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霞
【關鍵詞】 小學;電子產品;現(xiàn)狀分析;建議
【中圖分類號】 G623.9【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 1004—0463(2020)16—0113—01
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會同國家衛(wèi)健委等八部門制定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嚴禁學生將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學校教育要本著按需的原則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教學和布置作業(yè)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原則上采用紙質作業(yè)?!睘槭裁磭蚁嚓P部門要對電子產品的使用有明確規(guī)定呢?小學生們需要如何控制和使用的電子產品呢?
一、學生使用電子產品的現(xiàn)狀分析
學生使用電子產品主要是在聊天、游戲和網絡信息獲取三個方面。
根據調查數據可知,學生對于電子產品的使用面很狹窄。筆者對所在學校一到六年級學生進行訪談,結果92%的學生在手機等電子設備上玩各種游戲;23%的學生和父母有協(xié)議,每周有一定的時間接觸電腦、電視和手機,其中94%的學生在這一時間段玩游戲;有12.3%的學生承認對電子游戲有明顯的依賴性。筆者對一個班中25名學生調查發(fā)現(xiàn),25名學生都有QQ和微信賬號,通過對這25名學生深入訪談,每天社交軟件登錄平均時長為23分鐘,只有8人在父母監(jiān)督下只查看老師、同學發(fā)來的信息,17人會借查看信息時聊天、裝飾QQ空間、打游戲等。
二、學生使用電子產品的利弊
學生使用電子產品的不利之處有:一是電子產品提供的信息繁雜,不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對一個班的學生進行調查,筆者發(fā)現(xiàn)電子產品提供的信息良莠不齊,許多信息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長。調查得知所有學生都接觸過由電子產品主動推送的不良信息,并有學生會主動點擊瀏覽。同時,網絡推送的各種類別的不科學、不準確、沒有經過篩選的信息,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二是電子產品影響學校風氣和學生身體健康。電話手表、手機的高檔程度,電腦配置好壞、游戲等級的高低等網絡級別成為學生間攀比的內容。學生處于青春期,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不利于學生的視力、聽力、智力的發(fā)育。
電子產品在學生中也有很多積極作用:一是能方便溝通聯(lián)絡。電子產品呈現(xiàn)的信息具有時效性、空間性、場景性,能便捷實現(xiàn)家校溝通聯(lián)系,使家校實時了解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方位和身體狀況等。同時,電子產品的實時位置共享、一鍵報警、影音記錄是學生生活的重要防護手段。
二是能提高學習效率。應用電子產品具有高速度、高效率,全方位記錄影像、文本,幫助學生快速記錄板書、摘錄、筆記等。遠程課堂、在線輔導等使學生能夠享受更優(yōu)質教學資源,如一對一視頻輔導是許多家長選擇電子產品為教育服務的初衷;作業(yè)幫等習題解答APP具有輔導作業(yè)的作用;在線檢測、淘題圈等能同步檢測學生學習成效,能滿足“刷題”的愿望。在家長眼中教育類電子產品就是學生的提分神器。
三、對學生使用電子產品的建議
對于電子產品應用的利弊,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一刀切,要區(qū)分具體情況,細致鑒別哪些電子產品要控制使用,哪些可適度使用,哪些不得不用;分清楚使用的時間和范圍;控制使用的時長和場所等。
一是家長方要加強監(jiān)督、管理、教育、引導,讓學生正確使用電子產品,忌無監(jiān)管濫用,禁止長時間使用,決不允許熬夜玩游戲、聊天、上網等行為。
二是學校要制定嚴格的學生管理、教師教學制度。嚴格控制手機、平板等進入課堂;學校教學不過分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不超過總時長的30%;布置的作業(yè)不依賴電子產品,多采用紙質作業(yè);交流、輔導盡量不要通過社交軟件;多采用面對面交流或上門輔導等方式,可以增進師生感情,提升交流效果。
三是政府機構加強管理、督查。政府相關機構和職能部門要加強監(jiān)測,提供優(yōu)質、精、凈的網絡資源,對青少年網絡服務主動干預,強化社會責任。
總之,采葑采菲,無以下體。我們在電子產品的使用上不能因噎廢食,全社會都應該有所行動,既要發(fā)揮其優(yōu)勢,又要預防和消除其不利的方面,政府、社會、企業(yè)、家庭、學校都要做出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構筑良好的電子產品在學生中的應用環(huán)境和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本文系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小班額數學活動課有效教學設計策略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MSZX178)
編輯:宋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