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研博
摘要:初中語文科目的詩歌教學是非常重要的,詩歌本身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基調(diào)。初中語文詩歌教育除了要抓住考點以外,更重要的是要進行詩歌文本細讀,在細讀的基礎上開展釋義教學。這樣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寫作技巧,從而陶冶情操。本文將從文本細讀的重要意義、如何開展詩歌文本細讀以及現(xiàn)狀和實踐的角度來進行探討,供初中語文教師教學進行參考和研究。
關鍵詞:詩歌;文本;教學
引言:
初中語文詩歌教學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語文素養(yǎng),提高文字綜合能力,這個階段的學生處在各種價值觀的發(fā)展成熟期。語文詩歌教學要秉承:“邏輯思維鍛煉、文化傳統(tǒng)認同、寫作能力提升”的理念,將初中語文教學做好作實。文本細讀是一種教學方式,有效的運用文字基本蘊意和朗讀節(jié)奏將學生們帶入課堂,從而全面提高初中語文成績。
一、初中語文詩歌文本細讀的研究意義
文本細讀法指的是:對詩歌或者一篇文章基于文字結(jié)構(gòu)而反復釋義的過程。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詩歌文本進行朗讀背誦或者默寫,這是文本細讀最基礎的方面;二是通過熟悉詩歌后進行意義闡釋的教學。針對于語文詩歌教學文本細讀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提升學生語言文字的核心素養(yǎng)。這里面指的是語文慣性思維和對中文語法建構(gòu)的思維方式,思維定式[1]。讓學生在很快的時間里擁有中國語言文字思維,這是一項基礎性的意義,也理應成為初中語文詩歌教學的根本出發(fā)點;二是強化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和美德在中學生思維里的形成。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就包括詩詞歌賦,初中語文詩詞絕大多是是基礎性、難度較小的膾炙人口的詩歌,利用文本細讀的方法就很容易培養(yǎng)出學生們的傳統(tǒng)文化意識和文化認知。三是利用文本細讀的方式可以全面提高學生閱讀素養(yǎng)和寫作技能。隨著教育改革,語文文本細讀注重培養(yǎng)學生感知能力,最終目標也就是提升寫作能力,具備閱讀理解能力。
二、初中語文文本細讀教學法的研究現(xiàn)狀
目前初中語文教育是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詩詞歌賦又是基礎性教學工作。文本細讀教學方式在學校和教職工面前得到了充分的認可。但是文本細讀的方式在初中語文詩歌教學中還存在些許不足。一是思維定式影響文本細讀的教學灌輸。這里面思維定式從外部來講是由學校教研組和老師帶來的,他們不忘傳統(tǒng)詩歌教學模式,所謂的強化記憶型教學,就是所說的“死記硬背”。這教學思維定式還存在嚴重的慣性,一時間很難改變。教育部門必須加大課程改革力度,將初中語文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優(yōu)秀教師的優(yōu)秀教學法,才能從根本上扭轉(zhuǎn)這樣的局面。二是教學方式落后[2]。語文教師,特別是教齡比較長的老師,存在自我講解的模式,對學生沒有互動,不能挖掘詩詞歌賦的趣味,學生學習古代詩詞特別枯燥,這直接是由于教學方式?jīng)]有改變導致的。
三、語文詩歌文本細讀教學的方式方法
方法是實現(xiàn)目標的有效手段,文本細讀法本身就是一種措施,但是在概念上還是比較抽象,具體應用和實踐還需要細化。下面我通過幾個小例子來細化下文本閱讀教學法的具體方式。
(一)內(nèi)外誦讀法
內(nèi)外誦讀法指的是:通過默讀來加深記憶,通過朗讀來培養(yǎng)情操,樹立語言思維的一種方法。。默讀可以有效促進朗讀的感情投入,有利于加深記憶。而朗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詩詞歌賦韻味的理解和情感培養(yǎng)。例如:初中語文第一冊中詩詞《觀滄?!罚@是一首大氣磅礴,氣勢恢宏的作品,通過對首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默讀和朗誦來加深后邊句子的記憶和理解[3]。讓學生們一看到或者聽到這八個字就可以全篇背誦這首詩詞。內(nèi)外誦讀法創(chuàng)新點在于對朗讀和默讀的認知,這種方式其實很簡單,沒有華麗的技巧,必須勤奮刻苦,慢慢就達到熟練程度。朗讀法也是文本細讀中的最基礎方法。
(二)情景分析法
情景分析法指的是:通過教師在對詩歌確切了解的前提下,用語言或者幻燈片的方式對詩歌內(nèi)容進行引入,帶入后通過誦讀法再讓學生投入到詩歌的學習中。這種方法最容易得到學生們的認可,因為它可以很好的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思維活躍度。分析法的精髓在于比較,比較詩詞歌賦內(nèi)在品格和情感,可以用現(xiàn)代詩和古代詩進行比較,也可以將同一形式的詩歌比較。這里面需要強調(diào)的是,七律和五言詩都可以交叉分析,只要把作者情感寄托能夠很好的講述出來就可以。例如:初中語文第六冊中《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4]。這開頭詩句就可以用短片引用,或者優(yōu)美的朗誦,隨之帶入正課,創(chuàng)造出學生對詩人作詩時候的場景。情景分析法根本之處在于創(chuàng)新,沒有創(chuàng)新思維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同時它也是文本細讀法的精髓。
(三)形式寫作法
形式寫作法指的是:模擬詩詞歌賦進行創(chuàng)作,并可以是通過填詞,對誦,唱歌等形式進行新的詩詞作品創(chuàng)作。教師需要起到以上率下的作用,首先自己就要學會詩詞創(chuàng)作,要具備基本的創(chuàng)作素養(yǎng),傳遞給學生的也就是你所學到的東西。那么在寫作一開始的時候,學生一定要學會理解詩詞歌賦的內(nèi)在意義,情感基調(diào)以及語言的平仄音選用。不要擔心出現(xiàn)錯,要大膽嘗試,才會逐漸喜歡上詩詞歌賦,從而能加深理解。形式寫作法是文本細讀最后一個方法,是前兩種方法基礎上的升華,如果學生能夠做到第三點,那么文本細讀法教學目的基本就達到了,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tài)。
四、結(jié)束語
初中語文詩詞歌賦的教學任務繁重,很多學生興趣不一,本來詩詞在大綱的比重就不是很多。這樣就失去了教學主動性。文本細讀法的教學研究有利于開發(fā)詩詞歌賦在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價值潛能,可以很好的促進課堂交流。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牢牢扎根在學生的頭腦中。不僅僅讓他們喜歡詩歌,愛上詩歌,更重要的是擁有語言文字的核心素養(yǎng)和應試技能。作為教學研究著以上幾點需要牢牢把握好,切實增強文本細讀法在詩詞歌賦中的應用。雖然我們的教學法存在些許問題,但是我相信隨著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深入,語文詩歌文本細讀法終究會顯現(xiàn)出巨大價值,同時可以給語文現(xiàn)代文、英語語言教學等內(nèi)容提供參考,從而將此方法延伸到到更廣闊的學科門類,把文本細讀法真真切切的用在實處。
參考文獻:
[1]陳惠蘭.文本細讀在高中語文現(xiàn)代詩歌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5(5):113.
[2]姚遠.探討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文本細讀的應用對策[J].新課程·下旬,2017(15):52.
[3]張惠芝.文本細讀在高中現(xiàn)代詩歌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6(4):10.
[4]岳夢寰.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的文本細讀研究[D].聊城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