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明
摘要:在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融入素質教育,需要著眼于初中生的特長、能力以及個性等多方面的發(fā)展,強調(diào)要提高初中生的綜合素質,促使初中生主動學習、全面發(fā)展。本文在分析融入素質教育意義的基礎上,提出了多條具體的實施對策,為初中語文教師的素質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充分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道德、智慧、體質、美育等多方面的能力。近年來,素質教育受到了廣大師生以及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初中階段的素質教育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受到學校教學資源、教師自身教學水平、升學率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一些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仍舊存在著理解片面、實踐效果不理想等問題。因此,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素質教育,是當前需要重要研究的內(nèi)容。
一、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能力
一方面,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方法的轉化升級,將自身角色從過去的主導者轉化為指導者,在課堂上尊重、突出、鼓勵、引導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其積極主動學習的重要作用。在講解課文內(nèi)容時,要積極優(yōu)化講解效率,將更多時間提供給學生,并合理設置問題或任務,讓學生能夠積極思考,逐步向教師提出自己的想法。
比如,在學習《荷塘月色》一文時,教師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不同角度的討論,或分析美麗月色、或挖掘作者內(nèi)心情感,或探究字詞運用、或剖析文章結構,如此,不僅豐富了教學內(nèi)容,也促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積極行動起來,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思考。
另一方面,興趣是學習的老師。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氣氛,采取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感到新奇有趣,進而主動學習。
比如,在教學《音樂巨人貝多芬》一文時,可以采取情景式導學。首先在幻燈片上展示貝多芬的肖像,再讓學生聽一遍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在音樂聲中,向學生講解貝多芬的生平,在20多年耳疾的影響下,貝多芬用心靈創(chuàng)作,在音樂中與命運抗爭,是真正的真心英雄。帶著這樣的尊敬,引導學生展開對課文的學習。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在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與現(xiàn)實困難抗爭的自信。
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培養(yǎng)初中生創(chuàng)新思維,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大目標,這有助于促使學生通過對表面現(xiàn)象的分析去了解事物的本質。在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置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或讓學生分組討論,大膽表達自己的認識或想法,學會汲取不同的觀點意見,并能從原有的思維框架中跳出來,在質疑中思考、在挑戰(zhàn)中創(chuàng)新。
例如,教學《桃花源記》時,文中描述到:“男女衣著,悉如外人?!睂Υ耍虒W老師就可以通過鼓勵引導的教學方式,向學生提出“歷經(jīng)幾個朝代,桃花源中的衣物怎么能和外面人的衣物一樣呢?既然是與世隔絕,就不應該與當時人的衣物一樣?”等質疑,以啟發(fā)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性地思維。同時借此教學老師也能夠促使學生明白,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存有一定的質疑精神,而不能是文中講什么心中記什么,具體還需要善于結合文中背景進行思考,此時,教師要善于因勢利導,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種子開花結果。除了通過課文教學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之外,教學老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創(chuàng)新性的寫作比賽,將主題確定為當前的社會熱點,要求學生圍繞主題、從不同的角度或層面去看待事件,最終回歸到對事件、行為的反思上,培養(yǎng)初中生關注社會現(xiàn)象的習慣,從而培養(yǎng)初中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能力以及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
三、重視融入道德教育
初中生已經(jīng)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在面對學習困難或其他問題時,通常會設定自我中心。此時,教學老師如果能及時正確地引導學生,就不會使其形成偏激性的認識,從而也就能夠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因此,要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融入德育教學的滲透,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責任意識、團隊意識、奉獻社會等良好的道德素質。
比如在教學《孟子》二章時,即可教育學生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yè),就需要磨煉心志、拋棄安逸享受的思維,要學習在苦難中成長的奮斗精神;比如在教學《紀念白求恩》時,要注重提升學生的價值觀和情感態(tài)度,教育學生從小樹立樂于奉獻社會、造福人民大眾的崇高品質;比如,《愛蓮說》一文將蓮花比喻為人品高潔無塵、清正廉潔的象征,作者借此來體現(xiàn)自身的志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學習蓮花高貴清正的品質與精神,從小做一個善良的人,并在內(nèi)心深處樹立起崇高的道德標準,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不斷自我完善、升華。在教學結束后,還可以安排隨堂練筆,要求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寫出自己的理想、感悟,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素質教育教學不是一件簡單、輕松的事情,其不僅需要教學老師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等方式開展素質教學,而且還要注重德育教育教學。特別是在在社會不斷發(fā)展進步的大背景下,素質教育是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初中語文教師要重視在課堂教學中素質教育的融入,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全方位地提升初中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張效和.加強初中語文教學與素質教育的融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9(34).44-45.
[2]許愛民.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000(004):25-25.
[3]周勝全.論初中語文教學與學生素質教育的融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8,000(007):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