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繼祥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多種新型教育理念的涌現(xiàn),為教學創(chuàng)新提供了更多可能。語文是一門基礎課程,現(xiàn)如今此門課程教學更加偏向于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目前如何充分地將情感教育滲透至語文課堂上已然成為一項備受關注的研究課題。本文探究了語文課堂滲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意義,重點討論了相應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語文;情感教育;意義;策略
一、語文課堂滲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加深學生情感體驗
將情感教育滲透語文教學中,能夠保持學生的積極性,也能夠以情感為主引導學生,有利于加深學生情感體驗。語文課堂上,教師給予針對性的引導,激發(fā)學生內心情感,使學生始終飽含熱情探索文章內容,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氛圍,并全面確保教學質量。
2.有利于拓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從本質上分析,在語文教學課堂上貫徹情感教育,可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滿足新課標的各項要求,且有利于拓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教學過程中,以情感為主引導學生可增強自主分析能力,也可有效協(xié)調語文教學的人文性以及工具性。課堂上教師可組織相應的實踐活動,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不斷強化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在此基礎上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1]。
二、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1.立足教材根本,挖掘情感因素
語文教材是實施情感教育的主要載體,為了全面確保教學質量,在正式授課之前教師必須從立足教材根本,從多個角度出發(fā),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情感因素,將這些因素與教材內容充分融合在一起,把握核心要點,科學規(guī)劃教學課堂,突出問題精髓,循序漸進地感染學生。以《去年的樹》教學為例,本篇文章最為關鍵的教學目標為引導學生真切感受小鳥與大樹之間的友情。課前,教師細致分析文章,挖掘情感因素,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學生簡讀文章,在初步了解文章內容之后,以小組合作為主,組內合理分配,融入個人情感,展開有感情地朗讀。小組合作探究時,教師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文中內容,理解其中蘊含的一系列情感因素,并充分發(fā)揮個人想象能力,對小鳥的心理活動加以剖析,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促使學生真正地理解小鳥與大樹之間的友情。由以上教學案例可看出,從語文教材根本出發(fā)挖掘情感因素,一方面,可提升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可引導學生構建富有情感的認知框架,為之后的高效學習奠定基礎。
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升教學效果
情境教學可以說是如今應用最為廣泛且效果良好的教學方法之一,為了是學生獲得更為直觀的視覺體驗,教師可將適量融入藝術元素,創(chuàng)設情境,保持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深入且全面地理解文章內容,感知其中情感,進而展開高效學習[2]。以《開國大典》教學為例,本堂課的核心要點為使學生感受盛大場面,同時獲得情感體驗。課堂上,充分依托現(xiàn)代信息技術,播放音樂《繡紅旗》,以此展開有效的課堂導入,根據(jù)這一歌曲設置問題“‘今天盼來了什么?”在音樂以及問題的共同作用下,促使學生主動去分析文章。接下來,播放“開國大典”相關視頻,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使學生可身臨其境,在情境中真切體會當時革命先輩激動、高興的心情。之后,為了強化學生主動意識,教師應引導學生踴躍參與情境,融入個人情感,以小組合作為主展開分析與談論,深度剖析文章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情感。通過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不僅能夠大大提升教學效果,而且能夠保持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學習能力。
3.拓展學生思維,增強情感體驗
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美的元素,若是可引導學生對這些不同形式展開探究,那么可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此時采取適宜的教學手段拓展學生思維,加深學生對美的認知與理解,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以《火燒云》教學為例,本篇文章主要教學目標為使學生感受大自然的壯美,并學會認真地觀察事物。課前,教師布置這樣的預習任務“你見過哪些壯麗的自然美景?用文字或者照片的形式記錄下來?!闭n堂上,學生主動展示預習成果,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點評與認可,自然而然地導讀新課,使學生可帶著個人認知去閱讀文章。仍舊以小組合作為主,要求各小組朗讀完文章之后,對字詞句展開分析,畫出描寫火燒元特點的內容。之后,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在腦海中繪制出壯麗的美景圖,并結合所學內容再次描述自己見到的自然美景,獲得更加深刻的視覺體驗與情感體驗,同時增強個人表達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可有效拓展學生思維,也可加深學生的認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4.理論結合實踐,豐富情感體驗
新課改背景下,語文課程綜合性的特點更加突出,要想進一步打造高效課堂,則必須堅持理論結合實踐這一原則,適當?shù)亟M織多元化的課堂活動,以此來豐富學生情感體驗,使學生可把握住每一個細節(jié),同時提升課堂教學效果[3]。以低年級《動手做做看》教學為例,課堂上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準備好一杯盛滿水的透明杯,以及蘋果、小石子、筆蓋、樹葉等,提出問題“同學們,老師這里有這樣一杯水,你們說將蘋果放進去會不會溢出來呢?換成其他物體呢?”學生紛紛說出個人猜測。此時教師繼續(xù)引導“那你們應當怎樣驗證猜測是否正確呢?”以這樣的問題來激發(fā)學生動手實踐的欲望,完成簡單的課堂實踐之后回到文章,要求學生帶著實踐結果朗讀課文,獲得明確且豐富的情感體驗。通過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可使學生充分感知自己動手并驗證猜測的喜悅,也可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更為深刻的認識與理解。
結語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將情感教育充分滲透在語文課堂中已然成為教學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對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為一名新時期教師應當充分把握情感教育,并從立足教材根本、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拓展學生思維、理論結合實踐等多個方面做起,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更為適宜的學習空間,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瑜姝.品賞細節(jié)以情激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12):25-26.
[2]范鳳運.淺談新課程標準實施背景下如何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赤子(中旬),2014(04):238.
[3]王桂芝.情感的教育人格的升華——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2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