使民族特色和音樂教學相互融合,需要在加強教育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對教學形式不斷進行優(yōu)化和改革,由此在一定基礎上改善少數民族音樂在視唱練耳中的教學質量。
二、少數民族音樂引入視唱練耳的意義
學習音樂的目的不僅在于理解音樂的表現(xiàn)形式與構成,還在于理解音樂背后的文化因素。[2]高校音樂教育在世界民族的音樂教學中,一方面需要重視視唱練耳的教學優(yōu)化,另一方面需要加強少數民族文化與之融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根據少數民族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進行學習和文化感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其內容和表現(xiàn)形式具有較為顯著的民族特色,從音樂發(fā)展的歷史觀上看,需要通過不斷融合與創(chuàng)新,使少數民族的音樂特色可以在視唱練耳的教學中,實現(xiàn)多元化的音樂教學形式。
視唱練耳在目前的音樂考核中主要關注視唱與聽音兩部分,對于音樂表達的內涵和情感等因素則存在忽視的情況,導致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忽略音樂風格、內容以及情感內涵等因素。[3]對此,將區(qū)域文化和情感內容豐富的少數民族音樂融入視唱練耳教學,在現(xiàn)階段的教育工作中應引起相關重視,使學生在進行視唱與聽音的過程中,能夠透過音樂的表現(xiàn)形式理解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比如,在視唱和聽音的教學過程中,先講解音樂的風格特點、表現(xiàn)形式以及情感內容等,其次引導學生站在不同的文化觀念上,通過少數民族音樂進行聽音和視唱練習。音樂表現(xiàn)形式和蘊含內容等方面的講解,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抓住音樂的旋律特點,另一方面能夠在學習與練習中加強少數民族文化的理解,進而在文化觀念與藝術修養(yǎng)上得到一定提升。
此外,音樂教學既可作為技藝方面的教學,也可作為文化方面的教學。對于現(xiàn)階段的視唱練耳教學而言,需要在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視譜、旋律解讀、演唱等能力,同時通過音樂所蘊含的文化因素和多樣化的表現(xiàn)形式,使學生在視唱練耳練習中能夠認識不同民族間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拓展音樂視野,以及提升對不同表現(xiàn)形式的音樂理解程度。音樂藝術作為影響范圍最廣泛的藝術形式之一,在音樂教育的實施過程中需要不斷加強其文化內涵,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獲得較好的藝術涵養(yǎng)。
三、少數民族音樂融入視唱練耳教學的應用思路
(一)結合音樂特點實施教學轉化
在應用少數民族音樂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音樂的風格特點和旋律結構等,對視唱練耳的教學模式進行轉變,不能按照“形式至上”的模式實施教育。“形式至上”主要指刻板的視唱練耳教學,通過固定的音樂章節(jié)引導學生進行視譜和聽音練習,對于音樂的選取較為死板且忽視音樂內涵中的文化特性,使得學生在音樂文化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缺陷。對此,應重視視唱練耳的音樂素材選取及其文化講解,使學生在視譜與聽音的練習過程中,能夠結合音樂的風格特點、文化背景以及情感因素等,體會文化間的多樣性,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
少數民族音樂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較為豐富且種類較多,包括藏族音樂、滿族音樂、蒙古族音樂、壯族音樂、傣族音樂、侗族音樂、維吾爾族音樂、塔吉克族音樂、朝鮮族音樂以及納西古樂等。
藏族音樂在旋律上體現(xiàn)出遼闊、高昂以及悠揚嘹亮等特點,大部分以五聲音階為主。此外,藏族音樂好具有較為顯著的宗教性,部分藏族宗教歌曲無歌詞且節(jié)奏緊密,在視唱練耳的教學過程中應謹慎選擇。
滿族音樂在聽音練習素材的應用中,可向學生講解中國東北與北京地區(qū)滿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歷史背景等,其次結合音樂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使學生站在欣賞的角度,體會音樂中的旋律變化以及少數民族的文化特點。[4]
蒙古族音樂在形式上可分為“長調”和“短調”,前者在表現(xiàn)形式上主要通過諧音字的延長,使其表現(xiàn)形式具有草原遼闊和高昂等特點;后者則表現(xiàn)出緊湊、規(guī)律性的旋律,體現(xiàn)出賽馬奔行的急促感,在視唱練耳的教學應用上需要進行風格講解,以及民族特色講解,使學生在具有民族特色的旋律變化中,逐漸提升聽音能力和文化感悟能力。
傣族音樂在旋律形式與風格特點上,與泰國和緬甸地區(qū)的音樂特點較為接近,曲調形式較為婉轉、悠長,可作為基礎性的視唱練耳教學材料。
侗族音樂在表現(xiàn)形式上主要采用和聲的表現(xiàn)形式,使女聲在無伴奏的形式上實施和聲演繹,對于視譜聽音的教學應用中,可讓學生根據和聲的色彩特點進行旋律辨別。
維吾爾族音樂在風格類型上,與阿拉伯音樂風格較為接近,節(jié)奏性較強。高校視唱練耳教學在應用上,除了需要進行風格的講解以外,還應結合該旋律特點進行講解,使學生在聽音過程中能夠根據節(jié)奏特點等較好識別歌曲旋律。
壯族的音樂形式和漢族的音樂形式較為接近,主要以五聲音階為主,并且在歌詞上對仗較為明顯,使其歌曲旋律較為齊整。壯族音樂的旋律性帶有濃厚的生活色彩,在視唱練耳的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從生活視角理解壯族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進而在聽音訓練中逐步提升歌曲旋律的理解與辨別。
(二)加強節(jié)奏節(jié)拍訓練
節(jié)奏作為音樂的主要構成要素之一,同時也是旋律構成基本框架。在音樂藝術的創(chuàng)作和表現(xiàn)上,節(jié)奏性作為專門的情緒表現(xiàn)方式。在視唱練耳的素材選取中,可將音高去除,使音樂素材形成單一的節(jié)奏型。通過進一步引導,使學生在打亂順序與變化規(guī)則的設置下,對節(jié)奏型進行演唱,根據其演唱準確度適當增加節(jié)奏型變換速度。此外,還可引導學生在四分音符的演唱中,根據教師的指示而變換八分音符和切分音符等唱法,使學生可以獲得較好的節(jié)拍訓練。維吾爾族音樂在節(jié)奏性上較為強烈且?guī)в袧夂竦拿褡逄厣?,比如維吾爾族的《十二木卡姆》歌曲,其糅合了歌、詩、樂以及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根據節(jié)奏節(jié)拍訓練的相關要求,教師可選取主要的旋律部分,使學生進行視譜聽音訓練。
(三)加強調式調性教學
壯族音樂在音階的結構特點上主要采用五聲音階的形式,在旋律、曲調以及內容風格上,與漢族音樂具有相似之處。在視唱練耳練習的應用中,可使學生在調式和調性上加強理解。少數民族音樂在選取上,需要結合學生情況和實際教學需要進行合理選取,壯族山歌因電影《劉三姐》得到了良好的傳播,以其當作視唱練習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教師應根據壯族音樂的調性和調式等合理進行選取。壯族民歌的音階調式具有較為顯著的特色,在引導學生進行視唱的練習過程中,結合音樂特點、節(jié)奏型和節(jié)拍等進行聽音練習。通過少數民族歌曲的風格解析、音階概念講解等,幫助學生加深該少數民族音樂的理解。
少數民族音樂體現(xiàn)的文化特色和藝術形式對于音樂教育而言具有重要意義與現(xiàn)實作用,視唱練耳作為音樂學習中必修課程之一,在音樂教育以及文化教育的發(fā)展背景下,需要重視文化內涵與教學形式的結合,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不僅需要培養(yǎng)學生掌握在技巧的能力,更需要注重音樂本身的價值和文化內涵,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少數民族音樂的內容,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文化視野,進一步加深中華民族音樂的理解和認同,更好的傳承和發(fā)展少數民族音樂文化。
參考文獻:
[1]高宇.簡析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在視唱練耳課程中的應用與意義[J].黃河之聲,2018(11):77.
[2]楊頌慶.侗族民間音樂融入樂理視唱練耳教學探究[J].當代音樂,2018(08):64-65+67.
[3]王健健.民族民間音樂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運探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2(27):49+51.
[4]戴偉.廣西本土民族音樂融入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探索[J].音樂創(chuàng)作,2018,328(12):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