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舒婷
摘要:在全球化的發(fā)展進程中,在國際關系和交往中,城市發(fā)揮的作用日益突出,具體表現(xiàn)為城市外交的發(fā)展。日本與中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兩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方面的交流和往來歷史悠久。以位于中國遼寧省的中日友好城市大連為對象,以大連市與日本北九州市、舞鶴市的交往為例,分析中日友好城市在中日外交中所做的實踐,探究中日友好城市交往的特點及對城市外交的作用。
關鍵詞:中日 友好城市 城市外交 大連市 北九州市 舞鶴市
中圖分類號:D8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6-0244-02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推進,國家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城市在國際關系和交往中發(fā)揮的作用日益突出,成為國際體系的重要參與者和競爭者。城市外交是民間外交的載體,在增進民眾交流、推動城市現(xiàn)代化發(fā)展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開展友好城市外交,關系到國家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維護,結交友好城市的方式,也有利于對外交流和開放。
中國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兩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方面的交流和往來歷史悠久。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中日兩國的許多城市建立了友好關系,成為“友好城市”“姐妹城市”。中日友好城市交流不僅為中日兩國之間的民間交流提供了平臺,也對中日關系起到了推進作用。
一、城市外交的含義及特征
“城市外交”的概念,最早出現(xiàn)在全球本土化論壇(2003)發(fā)布的關于“地方國際化”( glocalization) 的報告中。報告指出,地方國際化是指在技術、信息和經(jīng)濟全球化與地方現(xiàn)實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鏈接,而城市就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全球化治理體系樞紐,是全球本土化的外交工具。[1]
2008年11月8日,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會長陳昊蘇在中國國際友好城市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提出了“城市外交”的概念:“城市外交是國家總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在世界各國幾乎沒有例外。城市外交服從并服務于總體外交,同時又具有地方特色,強調為城市的發(fā)展服務,把開展務實合作放在超越感情色彩的重要位置上。就其基本的屬性而言,城市外交是一種半官方外交。因為相對于純民間外交而言,它帶有地方政府的官方色彩;而相對于由中央政府推行的純官方外交而言,它又帶有接近民間的非官方色彩。由于地方政府對自己國家的中央政府具有相當強的政策影響力,城市外交的中介性特點不容忽視。城市外交能夠發(fā)揮的主要作用有三條:配合總體外交,參與全球治理,促進地方發(fā)展?!?/p>
2014年5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并發(fā)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希望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再接再厲,更好地推進民間外交、城市外交、公共外交,不斷為中國民間對外友好工作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這是國家領導人第一次明確提及城市外交的理念,推動了城市外交的復興和發(fā)展。
筆者認為城市外交是以國家的外交方針政策為依據(jù),以維護國家、城市、人民的利益為前提,通過與其他國家城市的交往,促進本市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的發(fā)展,配合國家整體外交的活動。
二、中日友好城市交往的實踐
大連市位于遼寧省東部沿海,長久以來作為東北三省乃至中國對外交往的窗口,對外開放起步早,經(jīng)濟發(fā)展迅猛。與其他國家的城市結交為友好城市,是大連市開展對外交流和對外開放的重要方式。作為沿海城市,地理位置的優(yōu)勢促進了大連市與其他國家和城市的交流,推動大連市與國外城市的友好關系。同時,對外交流的開展也加速了大連市各個領域的快速發(fā)展,城市綜合實力和影響力與日俱增。
1.大連市與日本北九州市
大連市與日本北九州市于1979年5月建立友好關系,北九州市是大連第一個建立友好關系的城市。在中日兩國和雙方地方政府的努力之下,大連市與北九州市的友好交流往來已超過四十年,自結好以來,雙方開展了形式豐富的交流活動。
兩市間的交往以文化交流和民間交流為主。首先,雙方多次互派大型市民代表團、文化藝術演出團等進行友好交流,促進雙方感情的同時,加速了廣大民眾對對方文化的了解。其次,重視青少年之間的交流?;ヅ汕嗄甏韴F交流、開展青少年足球交流友誼賽等,不僅促進了兩市在體育方面的交流,也増進了中日青少年之間的友誼。此外,自1992年起,北九州市發(fā)起設立了“關原獎學金”,向以大連外國語大學為代表的6所大連高校的四百余名學生頒發(fā)了獎學金;同時積極設立留學交流項目,鼓勵大連留學生去北九州留學,并為赴北九州留學的大連留學生發(fā)放獎學金。再次,在交通和旅游方面,2019年8月17日,MU795次航班第一次從大連國際機場出發(fā),在北九州機場降落,大連—北九州航線正式開通,大連也是北九州市在中國唯一的通航城市;雙方港口交流密切,早于1985年便締結為友好港。[2]
得益于雙方政府的努力和廣大民眾的支持,大連市和北九州市友好往來頻繁,兩市友誼日漸深厚,可以說北九州市是與大連市交往最為密切的友好城市。
2.大連市與日本舞鶴市
舞鶴市是日本京都府下轄的次級行政區(qū)之一,目前人口不足10萬,早在1982年5月8日便與大連結為友好城市,38年來一直保持著多領域的交流。結好15年來,兩市常年交流的內容集中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文化交流。大連雜技團、大連少年友好藝術團先后受邀在舞鶴市公演,兩市還多次舉辦書法展、美術作品展、動物標本展、攝影作品展、集郵作品展等各種類型的展覽。大連市文化局還向舞鶴紅磚博物館贈送了7件古代磚。二是體育交流。舞鶴市自1989年起連續(xù)7年派運動員參加大連國際馬拉松賽,大連市自1993年起連續(xù)3年派運動員參加在舞鶴市舉辦的鐵人賽。三是人才交流。舞鶴市曾多次接受來自大連的醫(yī)療、農(nóng)業(yè)、烹飪專業(yè)的研修生;大連市自1990年起每年向舞鶴市漢語講座派遣教師。四是青少年交流。自1993年夏天起,大連市與舞鶴市每年輪流交換少年兒童使節(jié)團,促進了兩市青少年間的了解。2019年7月26日至29日,舞鶴市少年使節(jié)團訪問大連,12名日本小學生在大連期間參加了多項青少年交流活動。派遣青少年使節(jié)團作為雙方青少年交流的活動之一,2019年已是第11屆,此活動取得了日本外務省日中青少年交流促進年活動認定。五是港口、交通方面。1995年,舞鶴市長江守光起上任后,積極推動與大連的交流,1995年率團來大連舉辦“振興舞鶴港研討會”活動,2002年率“日中友好舞鶴之翼”大型代表團訪問大連市,慶祝兩市結好15周年。[3]
2019年12月,湖北武漢爆發(fā)新冠肺炎疫情,為支援湖北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全國乃至世界多個國家的愛心人士、組織伸出援手,慷慨捐獻。2020年2月9日,來自舞鶴市的醫(yī)療支援物資(呼吸防護具等)順利抵達大連,每一個裝有支援物資的包裝箱上都印有“大連加油”“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等鼓勵的話語和溫暖的詩句。這些話語正是38年來兩市相互交流、密切合作的友好關系的體現(xiàn)。
三、中日友好城市交往的特點
1.穩(wěn)定性、計劃性
由大連市友好城市的締結分析,友好城市關系自締結以后,雖可能出現(xiàn)年度交流次數(shù)的浮動,但未出現(xiàn)過取消友好城市締結關系的情況,可見友好城市之間的交往具有穩(wěn)定性。友好城市的交流建立在簽訂友好合約或協(xié)議的基礎之上,因而與一般性質的城市之間的交流活動有所不同,因其建立在一定的制度之上,每年均會制定交流計劃、實行固定的交流項目等,保證了友好交流可以長期、穩(wěn)定、有計劃地實施,也有利于交流雙方的共同發(fā)展,為建立穩(wěn)定的雙邊關系和對外交流機制提供了保證。
2.社會性、世俗性
友好城市的交往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人民群眾的需求。大連作為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之一,經(jīng)濟十分活躍,因而大連市民對外開放的參與度和需求也相對較高。文化交流使許多日本商品、電視節(jié)目等傳入大連,廣大民眾在家也可以了解外國文化,有利于改變其腦海中的固有印象。因此,城市外交歸根結底離不開民間交流,其社會性和世俗性也是區(qū)別于國家外交的一大特點。
3.隨從性
友好城市交往的隨從性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隨從于地方經(jīng)濟建設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大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經(jīng)濟建設和外事工作,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優(yōu)勢及外事、僑務資源,通過締結友好城市等方式開展對外開放工作。除北九州市和舞鶴市以外,大連市還和其他國家的7個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關系,開展了諸多領域的交流合作,促進了大連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也提高了大連在國際上的競爭力[4]。二是友好城市交往情況隨著兩國關系和外交政策的變化而變化。中日關系相對穩(wěn)定時期,官方政府之間的交流增加,中日友好城市之間的交流也會變得頻繁;反之,經(jīng)濟貿易往來的頻率降低,友好城市之間的交流也會減少。
四、中日城市外交的作用及啟示
通過締結友好城市的方式,加強中日兩國之間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是在雙方已有交往的基礎上的一大創(chuàng)新,豐富了中日兩國友好交往的形式。因其具有隨從性,友好城市交往作為官方外交的補充,加強了中日友好城市之間的經(jīng)濟合作,也為廣大民眾感受和了解對方國家文化創(chuàng)造了契機,有利于雙方社會文化的發(fā)展。經(jīng)濟貿易和社會文化發(fā)展促進了雙方城市現(xiàn)代化的進程,增強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同時,中日友好城市的交往也對中日關系起到了推動作用。因此,締結友好交流城市、推動友好城市關系健康發(fā)展的城市外交,是推動雙方城市經(jīng)濟、文化、城市發(fā)展的重要方式[5]。
五、結語
本文探究了“城市外交”的內涵,在中日兩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流頻繁的背景下,以中日友好城市大連為研究對象,以大連市與北九州市、舞鶴市的交往為例,通過分析中日友好城市在中日外交的實踐,發(fā)現(xiàn)中日友好城市起到了推動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加快現(xiàn)代化進程、增強民眾之間的相互理解的作用,以及具有穩(wěn)定性、計劃性、社會性、世俗性、隨從性的特點。改革開放以來,城市現(xiàn)代化的程度與速度加深加快,城市對外交往日益頻繁,城市外交與傳統(tǒng)外交相輔相成,共同構成國家的整體外交。友好城市作為城市外交的主要行為方式在諸多領域發(fā)揮著作用,城市外交逐漸登上了國際舞臺。
參考文獻:
[1]趙可金,陳維.城市外交:探尋全球都市的外交角色[J].外交評論,2013(6).
[2]廖明鵬.大連市城市外交發(fā)展對策研究[D].大連:大連市理工大學,2015.
[3]王欣苗.中日友好城市交往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8.
[4]金沙沙.東北城市的城市外交現(xiàn)狀分析[D].上海: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2015.
[5]馮昭奎.中日關系:歷史的回顧與展望[J].外交評論,2012(5).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