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球
【摘? 要】針對小學生“寫作難”“怕寫作”的問題,依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作者主張從隨文仿寫入手,仿寫既是讀寫結(jié)合,又是再現(xiàn)創(chuàng)造。小學語文的單元習作教學應(yīng)“從好文章中來,落實到作文中”去,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巧妙整合教學資源,注重寫作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掌握寫作方法,積累寫作素材,學會表情達意,從而提高語言寫作能力,在學習中收獲寫作帶來的快樂。
【關(guān)鍵詞】隨文仿寫;單元習作;運用;寫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0)24-0159-02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 of "difficult writing" and "fear of writing"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based on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author advocates copy writing from the accompanying text, which is not only a combin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but also a reproduction creation. The teaching of elementary Chinese unit exercises should be “from good articles and implemented into composition”, which requires Chinese teachers to skillfully integrate teaching resources in reading teach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guidance and refinement of writing methods, and let students master writing methods. Accumulate writing materials, understand the layout and strategize, learn to express your expressions, so as to improve your language writing ability and reap the happiness brought by writing in your study.
【Keywords】 Copywriting with text; Unit assignment; Application; Writing ability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由此可以看出,寫作教學的性質(zhì)與地位。《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習作教學建議:寫作教學應(yīng)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yīng)引導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怕教作文”“學生怕寫作文”的問題比較突出。學生其實不缺少親身經(jīng)歷,也不缺寫作素材,明明有物可言,想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描繪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卻因為語言貧乏,缺少寫作方法和技巧,結(jié)果明明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也會詞不達意,無話可寫。作者經(jīng)過多年的寫作教學實踐,尋找到了一條能夠讓學生快捷掌握寫作方法的途徑,那就是隨文仿寫。隨文仿寫要落實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以文為模,以仿促寫,也就是讓學生在日常的課文學習中,模仿文章的立意、構(gòu)思、構(gòu)段、布局謀篇或表現(xiàn)手法,進行寫作訓練的一種方法。
一、有效整合仿寫資源,挖掘課文與習作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單元整體教學能夠有效地將分散的文章串聯(lián)在一起,建立課文之間內(nèi)在的聯(lián)系。整合單元的仿寫資源,即是把單元習作和單元課文串聯(lián)在一起,建立課文和習作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寫作方法和素材,為單元習作打下基礎(chǔ)。
語文教師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要側(cè)重寫作方法的錘煉和指導,把課文的教學和習作的教學整合在一起。以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學為例,單元學習目標是: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體會人物的心情;記一次游戲,把游戲過程寫清楚。在單元習作《記一次游戲》中,如仿照文中寫法,可以一次游戲中的難過的心情:“聽著外面的嘈雜聲,她悄悄地走上樓梯,右手扶著樓梯扶手,左手緊緊捂著嘴巴,淚水無聲無息地順著臉頰流下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的意圖,提煉寫作的方法,注重語言的積累,讓學生在仿詞仿句中,積累優(yōu)美詞句,在仿寫文章段落中學會如何寫具體,如何重點寫,如何寫好細節(jié),如何寫好開頭和結(jié)尾。
二、仿寫訓練要有針對性,做到一課一仿
呂叔湘先生認為:“一個人的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泵┒芟壬舱f過:“第一步,模仿又是學習的最初形式。”“仿”是途徑,是橋梁,因此隨文仿寫要有針對性,做到有的放矢。每一篇好文章都能提煉出實用的寫作方法,教師要懂得對寫作方法有效指導,讓學生在語文課的學習中重點關(guān)注文章的表達方法,做到一課一得,仿一篇得一法。以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為例,第7課《呼風喚雨的世紀》開頭: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是誰來呼風喚雨呢?當然是人類。靠什么呼風喚雨呢?靠的是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這樣設(shè)問的開頭,既能吸引讀者興趣,又能點明文章主題。仿寫這樣的開頭,可以在習作二《小小“動物園”》中遷移運用,仿寫作文可以這樣寫:“我們家誰是大老虎呢?當然是我媽媽,為什么說她是大老虎?請聽我慢慢道來”。
三、仿寫訓練成為一種常態(tài),積少成多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因此教師就要朝著使學生‘反三這個目標簡要地‘講,務(wù)必啟發(fā)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地去探索。”有效的隨文仿寫訓練,才能有效地遷移寫作方法。隨文仿寫的訓練要做到經(jīng)常性,做到舉一反三,做到一課一練、經(jīng)常練、課課練,積少成多,將知識轉(zhuǎn)化成能力,逐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如排比句式的多種訓練:如果我是陽光,我會照亮所有黑暗;如果我是涼風,我會……;如果我是……我會……學生在仿寫訓練中,學會排比修辭手法的作用,節(jié)奏鮮明,增強語氣??梢栽诹曌髦羞w移運用,讓作文增強文采,抒發(fā)感情。從遷移表達中學會創(chuàng)造表達,讀寫結(jié)合,仿創(chuàng)結(jié)合,把仿寫與寫作落到實處。
四、關(guān)注學生隨文仿寫的創(chuàng)新性,由模仿到創(chuàng)造
亞里士多德認為史詩、悲劇、喜劇、音樂等創(chuàng)作過程都是“模仿”,它不是“臨摹”,而是“再現(xiàn)”和“創(chuàng)造”。作文也是如此,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形成也離不開模仿,由模仿而類推,而創(chuàng)造。
教師在隨文仿寫的教學中,注重引導寫法的創(chuàng)新性。仿寫是一個多樣的寫作平臺,每個孩子都渴望能在這一平臺上一展身手,教師既要關(guān)注學生的模仿過程,又要關(guān)注學生的創(chuàng)造過程。以仿寫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18課《牛和鵝》第1自然段為例:“大家都說: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我們都很相信這句話。”這樣引用俗話諺語來開頭的方法,有開門見山,突出主題,拋磚引玉的作用,學生在習作中可以仿照這樣的寫法,可以放在文章的開頭,也可以放在文章的結(jié)尾,也可以在文章的中間,總之運用合理,有創(chuàng)意,才是值得肯定和表揚的。
五、發(fā)揮仿寫講評的作用,以評促寫
我們知道,作文講評的目的是肯定學生的作文優(yōu)點,指出不足之處,使學生明白努力的方向。講評既是前一次作文的總結(jié),又是后一次作文的指導,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對寫作態(tài)度、思想內(nèi)容、遣詞造句、布局謀篇、表現(xiàn)方法以及書寫、標點和格式等,做側(cè)重點的講評,讓學生在寫作中學會修改,得到啟發(fā)。講評的方式多樣化,可以是教師講評,學生講評,生生互評等方式。講評時要做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拓寬寫作空間,在原有的寫作水平上提高一個層次。在仿寫的講評中,給學生充分交流的時間,讓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這樣學生可以更快地掌握寫作的方法,形成寫作的能力。仿寫講評目的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快速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chǔ)上獲得更大的進步,語文綜合能力有顯著的提升。
通過多年的實踐研究,隨文仿寫是可行、易操作的,也是學生樂于接受的。隨文仿寫可以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寫作基礎(chǔ),讓學生寫作時有模可仿,有樣可照,真正解決了寫作難的問題。隨文仿寫既是小學生實現(xiàn)作文能力的一種啟蒙,也是學生快捷實現(xiàn)單元作文寫作的一種途徑。
參考文獻:
[1]修志軍.仿寫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條途徑[J].文理導航,2015(34).
[2]李麟麗.仿寫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6(01).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