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佳怡
摘 要:安東·巴布洛維奇·契訶夫(1860—1904)是俄國著名的小說家、戲劇家、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以及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大師。他筆下的人物形象生動,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和啟發(fā)。從金錢、自由以及人性的角度分析契訶夫的短篇小說《打賭》,從不同時期兩位主人公對金錢和自由的態(tài)度的變化出發(fā),可以揭示他們?nèi)诵蕴攸c,并探索出契訶夫的寫作意圖和他這篇小說對他同時代人以及現(xiàn)代人的啟示意義。
關(guān)鍵詞:《打賭》;金錢;自由;人性
一、簡介
契訶夫是19世紀家喻戶曉的短篇小說大家,他目光敏銳、善于觀察,能精確地捕捉到符合他藝術(shù)審美的事物并用精練的語言展現(xiàn)給他的讀者。他往往運用最平凡的文字,將聽到的、看到的普通人的生活故事通過巧妙的手法,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來反映社會現(xiàn)實并引發(fā)讀者思考。就像有學(xué)者曾評價契訶夫的那樣:“契訶夫仿佛就是故事的水龍頭,只要擰開閘,一篇篇生動的小說或者故事便可以源源不斷地為大家呈現(xiàn)出來?!盵1]
契訶夫的《打賭》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故事簡單有趣卻意味深長:故事從一次宴會上的一個打賭開始,歷時15年,結(jié)局出人意料。那次宴會上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關(guān)于刑罰期限的討論,于是大家的意見各異,年輕氣盛的銀行家和初入社會的律師各執(zhí)己見。銀行家認為,比起無期徒刑把人折磨死,他覺得還是死刑更符合道德標準;但是年輕的律師則認為好死不如賴活著。于是,他們兩個人就一時沖動打起賭來,銀行家的賭注是200萬,而律師的賭注則是15年的自由。雙方簽訂了契約:15年期間律師不許和人說話,獨自一人住在銀行家提供的一個小房間,律師可以通過小窗口索要他需要的東西。律師痛苦而孤寂地度過了這15年,終于熬到了最后的期限,他卻寫信留言給銀行家說他愿意撕毀契約,放棄200萬。而此時看到信的銀行家已瀕臨破產(chǎn)準備殺死律師以挽回損失。律師的毀約保住了銀行家的200萬,也保住了律師重獲自由的生命。
從小說講述的故事可以看得出,15年的時間足以改變一個人的人性,“而這看似一場關(guān)于死刑和無期徒刑的賭約,實則是一場關(guān)于金錢和自由的博弈”[2]。本文即先分別分析兩位打賭主人公這十五年間在對金錢和自由的觀點上的變化,以及促成這些變化的根本原因,從而探索出一些改變?nèi)诵缘钠渌匾蛩亍?/p>
二、律師的“兩觀”之變
(一)年輕的時候
15年前的宴會上,律師只有25歲,是個初出茅廬的職場小白。他一時興起,被銀行家所激,就和銀行家打起了賭。銀行家剛開始打賭5年,但是律師年輕氣盛,為了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決心,一口氣把5年提高到15年。那時候的律師應(yīng)該是剛獨立不久,沒有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也沒有像銀行家一樣已享受過世間所謂的幸福生活。在他眼里,15年的時間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數(shù)目,他年輕,賭得起。但是200萬對當(dāng)時的他這樣一個剛?cè)肼殘龅娜藖碚f是一筆巨款,是一個能讓他一夜暴富,從此高枕無憂的數(shù)字。很顯然,對當(dāng)年的律師來說,金錢的價值遠遠大于自由,于是他選擇用自己的時間和自由換取銀行家的200萬。
(二)15年間和15年后
律師的賭注是自由,在打賭的十五年間,他不被允許同任何外界的人接觸,只允許有一樣樂器,可以在小窗口傳遞紙條寫上所需之物。雖然沖動打賭的時候顯得滿不在乎,但是要真正實施起來,這對于年僅20多歲,剛進入社會渴望交際的年輕律師來說是一件可怕的事。剛開始監(jiān)禁的第1年,他便已經(jīng)感到孤獨煩悶、痛苦不堪。他沒日沒夜地彈著唯一的樂器——鋼琴以排解心中的孤寂。第2年他開始讀古典作品,他已經(jīng)厭煩了彈琴,開始試著讀書。第5年他又開始彈奏,并開始要喝酒,他開始寫東西,但是寫一會兒就又很快撕碎。從第6年的下半年開始到后來的4年間,光語言、哲學(xué)、歷史領(lǐng)域的書就給他買了600冊。后來又用1年時間讀《福音書》和其他神學(xué)著作,最后2年不加選擇地又讀了很多書。
契訶夫在給被監(jiān)禁律師的各種生活必需品中悄悄地加進了“書”,這平平常常的一個字,像是一粒種子,在囚徒枯燥乏味的生活里發(fā)芽、成長,徹底改變了律師的人生,也令后來的故事發(fā)生巨大的轉(zhuǎn)折。閱讀是孤獨人的精神食糧和心靈慰藉,加上律師在監(jiān)禁期間的閱讀都是建立在自我需要的基礎(chǔ)上的,完全沒有一點功利的成分,精神上也是輕松的。而這種閱讀對人的影響效果也應(yīng)該是最佳的。
在這篇小說中,契訶夫運用大量的篇幅詳細描寫了年輕律師15年的狀態(tài)和讀書的過程,使得律師最后的變化令人信服。監(jiān)禁的第1年,他一開始習(xí)慣不了孤獨,便看一些娛樂性質(zhì)的書,比如“情節(jié)復(fù)雜的愛情小說、偵探小說、神話故事、喜劇等等”。而且他選擇的是“情節(jié)復(fù)雜的愛情小說”,因為那種公式化的、民間童話故事式的愛情小說顯然不能慰藉他那顆孤獨寂寞的心。第2年,他只要求讀古典小說。第5年則不看書,開始寫一些東西,還經(jīng)常自言自語和哭泣。這些反應(yīng)是因為閱讀使他有了思考,有了和人交流思想的強烈渴望,他瘋狂地寫就是想表達,想交流。但是賭約限制了他交流的可能,所以他只好把寫出來的東西撕毀,這讓他痛苦不堪,只能自言自語、暗自哭泣。
律師從第6年開始“熱衷于研究語言、哲學(xué)和歷史”??梢娐蓭熼_始進入自己讀書的佳境,他想在讀書道路上更進一步。掌握了語言、邏輯、哲學(xué)和歷史等基礎(chǔ)知識,才能閱讀和思考更高層次更廣范圍的知識和學(xué)問。在后來的4年間,律師讀了近600冊書。在他癡迷于讀書期間,他給銀行家寫信,拜托他通過鳴槍肯定他寫的6種語言沒有一點錯誤。并告訴銀行家他從書中得到了“巨大的非人間所有的幸?!?。律師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獲得了一次與外界“交流”的機會,自豪感得到了滿足。
到了第11年,整整一年,律師只讀一本《福音書》。后兩年又讀了一些其他的神學(xué)著作,他想從中找到心靈的寄托和信仰?!陡R魰窇?yīng)該是耶穌信徒入門的必讀書,尋找心靈的歸宿,是讀書思考到達的一個較高層次[3]。到最后兩年,律師到了“不惑之年”,他的閱讀又發(fā)生了改變:囚徒讀了許多書,完全不加選擇,內(nèi)容涉及各個學(xué)科領(lǐng)域。
從上面這個書目的選擇和閱讀過程來看,契訶夫無疑對“自由閱讀”的過程進行了一番思考,做過相應(yīng)的探究,所以他才能描述出律師在15年的閱讀生涯中經(jīng)歷的思想痛苦:從很膚淺的快樂到很深刻的感悟;從人性、道德到絕望、深淵,走累了,又可能折回重新感悟,然后再前進[4]。
在快到期限的前一天晚上,律師在寫給銀行家的信上描述了自己這些年讀過的書和他從書中體會到的快樂。并且表達了對人間一切幸福和智慧的藐視和嚴厲批判。律師似乎猜到銀行家會對自己下毒手,已經(jīng)看透銀行家及其同類人的虛偽,所以才堅決地說出:“我不想了解你們?!焙苊黠@,律師最后的閱讀已經(jīng)達到了倫理思考的高度。是書籍讓他看清了一切,懂得了金錢社會的虛偽,明白了精神的自由才是人類應(yīng)該追求的真正的自由。于是他宣布了最后的決定——放棄200萬,主動毀約,義正詞嚴,也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三、銀行家的“兩觀”之變
(一)年輕的時候
這場打賭一開始就是銀行家提出的,并且當(dāng)年首次提出時,銀行家揚言要用200萬賭律師5年的自由。因為他和年輕律師正好相反,15年前的銀行家財大氣粗,嬌生慣養(yǎng)。在他眼里,200萬可能真的不值一提,一時興起隨便和別人打個賭就花出去200萬。但是自由就不一樣了,他一開始主張死刑比無期徒刑更符合人道的時候就表明了他的態(tài)度:與其把人慢慢折磨死,還不如直接處死一了百了??梢娫谒劾锷眢w的自由更重要,甚至比生命還重要。因為作為有錢人的銀行家已經(jīng)嘗遍了人世間的樂趣,已經(jīng)完全習(xí)慣了奢華的生活,把他關(guān)在監(jiān)獄里讓他孤獨終老還不如直接要了他的命。他一開始打賭的時候就只是說5年賭200萬,這和律師一口說15年形成鮮明的對比,兩個人對于金錢和自由孰輕孰重的天平也顯而易見。
(二)15年間和15年后
契訶夫在打賭的15年幾乎沒有寫到關(guān)于銀行家的消息,只是在描寫律師的行為的時候側(cè)面反映了一些銀行家的情況。在這15年里,銀行家除了把關(guān)律師的房子的鑰匙放在保險柜,不讓他見任何人之外,對律師也算很不錯。他給律師提供樂器、酒,滿足他的要求給他買了上千本書籍;甚至答應(yīng)律師的要求:請專家看律師寫的文字并鳴槍給他信號等等。
但是15年對銀行家來說很快就過去了,而銀行家除了不再年輕之外,還面臨破產(chǎn)的危機。眼看打賭的期限快要到了,他開始后悔自己當(dāng)年的沖動行為,害怕償付給律師200萬會導(dǎo)致自己直接破產(chǎn)。于是他想殺死可憐的囚徒,以便挽回即將失去的200萬。此時在他的心里,顯然金錢是比自由和生命更重要的東西,他寧愿踐踏別人的生命也不愿遵守約定償還那200萬的賭注。
然而,當(dāng)他走進關(guān)押律師的小屋的時候,他看到了衰老可憐的律師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上表達了律師對人間各種幸福和智慧以及金錢的鄙視,并表示自己愿意主動毀約,放棄200萬。讀完信后銀行家親了律師并含淚走出小屋,并且在夜里激動流淚難以入睡。這里的眼淚有三層含義:一是他看到律師的領(lǐng)悟,再對比自己竟然為了錢準備殺害律師,因此他感到懊悔不已,對比之間顯示出律師的高大和自身的渺小,使他很慚愧;二是律師主動違反契約中體現(xiàn)出來的“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基督教思想感動了他;第三也是本文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一點,他慶幸不用費一點勁就保住了200萬——這一點可以用律師走后銀行家的反應(yīng)來證明:“為了杜絕無謂的流言,他取走桌上那份放棄權(quán)利的聲明,回到房間,把它鎖緊保險柜里。”銀行家怕別人看到律師的聲明,怕流言推測是銀行家不愿支付給律師200萬而故意制造的假的聲明或者是銀行家逼迫律師,所以他把聲明信鎖起來,就當(dāng)什么事都沒有發(fā)生,自己還能心安理得地享受生活。那一刻的悔悟和感動也許也會隨聲明信被永遠地塵封在保險柜里。
四、比較和總結(jié)
從以上分別對兩位主人公的金錢觀和自由觀的變化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律師的改變可以說是人格的升華,而銀行家“兩觀”的變化只是源于擁有的錢財?shù)亩嗌?,甚至在最后他企圖為了200萬殘害律師的生命,所以他的人格是倒退的。而這兩人在十五年間如此不同的變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律師通過15年的閱讀,他的精神修煉已經(jīng)達到“藐視”常人們眼中一切所謂“人間幸?!钡牡夭?,包括人人渴望的自由、生命、健康。人的需求是有層次的:到達了上一層,會淡化下一層的需要。最低層次是生存必需品,最高層次是追求理想的實現(xiàn)。當(dāng)他通過讀書、思考,到達追求精神層面的時候,自然就視金錢為糞土了。對那200萬,律師曾經(jīng)“想望它如同想望天堂一樣”,15年后,他已經(jīng)開始藐視金錢,因為他擁有了比金錢更珍貴的東西。讀到這里,隱隱中已讓讀者的心理受到某種崇高的指引,不由得會在道德上鄙視、譴責(zé)銀行家的丑惡靈魂,同時會贊賞律師在精神上的升華和最終明智的選擇:這個選擇令自己躲過了一場毀滅性的災(zāi)難,也讓銀行家能繼續(xù)“體面地”和“心安理得地”生活下去。《打賭》用“賭注”和“自由”嘲弄了人性和金錢的關(guān)系?!霸谶@種微妙的關(guān)系中,有的人恍然大悟,追求真正的人性,得到了人格的升華;有的人則像銀行家一樣,執(zhí)迷不悟,依然生活在名利的牢籠中?!盵5]
15年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很寶貴,人生能有多少15年呢?我們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如果給我們200萬,讓我們在小房子里與世隔絕15年,我們能不能堅持下來呢?會怎么度過這些年,又會不會最后接受這200萬呢?這些問題的回答也能明顯地體現(xiàn)我們的人性。年輕的律師堅持了15年,快到期時他放棄了200萬的賭注,選擇了自由,這時他得到的不僅是身體上的自由,更是精神上的自由,他用15年的時間讓自己的心靈得到了救贖,不再受世俗物質(zhì)的影響,這是很難得的。人一生中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選擇物質(zhì)財富還是精神財富,選擇善良還是邪惡,這都能體現(xiàn)我們的人性?!度纸?jīng)》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xí)相遠。”人的天性都是善良的、都是相近的,后天的習(xí)得才造就了一個個不同的人。所以,在這個紛繁復(fù)雜的社會里,當(dāng)我們偶爾迷失方向時,不妨慢下腳步,像律師一樣,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書,靜心思考,重新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方向。
參考文獻
[1]董大慶.淺談契科夫筆下的“小人物”[J].青春歲月,2011(22):34.
[2]沈敬怡,梁燦.“契訶夫《打賭》淺析”[J].考試周刊,2016(51):20.
[3][4]婁旺達.賞析契科夫《打賭》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鋒芒[J].明日風(fēng)尚,2017(11):398+394.
[5]李京艷.生命的價值:淺析契訶夫短篇小說《打賭》[J].安徽文學(xué)(下半月),2013(5):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