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祎
【摘 要】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捕捉機會,架起讀寫結合橋,科學施練,讓讀寫結合之花在課堂綻放。從讀到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是“生本、師生、生生”多維對話的平臺,是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佳徑。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讀寫結合;方法;效果
葉圣陶先生早就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薄墩Z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边@就是說,閱讀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釀蜜,讀和寫是相輔相成的。
我認為,“讀寫結合”是語文能力訓練的必由之路,科學地把握和有效地實踐“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之間才會實現(xiàn)有序過渡、同步提升。那么,如何才能實現(xiàn)從閱讀向?qū)懽鞯倪^渡,實現(xiàn)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的同步提升呢?
一、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本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好的文章對學生會產(chǎn)生極大的吸引力,充分利用課文的感染力和誘導作用,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會有很好的幫助。
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文字優(yōu)美,感情豐富。教學時,指導學生認真閱讀,從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到精讀課文再到理解、復述、講解這就包含一定的欣賞。為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技巧,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欣賞課文,引導學生認真理解課文的生動內(nèi)容,仔細體會作者的匠心,使學生在增進技能、吸取知識的同時,不斷增添寫作興趣。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富饒的西沙群島》等課文時,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了解到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西沙群島的美麗風景和豐富物產(chǎn)等特點后,教師又引導他們分析課文是怎樣抓住特點來寫景物特點,表達作者對景點的喜愛之情的。這樣,學生不僅喜歡小興安嶺和西沙群島,更想把自己喜愛的景物寫出來介紹給同學,一個個躍躍欲試。教師抓住這個機會,帶領學生到海邊觀察大海的美麗景色,先讓學生現(xiàn)場口頭描述,回校后再寫下來,不到半個小時大部分學生就完成了習作。
二、引導學生進行練筆
其次,根據(jù)教材提供的材料,引導學生進行練筆,從側(cè)面誘導他們欣賞閱讀和寫作的興趣。這種練筆方法和形式很多:比如根據(jù)課文的故事情節(jié)續(xù)寫故事就是一種激發(fā)學生寫作欲望的很好練筆形式。如學習《會搖尾巴的狼》一文,教師設計這樣的訓練題目:老山羊說了一句“獵人會來收拾你的”,說完就走了,老山羊走了以后,狼的命運如何?又有誰會來這里,它們之間又會發(fā)生什么呢?以《老山羊走了以后》為題展開了想像續(xù)寫故事。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盡情地發(fā)揮他們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放手去寫,結果學生的興趣盎然,寫作欲望一下子被調(diào)動起來,想像出了多種結局。這種練筆本身也是有趣的活動,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有好處。
三、為學生提供想象思考的空間
所謂“讀寫結合”,就是閱讀與寫作的結合。通過“讀”與“寫”循序漸進地訓練、實踐,達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課文還會給我們提供更多的練筆的機會。課文文本中某些有意不寫或一筆帶過,給敘述描寫留有發(fā)揮余地的地方。這些機會往往存在于文中的詞、句、段、篇以及插圖或標點符號當中。教師就應該面對不同的文章,為學生提供想象思考的空間,借這些機會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然后寫出來,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能力。
比如,在三年級課文《小攝影師》中,這個小男孩最后為高爾基照相成功了沒有,課文中沒有寫,我們可以讓學生寫一寫,抓住這個練筆的機會續(xù)編故事。續(xù)編故事是要足夠多時間的,但費時但又不省心的寫話,不但不會影響教學效果,反而會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這樣的練筆可以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高度統(tǒng)一。
四、延伸課文情節(jié),進行寫的訓練
我們的教材中有不少課文的結尾言雖盡,意未窮,此時,指導學生順著作者的思路進行寫的訓練,延伸課文情節(jié)。如《凡卡》全文講完后,我即時提出:(1)爺爺能收到凡卡寫的信嗎?(2)老板老板娘回來見凡卡在睡覺,他們會有何反應?(3)凡卡醒來后會過上怎樣的日子?引導學生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想象,當堂練筆。以此作為寫的切入點,一定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這是學生與文本的深層對話,在學生的情感世界里激起層層漣漪,似乎找到了宣泄情感的噴射口。
在課文中有很多藝術“空白”,“此時無聲勝有聲,”,我們可以挖掘課文空白,指導學生讀寫實踐。如在教學《最后一頭戰(zhàn)象》我重點抓住一處(如嘎羧在打洛江畔憑吊的那動人的一幕)進行透徹的研讀,繼而輻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樣的一幕?從而體會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際它為何這樣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從而體會嘎羧的善良與忠誠……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補文中的空白。然后讓學生選一處寫一寫。交流時我發(fā)現(xiàn)這次課堂練筆深化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論對鄉(xiāng)親們,還是噶羧的內(nèi)心世界學生都有自己的解讀,從而豐滿了人物、噶羧的內(nèi)心世界。利用“讀寫結合填補空白”激發(fā)了學生有感而發(fā)激情,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間,通過“補白”搭建了讀寫結合的平臺,增強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習作水平。
五、讓學生在課外感受閱讀與寫作的快樂
讀影響和制約著寫,寫又反過來促進了讀,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它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教學策略,它體現(xiàn)了內(nèi)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學習和運用的統(tǒng)一。語文的閱讀教學不但要在課堂上實現(xiàn),更應該給學生一片閱讀的藍天,讓他們在課外感受閱讀的快樂,給他們指引閱讀的方向。
語文的閱讀教學不但要在課堂上實現(xiàn),更應該給學生一片閱讀的藍天,讓他們在課外感受閱讀的快樂,給他們指引閱讀的方向,將語文的學習由課內(nèi)拓展到課外。在快講完《丑小鴨》這一課時,我簡單地介紹了它的作者安徒生,介紹了安徒生的遭遇,激發(fā)他們更多的去了解安徒生的作品,比如《皇帝的新裝》、《賣火柴的小女孩》、《小紅帽》等。學習完《去年的樹》就可以推薦學生看新美南吉的《去年的樹》;學習《巨人的花園》之前,先讓學生讀一讀《巨人的花園》,感受童話的獨特魅力。
在閱讀過程中,還要找到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結合點,尋找文本支點,巧妙設計練筆題,與文本深層對話。如《老人與海鷗》這一課,在學生理解感悟的基礎上,進行過渡尋找支點:“安排學生想象海鷗的鳴叫在訴說什么,特別是讓學生假設自己是那群海鷗中的一個,設身處地的想象海鷗在傾訴些什么?”想一想,再寫下來。寫話的過程,是練筆的過程,也是對文章感情的體會和升華的過程。在很多情況下,當我們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感悟交流時,學生的語言往往是零碎的,不完整的,甚至是詞不達意的,思想是膚淺的。而寫,可以憑借有形的文字,作深入地思考、推敲、揣摩,可以對原有文字進行刪減、補充、調(diào)整、完善,引領思維走向深刻和有序。寫話環(huán)節(jié)有力地佐證了讀寫結合的理論。
總之,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捕捉機會,架起讀寫結合橋,科學施練,讓讀寫結合之花在課堂綻放。從讀到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是“生本、師生、生生”多維對話的平臺,是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佳徑,自覺實踐,持之以恒,一定能領略到“讀寫結合風光無限,能力素養(yǎng)提高顯著”的成功喜悅。
【參考文獻】
[1]左靜.注重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J].魅力中國,2019,(3)
[2]張艷莉.注重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J].關愛明天,2014,(8)
(甘肅省秦安縣興國鎮(zhèn)鄭川小學,甘肅 天水 74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