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曉華
摘要:班集體是學生在學校學習生活的基本單元,是學生的另一個大家庭。一個班集體能否形成自己的班級文化,是衡量一個班是否成功的關鍵指標。只有凝聚班級團體意識,才能建設好班級文化。
關鍵詞:建設;班級;力量
一個班級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或者說班主任與自己的學生為班級打上獨屬于自己的標簽,這對于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合格學生至關重要。
一、打造獨屬于本班級的班級文化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一個班級能否形成自己的班級集體意識,是這個班級是否存在的意義所在?!耙粋€人無法改變另一個人?!卑嘀魅萎斎粺o法直接改變學生,不然我們的教育就會是另一種樣子了。但環(huán)境可以改變一個人。班主任要做的事,就是用自己的智慧打造獨屬于本班級的班級文化,并最終成為班級的集體無意識。這一點,在我們日常教學工作中很難用肉眼看出來,但一到大型活動,這種集體無意識就會凸顯出來。比如學校運動會上,我們能看到各種獨特的班級口號。不同班級的學生會因為一些牽扯到班級的事情怒目相向。其實,這是一件好事,說明建設班級的第一步已經完成。是的這一步就是最簡單也是最難的“班級認可”。在學生的心中,不論姓王還是姓李,也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他們都有一個統(tǒng)一的名字“X班的”。
二、讓所有學生有擰在一起形成正向的班級榮辱觀
學生認可了這個班,就會愿意為了這個班的榮譽奮戰(zhàn),這是班主任進一步打造班級文化,形成班級特色的基石,也是班主任進一步班級文化建設最堅實的一步。
記得,去年學校運動會上,最后的接力賽各班競爭達到白熱化。裁判最終的判決引發(fā)了不少班級的不滿。學生不干了,班與班之間暴發(fā)了激烈的言語沖突,甚至有幾個情緒激動的學生沖上前質問裁判。這時,班主任的智慧就彰顯無疑了。有的班主任與學生一起質問裁判,爭得面紅耳赤,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后,直接領著學生提前退場;有的班主任一邊安撫學生,一邊找裁判詢問判罰依據(jù),雖有不滿,仍勸誡學生冷靜;還有的班主任冷冷地站在一邊……
班主任與學生一起群情激憤的,學生的情緒變得更加高漲,班級學生的團結達到頂峰,極易快速形成班集體無意識。但學生情緒變得不穩(wěn)定,若班主任不加平復,則為暴發(fā)肢體沖突埋下隱患。這一點,筆者是深有體會的。冷冷地那一位班主任是最失敗的,看上去他獨善其身,很有風度。豈不知學生也在冷冷地審視著,班級的集體認同還沒有形成,班級的進一步建設更是子虛烏有。更好一些的選擇,是該爭還是要爭的,這是一種態(tài)度。對于一個班級的學生來說,班主任就是領袖[1]。領袖的特質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學生。這是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與方法問題。學生覺得遭到不平等對待,對于“領袖”充滿期望。作為班級領袖必須要做一些領袖該做的事,比方說據(jù)理力爭,維護班級權益。無論得到什么樣的結果,要客觀的告知學生,要讓學生知道你始終與他們在一起。這股勁要擰在一起,這就是班集體形成班級文化無意識的關鍵。
三、讓班級“家”有溫度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
學生進入學校,除了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學會與人相處。班級是他們學習成長最主要的平臺。在這里學生要學會與不同性格的人交往,要學會應對成功與失敗,甚至要學會面對贊美與羞辱……這些是他們將來走上社會的一系列預演。特別是一些突發(fā)事件,更是促進學生快速成長的催化劑。
去年,運動會上本班的孩子賽前盡心盡力的準備,可是比賽時卻因為太想贏反而掉了接力棒。面對失敗,先是丟掉接力棒的孩子哭了,然后是勸說的孩子哭了,再然后是全班超過九成的孩子哭了。校長以為出了什么大事,趕過來問我。這事是出乎我意料的。一是因為班級剛剛組建幾個月;二是我忙著組織全體活動,班里全是班長在指揮。我與孩子們沒有始終同在。我趕到時,四十多雙含著委屈的淚水眼睛看著我,我哽咽了。在瞬間的安靜之后,我還看到了,每一雙眼睛的不屈與期許。我立刻詢問緣由,輕輕拍了拍最靠近我的孩子的肩膀說:“你們都盡力了,老師不怪你們!”這句話帶來的是孩子們的哭聲一片。那一刻,我也流淚了,是因為喜悅。在班級文化建設上,我和孩子們走到了第三個階段——他們認可這個新的“家”,讓它充滿暖暖的味道。環(huán)境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這種良好的“家”文化,對于塑造身心健康的人是至關重要的,讓班級“家”有溫度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更是班級建設的目標。
運動會事件后,筆者欣慰之余,寫了一篇題為《接力棒掉了之后》的小文章送給孩子們。面對時有發(fā)生的學生“事實流失”,筆者覺得,班級文化的淡漠,讓身處其中的孩子看不到溫暖的一面是一個重要原因。因為班級邊緣化的孩子大多有一個不幸的童年,而班級是能夠幫到孩子健全身心的另一個“家”,是能夠成為孩子心靈寄托的港灣。當班級集體無意識形成后,作為班主任要做的是,將這份集體無意識變得溫暖。
結語
其實,作為一線教師,我們都明白因為發(fā)自內心的愛,才會換來孩子們潮水般的回饋。筆者覺得,用愛教育的下一代才真有可能愛別人,才有可能將來回饋社會,成為建設我們偉大祖國的棟梁。
參考文獻
[1]陸海燕.打造班級文化展現(xiàn)班級風采[J].才智,2014(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