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舒睿 陸可樂
摘 要:動畫人才的培養(yǎng)是近幾年的熱門話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國家對動畫人才需求的不斷提高,需要教師給予學生越來越多元化的培養(yǎng)。Maya是一款非常便捷高效的三維動畫制作軟件,也是高校動畫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應該采取更貼近實踐,貼近工作需要的方式進行傳授,而“微課”這種新型授課方式就很符合這種要求,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筆者將結合相關文獻資料和教學經(jīng)驗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并提出相應策略,希望能為動畫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啟發(fā)和建議。
關鍵詞:三維動畫;動作設計;實踐教學;Maya;微課
一、引言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社會所需要的動畫產(chǎn)品越來越多元、越來越豐富,單一的動畫技術傳授已經(jīng)不能滿足需要。MAYA軟件是歐特克(Autodesk)旗下的著名三維建模和動畫軟件。Autodesk Maya可以大大提高電影、電視、游戲等領域開發(fā)、設計、創(chuàng)作的工作流效率,同時改善了多邊形建模,通過新的運算法則提高了性能,多線程支持可以充分利用多核心處理器的優(yōu)勢,新的HLSL著色工具和硬件著色API則可以大大增強新一代主機游戲的外觀,另外在角色建立和動畫方面也更具彈性。
高校的Maya教學應該從實踐出發(fā),從開拓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的角度出發(fā)進行課堂設計?!拔⒄n”教學模式符合時代需求,易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有參與感的進行學習。
二、“微課”Maya教學的可行性
微課,是指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guī)律,呈現(xiàn)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shù)字資源。運用到實際課堂可以理解為把課堂時間控制在10到15分鐘以內完成一個小的教學內容,遵循心理學規(guī)律,抓住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刻,完成教學內容。除了時間較短,微課的形式也更為靈活便捷,不必拘泥于課堂,可以通過電子通訊設備、應用小程序等形式來完成教學內容。
在Maya教學過程中,完全可以運用這些先進的技術手段以達到更好的課堂效果?,F(xiàn)如今大多數(shù)公司辦公都是采用信息技術手段,教師完全可以模擬這種模式進行微課堂,把學生作業(yè)當成一個工作項目,把授課的內容當作項目的具體要求,通過視頻錄制、小程序設定、小組合作等模式布置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多種數(shù)碼終端進行及時的預習與復習。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多以教師通過投影演練,學生觀摩為主,這樣確實足夠清晰直觀,但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長久的集中,與教師的互動性不強,參與感較低,課堂效果收效很微,課后教師還是需要反復講解授課內容,才能讓學生掌握。
在微課堂中就會避免上述問題,例如課程的內容是一個簡單人物的創(chuàng)作,教師就可以把這個人物最終的設計作品當成一個工作項目,把具體的操作分別錄制成10到15分鐘的視頻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反復觀摩學習,而教師只需要在最終的作品中指出問題和不足就可以了,省去了反復演示和說教的過程。
這樣的授課模式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有參與感,也有了社會實踐意識的雛形,可以說微課堂進行Maya三維動畫設計教學具有很強的可行性。
總之,微課實施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全面的結合實踐掌握Maya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全面掌握三維建模、曲面建模、燈光、攝像機、渲染、角色動畫等技術,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影視廣告、影視特效、建筑動畫、欄目包裝等制作能力,也要通過微課培養(yǎng)他們具備良好的職業(yè)素質、團隊合作意識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
三、“微課”Maya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雖然運用“微課”模式具有很強的可行性,但在實施和運用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和誤區(qū)。
(一)籠統(tǒng)地分解課堂內容
在“微課”實施的過程中,很多教師簡單認為“微課”就是把以前四十分鐘的內容重新分割,并沒有明確的小目標,也沒有理解“微課”的意義。如果只是把課堂的直觀講授分成若干個部分錄制以后發(fā)給學生,就是完全進入了微課的誤區(qū)。
以經(jīng)典案例《泰坦尼克號》2D動畫轉為3D動畫內容為例,傳統(tǒng)教學即為教師操作場景和輪船的制作以及變化過程,學生在下面觀摩,然后課下進行操作和練習。如果只是籠統(tǒng)的分割就是讓這個呈現(xiàn)的過程和講述的內容分成幾個碎片,這并不是微課要達到的效果。應該是有條理按照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以及Maya軟件的特點把制作的內容進行創(chuàng)設性的分組,有一個由易到難的過程,把簡易較為容易完成的內容放在一起,把耗時耗力的部分放在“微課”的最后進行,最終完成2D到3D的全部轉化,來切實感受這部經(jīng)典電影在中國再次創(chuàng)作票房奇跡的現(xiàn)實意義。
因此,“微課”不應該是機械的切割機,應該是像實踐工作中客戶提出的一個修改意見,應該是一個具體而精準的教學小目標?!拔⒄n”應該與普通課堂相結合,相互彌補,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的意識。
(二)學生的創(chuàng)作缺乏創(chuàng)新,無法滿足工作需要
很多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都更注重技法、技巧的運用,忽視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當今社會需要的動畫人才應該是能夠獨立設計完成一個具體形象的創(chuàng)作。很多教師為了教學進度表現(xiàn)得操之過急,學生最終只掌握了基本技法,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也沒有獨立的創(chuàng)作意識。工作中可能需要完成具體的人物、景觀、道具的創(chuàng)作,但學生的能力還停留在繪制一些最基本的模型上。
還有部分教師給出的模板、范例與時代有些脫節(jié),無法更好地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也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簡單的模仿并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千篇一律的范本臨摹很容易限制學生的思維。在工作中,無法與其他環(huán)節(jié)的同事良好地對接,完成工作內容。
以皮克斯經(jīng)典動畫作品《海底總動員》為例,很多教師都會選擇把其中的經(jīng)典想象和場景作為范本讓學生學習,而事實是很多學生只是機械地模仿了它們形態(tài),而不注重觀察其神態(tài)變化,只是單一的復刻,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事實卻是NEMO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一個眼神都經(jīng)歷了多次修改,才有了最終成為經(jīng)典的資本。
任何一個角色的創(chuàng)作都離不開與人物靈魂的密切交流,這也是動畫存在的重要意義,一個呆板而華麗的人物并不是我們的培養(yǎng)目標。缺乏細致和創(chuàng)新,是如今動畫教學的大問題。
四、Maya三維動畫教學的相關策略
筆者結合“微課”的特點和Maya三維動畫設計課堂具體需求提出一些策略和建議。
(一)充分了解授課對象的特點和需求
要了解授課對象的水平和興趣特點,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了解學生的興趣點,根據(jù)他們的興趣愛好進行分組和作業(yè)布置,對于能力點不同的學生進行針對性提高,比如說有的學生操作技術較好,但缺乏自主創(chuàng)新的思維,教師就應該在“微課”使用中著重打開學生的思維,有的學生想象力很豐富,但是相應的技術水平不達標,教師就要給予相應的練習。
(二)了解市場對動畫人才的要求
要充分了解社會的動畫人才需求。如今除了傳統(tǒng)意義上動畫公司,各類廣告、新媒體制作、電視電影都需要相關人才,在授課的過程中應該結合社會需要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而不是脫離實際的“紙上談兵”,思想和理念還停留在傳統(tǒng)動畫的范疇內。
以馮小剛導演的經(jīng)典影片《唐山大地震》為例,這樣沉重的歷史最直觀簡單的方式就是通過3D效果呈現(xiàn),也是當今動畫市場所存在的空缺,傳統(tǒng)的動畫教育往往滿足了奇幻世界的需要,但是對于現(xiàn)實題材的再現(xiàn)有所疏忽。
“微課”完全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就業(yè)意向以及社會需求去著重培養(yǎng)更專業(yè)的人才,利用電子設備和微課的“短小精悍”培養(yǎng)學生相關的意識和技能技巧。
(三)做好普通課堂和“微課”的緊密銜接
教師要做好普通課堂與“微課”的緊密結合,兩者應該相輔相成,將知識點與具體操作環(huán)環(huán)相扣?!度S動畫Maya》之后是《動畫聯(lián)合創(chuàng)作》《影視特效制作》等課程。教師在“微課”里可以把After Effects與Maya運用相結合,已達到Maya學習的最大效果。也要注重二維動畫和三維動畫的思維轉變,建立有層次的立體的動畫設計思維。
(四)注重課堂多元化,增加課堂趣味性
要注重“微課”內容的豐富性與多元化,進行不同的嘗試和探索,可以給同學們分享一些迪士尼經(jīng)典人物形象、經(jīng)典電影分鏡和時下較為流行的一些GIF動圖等,充分拓寬學生的視野,打開學生的思維,建立良好“微課”氛圍,促進師生的溝通交流。
(五)注重工學結合
學生最終是要走入社會,面向動畫市場的。高校前期的學習可能很難安排長時間的社會實踐,而“微課”恰好解決了這個問題,把整體的實習過程分割成碎片化的操作內容,比如十分鐘可以完成一次創(chuàng)意型的“動畫頭腦風暴”,也可以是一次簡單合作的會議溝通。
五、結語
總之,三維動畫的設計課程應該是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應該是面向社會需求的?!拔⒄n”Maya教學在實踐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但筆者相信教師只要始終秉承開拓學生思維,立足社會實踐的角度去設計課程,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就一定能實現(xiàn)“微課”教學成果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高飛,李逸軻,崔金敏.“微課”下的高職Maya三維動畫設計教學改革探究[J].時代教育,2016(6):106.
[2]舒萌.Maya三維動畫課程改革及其微課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16(8):81.
[3]楊超.新媒體語境下三維教育“微動畫”制作方案設計[D].長沙:湖南大學,2015.
[4]張伏伏.“微課”下的高校Maya三維動畫設計教學改革探究[J].中國文藝家,2018(4).
[5]吳國軍.供給側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實踐育人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8,58(4):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