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芬芬
◆摘? 要: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基礎教育受到了更為廣泛的關注。小學語文作為小學基礎學科,對于提升學生基礎知識和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識字教學作為小學語文的基礎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到了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對于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等有著深刻的影響。以此,本文著重研究了如何更好地開展識字教學,有效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策略
漢語作為我國人民的母語,對于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影響重大。在小學階段,加強語文的識字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知識水平。在提倡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更加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可以自覺地展開語文的學習,提升自身的閱讀水平,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把教學重心放在了傳授知識上,忽略了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畸形的教學模式,導致了很多學生雖然語文知識儲備豐富,但是缺乏足夠的創(chuàng)造力,阻礙了學生想象力的提升。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更關注的是學生對漢字的認識數(shù)量,忽視了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的提升,以此嚴重阻礙了識字教學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及時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升學生的教學活動參與度,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可以進行深度思考,從而真正地提升識字教學的效率,引導學生準確理解每個漢字的內涵及其演變過程,找到漢字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在具體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準確認識漢字,更要引導學生去深入理解漢字背后的文化,掌握漢字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可以掌握更多的漢字。學生是具有差異性的,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性格特點和愛好特長,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挖掘學生更多的學習潛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學習能力,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在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注意文化性與娛樂性并存,提供圖片、文字等多種教學形式,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識字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可以挑選日、月、水、山等簡單的漢字來引導教學,提升學生的識字學習自信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
二、引入經(jīng)典故事教學
我國漢字發(fā)展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研究表明,我國漢字的來源較為多樣化,有些漢字是源于象形文字,有的則是人為創(chuàng)造,而有的又起源于神話故事等。因此,在教學漢字的時候,教師要幫助學生了解漢字背后的故事,熟悉每個漢字的發(fā)展歷史與蘊含的文化精神,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提升漢字學習的熱情。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漢字的時候,不僅要引導學生準確掌握漢字的寫法與讀音,還要幫助學生深入解讀漢字背后的中華文化內涵,加強與漢字的情感聯(lián)系,提升對文字的敏感程度,促進學生識字能力的提升,并且可以從眾多的文字中去推敲更多的含義。比如,在漢字教學的時候,語文教師就可以引入倉頡造字這個故事。幫助學生認識到象形文字和甲骨文的起源與發(fā)展歷史,從而對漢字的發(fā)展有一個更好的認知,為學生漢字的學習打下良好的鋪墊。在具體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首先不告訴學生某一個象形文字的具體含義,而是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通過具體的情景,去推測這個象形文字的含義。比如,“日”這個字,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去推敲這個字的象形文字,學生憑借想象,可能畫一個圓圈,然后向外發(fā)散太陽的光芒。同理,猜測“水”的象形文字的時候,學生則會畫幾道波浪線,有橫著的,也有豎著的,形態(tài)各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體會古代造字的思路,更好地理解漢字的內涵。
三、促進師生交流溝通
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漢字的教學也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通過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加強與教師和同學的溝通交流,有效提升語文課堂的生命力,實現(xiàn)教學相長、取長補短。反之,如果教師過度關注自己的權威,不與學生打成一片,常常俯視學生,那么就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距離感,害怕教師的權威,不敢自由地表達自己想法,抑制了自身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不利于識字教學的開展。因此,教師要保持一個真誠的心態(tài)與學生展開交流,讓學生感到受到了尊重,愿意向教師表達自身更多的想法,克服心理表達的畏懼心理,勇于展現(xiàn)多樣化的自己。因此,在教學漢字的時候,教師可以基于教學的主題,舉辦多樣化的識字活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同時在活動過程中,也有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更好地反哺識字教學。比如,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電視、超市等地方時不時都會出現(xiàn)漢字運用不當?shù)那闆r,教師可以讓學生去細心觀察身邊的漢字使用錯誤的情況,有效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提升識字的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把這些經(jīng)歷在班級上分享出來,整體提升班級學生的識字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觀察能力,可以更為準確快速地鑒別漢字和運用漢字。通過這樣的一個學習過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語文綜合能力,培養(yǎng)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實現(xiàn)更好的發(fā)展。
四、結束語
總的來說,識字教學作為重要的基礎教育,教師要對此高度重視。要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識字能力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可以引導學生充分挖掘自身的學習能力,加深對漢字內涵的理解,可以實現(xiàn)靈活與準確地利用,有效促進自身語文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錦霞,毛呼靈.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1):245.
[2]唐利芳.識字教學的主體參與教學策略研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8(3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