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〇三醫(yī)院幼兒園 楊 帆
建構游戲是幼兒利用各種材料按自己的需要、興趣和意愿進行構建,是幼兒通過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自主游戲?!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那么,教師應如何助推幼兒的建構活動?如何把握支持和引導的時機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以及合作能力?教師在建構中的隱形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建構活動中有效的隱形引導能讓幼兒在協(xié)商、謙讓的游戲氛圍中學會分享與合作,嘗試開拓與創(chuàng)新,體驗成功與挫折,從而提升幼兒的多元化發(fā)展。但現(xiàn)階段大班的自主建構活動中常常存在著以下問題:
1.有建構目標但隨意性大
游戲前幼兒有初步的建構目標,但在游戲過程中隨意性較大。我們常常會看到幼兒開始游戲時先不加思索地拿各種材料,搭建時卻出現(xiàn)搭了拆、拆了搭的現(xiàn)象,或者就一個主題不停地累加搭建——幼兒有搭建的目標,但在建構過程中遞進性較弱。
2.有建構內容卻無過程意義
大班幼兒會按照個人喜好進行建構活動,但是內容比較單調、重復;有些幼兒游戲開始搭場子,游戲結束拆場子,建構主題不突出,過程雜亂無序。
3.有合作意識卻無策略引導
幼兒有初步的合作意愿,知道分工合作,但由于大班幼兒個性較強,游戲目標不統(tǒng)一,分工不明確,導致整個活動無主導、無計劃。建構活動中常常出現(xiàn)小朋友們因意見不合而引發(fā)爭執(zhí),從而導致游戲不順暢或半路夭折。
不難看出,幼兒在建構活動中無目的、無計劃,使得原本創(chuàng)造性的建構活動失去了作用和價值。因此,我們開展了以導構記錄單為載體,以幼兒具象連續(xù)的記錄方式,通過“自由組團、導構呈現(xiàn)、對比調整、合作分享”的隱性指導策略,層層遞進地引導幼兒有計劃、有目標、有準備地進行建構游戲,從而提高幼兒在建構活動中的創(chuàng)造想象能力和合作協(xié)商能力。
開啟項目,結伴組團。活動的發(fā)起是開展建構游戲的必要前提,而發(fā)起的內容往往離不開幼兒相關的生活經驗、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以及對建構主題的認同性等,通過記錄為活動的開啟及開展做好鋪墊。
1.找一找,意氣相投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班幼兒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朋友圈。在尋找合作伙伴中,孩子們會自由選擇喜愛的同伴開展游戲,同時在建立伙伴關系的過程中,獲得喜好、取向、認同等基本層面的共識。
2.想一想,生活之源
在建構游戲中,建構的游戲內容多來源于幼兒的生活、或是正在進行的活動、或是身邊的熱點,所以生活內容也是幼兒建構游戲內容的首選。有同樣興趣的朋友圈,使得生活之源的選擇也縮小了范圍,更方便幼兒建立相關喜好。
3.選一選,集思廣益
選一選更多是對于建構活動中材料的圈點和選擇。在點兵點將和對材料的羅列中,孩子們可以一邊記錄所需要的固有建構材料,另一方面為接下來的建構活動提供材料上的支架。
4.空一空,未雨綢繆
不同個體的社會性交往水平不同,個性需求不同,適當留白以支持幼兒游戲中的生成性行為,促進幼兒建構能力的提升。適當的空間可以適應幼兒建構過程中的隨機性和調整性,以滿足自主游戲的需求。
承上啟下,導構呈現(xiàn)。導構圖是依據幼兒的游戲經驗及實際操作來呈現(xiàn)的,是對建構行動的一種規(guī)劃和部署。大班幼兒以形象思維、表白式的記錄方式為主,在不同的呈現(xiàn)中以體現(xiàn)幼兒的操作體驗為主、教師支持為輔,在建構實踐中分析歸納導構圖的特點及作用。
1.表格式導構圖
表格式導構圖是呈現(xiàn)幼兒在建構過程中游戲順序的調配和安排。如圖1、圖2中,兩組幼兒圍繞預構內容按人員、材料、目標分步實施活動,以有主次、有先后的形式有序開展游戲活動。
2.清單式導構圖
清單式導構圖是呈現(xiàn)幼兒在活動材料上的歸類和統(tǒng)計,如圖3中材料與數量的對應羅列能幫助幼兒在建構過程中明晰游戲規(guī)劃和安排。
3.圖表式導構圖
圖表式導構圖是呈現(xiàn)活動中人員之間的協(xié)調和安排,通過線條劃分幫助幼兒理解數字與圖案之間的關系(其中數字代表學號,圖案代表相對應學號負責的材料),進一步明確幼兒的分工與職責(見圖4)。
因需轉換,導構調整。導構圖在游戲中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幼兒的動而“動”。在項目導構圖的使用中,需要根據游戲情況對導構圖進行適當調整,從而推進幼兒的建構活動。
1.分工不均,標記號
由于幼兒的個體差異性,有的幼兒個性強,不愿討論、合作,有的幼兒主觀性弱,有的幼兒不會傾聽,所以在人員分配方面總是出現(xiàn)分工難的問題。通過標識組長和組員,能更清晰個人職責,讓建構活動不再零亂(見圖5、6)。
2.內容偏離,增或減
建構內容往往與幼兒的自身經驗息息相關,在建構活動中,預設內容常因幼兒的興趣或者經驗發(fā)生偏離,甚至重構。小組討論后可以增加或減少內容,使建構活動往幼兒所向往的方向開展。
桐桐最初想搭一個游泳池,但是感覺池子太小,就增加到搭三個游泳池,小伙伴們一人一個(見圖7)。
活動前皓皓預設搭“警察局+醫(yī)院+藥店”,而構建時卻只搭了警察局,旁邊搭了自己的家和小賣部(見圖8)。
3.材料不合,替或刪
建構活動內容會因為各種原因發(fā)生改變,導致預設材料不一定適合當下的活動。在活動中,當預設材料不合適時,可用現(xiàn)有材料“以物代物”進行替換;當預設材料過多時,不用按照預設使用,可直接刪除多余材料。
玥玥預設用雪花片當屋頂,使用時發(fā)現(xiàn)沒法固定,就把雪花片換成了磚塊和地墊,夾在一起固定起來做屋頂(見圖9)。
苗苗預設使用很多材料搭建酒吧,建構時發(fā)現(xiàn)部分材料都用不上,只能將多余材料都刪掉(見圖10)。
4.成效不顯,改或清
當建構成品無法展現(xiàn)想要的效果且與預想相差太大時,可以進行協(xié)商與調整,使建構作品呈現(xiàn)得更美觀;當幼兒對作品難把控、構建有困難時,可以拋開最初的設想,重新設計,從而更加自信地游戲。
恬恬預想構建“森林中的城堡”,由于難用材料表達森林,她便將城堡從整片改成了獨幢,難度減小后就容易完成構建(見圖11)。
圖1.田字格
圖2.米字格
圖3.清單式導構圖
圖4.圖表式導構圖
圖5.有圓圈標記為主導者,無圓圈標記為組員。
圖6.五角星標記為主導者,圓形標記為組員。
圖7.桐桐搭的三個游泳池
圖8.皓皓搭的“警察局+家+小賣部”
圖9.把雪花片換成了磚塊和地墊當屋頂
圖10.苗苗刪掉多余材料
圖11.恬恬將城堡從整片改成了獨幢
圖12.豆豆將“秘密基地”改建訓練場
豆豆想獨立完成“秘密基地”,但由于自身能力有所局限,解決不了基地中坦克的構建,他就直接重置目標,改建訓練場(見圖12)。
攢零合整,分享評價。評價在建構游戲中有著重要作用,以往評價常以教師的“一言堂”為主,而忽略幼兒的主導性。教師應兼顧群體需要及個體差異,以幼兒的表達為主,聚焦于個體、同伴及集體的分享評價,激發(fā)幼兒的積極性,幫助幼兒內化游戲經驗,提高游戲質量。
1.星星點點——對比分享
對比分享是通過對比觀察、發(fā)現(xiàn)比較,從而自主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彤彤組預設構建“美好的下午茶時光”,對比后發(fā)現(xiàn)構建時沒有考慮到用同等高度的PVC管,導致桌子高低不平,而用地墊做桌面就更加鋪不平整,且容易塌,只能在桌面上壓許多小木塊保持平穩(wěn),所以桌子的四角還是需要同等高度的PVC管才能構建,桌面要用比地墊更硬的材料來保持平衡,比如厚紙板(見圖13)。
2.穿針引線——同伴分享
同伴分享通過相互評價、相互建議,從而帶動學習、互相啟發(fā)、取長補短。
圖13.發(fā)現(xiàn)并解決桌子高低不平的問題
涵涵對著項目導構圖打√,天天和丁丁看見后也湊了過去,涵涵一邊分享一邊用筆畫,“這個材料用過了,就可以畫個√,如果(材料)不用,就可以畫×?!蓖M的天天補充說:“那如果(材料)沒有用得很好,就可以畫一個√,在√的上面再畫一個×?!?/p>
3.面面俱到——集體分享
集體分享通過交流討論、思維碰撞,從而客觀評價、轉化經驗、驗證探究。
通過視頻、照片回放還原游戲現(xiàn)場,將游戲中出現(xiàn)的問題呈現(xiàn)給幼兒,讓他們自己尋找問題,并通過旁觀者的視角換位思考,找到游戲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例如材料的選取、使用、團隊間的合作等。整個活動通過“大家來找茬”的模式進行你言我語的商討,對后續(xù)游戲的調整和設想做了鋪墊。
1.從符號信息中解讀幼兒的需要——因記錄而理解
大班幼兒在導構圖中能用圖案、文字、符號,以自己看得懂的方式來記錄和表達。在活動中,通過幼兒前書寫的方式去理解他們的年齡特點、生活經驗以及建構情況。
2.從記錄中感受幼兒的需要——因需要而互動
幼兒運用前書寫來記錄活動中產生的問題、材料與作品的調整以及建構成品的呈現(xiàn)。在活動中,通過幼兒的記錄情況分析判斷幼兒的需求,以便支持和引導幼兒解決問題,提高游戲質量。
3.從幼兒材料的變化中理性調整——讓選擇有依據
材料是開展游戲的物質基礎,而游戲中不可預測的現(xiàn)象常導致預設材料不適用。當材料出現(xiàn)問題時,教師不應否決幼兒的需求,要以提問激發(fā),引導幼兒根據當下的游戲體驗、生活經驗對預設材料進行分析與判斷,并通過實踐檢驗讓選擇有依據,讓調整更合理。
4.從目標成果的對比中感受成長——讓建構更開放
目標是為了按照計劃進行有目的地搭建,幼兒的興趣點常會因某個契機產生變化,從而導致預設目標的偏離。通過成果與目標的對比,發(fā)現(xiàn)目標改變往往與幼兒的自身經驗相關,教師應不局限幼兒按照預設目標進行構建,充分滿足幼兒的自主建構需求,從而助推幼兒的成長。
“起承轉合”導構圖式指導策略下開展的建構實踐,與建構游戲中幼兒自我記錄、自我調整、自我完善下的指導策略,有效引導幼兒明確目標、明了分工、明晰計劃,以滿足幼兒的游戲性體驗為基礎,力行從幼兒實際和游戲需求出發(fā),由以往的靜態(tài)指導向動態(tài)指導邁進,從顯性指導向隱形指導邁進,從而更好地將幼兒的需要、興趣、能力作為游戲活動的基礎。
關注幼兒的建構動向,觀察其建構需求,通過有意義的互動、協(xié)商與合作,讓建構游戲真正成為幼兒自己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