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敏杰
小兒急性呼吸衰竭導致機體發(fā)生一系列生理異常,易引發(fā)低氧血癥[1]。在積極治療小兒急性呼吸衰竭過程中應加強護理干預,以保障臨床效果及預后效果。本研究對小兒急性呼吸衰竭患兒采取綜合護理干預,為廣大患兒救治提供參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到我院兒科重癥監(jiān)護室治療的小兒急性呼吸衰竭患兒6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法將其分成對照組(32例)與觀察組(32例)。對照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0.6~7歲,平均年齡(3.16±0.84)歲;觀察組男16例,女16例,年齡0.5~7.5歲,平均年齡(3.24±0.79)歲。兩組患兒上述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已經(jīng)通過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患兒家屬均簽訂了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所有患兒都符合小兒急性呼吸衰竭臨床診斷相關標準;呼吸頻率>30次/min;生理無效應潮氣量>55%;最大吸氣壓力<25 cmH2O者。②排除標準:合并存在其他重要臟器器質(zhì)性病變者;嚴重肺功能障礙者;肺大泡、氣胸以及縱隔氣腫者。
1.3 研究方法
1.3.1 對照組 患兒行常規(guī)護理,高度關注各項生命體征,觀察患兒唇色、皮色等;對呼吸機加強監(jiān)測;為其營造良好氛圍,保持患兒充足睡眠;合理控制室內(nèi)溫濕度,保持室內(nèi)空氣流通;給予患兒合理飲食結(jié)構(gòu)及營養(yǎng)支持,促進其機體抵抗能力;安撫患兒不良情緒,嚴格遵照醫(yī)囑進行護理操作。給予患兒用藥過程中應嚴格遵照醫(yī)囑用藥,同時注意靜脈輸注速度,觀察患兒用藥不良反應情況。
1.3.2 觀察組 患兒除常規(guī)護理以外,給予綜合護理干預:①加強呼吸道護理:使用鼻導管給予需要吸氧的患兒實施氧療,結(jié)合患兒具體情況使用頭罩或是面罩,氧流量控制在0.5~1.0 L/min,氧濃度低于40%;頭罩給氧時將氧流量控制在2~4 L/min,氧濃度控制在55%左右;呼吸困難嚴重者應及時采取搶救措施,氧濃度超過60%。給予期間保障患兒呼吸道通暢,及時清理鼻腔、咽部以及口腔內(nèi)的分泌物,有必要時可進行吸痰,吸痰應動作輕柔;定期幫助患兒翻身叩背,將掌指關節(jié)略微彎曲,呈半握拳姿勢,使用輕而快的動作,從中往下、從兩邊往中間的原則,叩擊患兒背部、胸前、腋下等,促進痰液松動及時排出體外;痰液過于黏稠時給予霧化吸入治療。②加強重癥監(jiān)護室護理:應對患兒病情密切關注,根據(jù)患兒具體病情,嚴格監(jiān)測血氣指標,觀察患兒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處理。聽診雙肺呼吸狀況,嚴格記錄患兒體溫、血壓、呼吸、脈搏等;關注患兒意識、肢體活動、瞳孔對光等情況。每日使用空氣循環(huán)消毒機對病房、設施等嚴格消毒,滅菌合格率達到100%,嚴格限制探訪人員,護理人員加強手衛(wèi)生,減少細菌傳播途徑。③應加強心理疏導:患兒家屬通常擔憂患兒病情,其存在不安、焦慮的不良心理,應及時與其溝通,安撫其切勿過度擔心,引導其釋放內(nèi)心壓力;并為其講解疾病相關健康知識、注意事項等,提升其配合程度。
1.4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兒血氣指標:此次研究使用血氣分析儀監(jiān)測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以及血氧分壓(PaO2)。②對比兩組患兒臨床相關指標:詳細記錄兩組患兒機械通氣時間、臨床癥狀改善時間以及住院時間。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使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血氣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兒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血氧分壓(PaO2)指標值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血氣指標比較(± s,mmHg)
表1 兩組患兒血氣指標比較(± s,mmHg)
組別 n 血氧分壓 二氧化碳分壓護理前 護理前 護理前 護理前對照組 32 62.12±4.8272.82±4.26 55.64±4.3147.32±3.20觀察組 32 63.10±4.6783.49±3.84 56.33±4.1039.36±3.49 t 0.826 10.524 0.656 9.510 P 0.412 0.001 0.514 0.001
2.2 兩組患兒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兒機械通氣時間、臨床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相關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相關指標比較(±s)
組別 n 臨床癥狀緩解時間(h)通氣時長(d)住院時間(d)對照組 32 14.32±2.19 4.54±1.30 7.65±1.26觀察組 32 9.34±2.21 3.85±1.24 5.80±1.05 t 9.054 2.173 6.381 P 0.001 0.001 0.001
小兒急性呼吸衰竭是由于機體換氣功能出現(xiàn)障礙,使機體當中血氧分壓含量欠缺,導致代謝性異常和生理功能異常的一種臨床綜合征[2]。由于患兒耐受能力較弱,呼吸衰竭影響其呼吸中樞以及呼吸器官通氣能力,再加上小兒呼吸系統(tǒng)生理調(diào)節(jié)能力較弱,語言表達能力也欠缺,耐受性差,患兒出現(xiàn)呼吸系統(tǒng)疾病后易被家長疏忽,一旦治療不及時導致病情進展,進而誘發(fā)呼吸衰竭[3]。小兒急性呼吸衰竭導致患兒短時間內(nèi)發(fā)生呼吸功能障礙,其表現(xiàn)出發(fā)紺、呼吸困難等癥狀,一旦治療不及時將危及患兒生命安全。該類型患兒入院治療時由于身體不適大多數(shù)會存在哭鬧、煩躁的情況,因此除積極對癥治療及時控制病情外,還應給予必要的干預措施,以提升重癥監(jiān)護室臨床療效。綜合護理是以患兒為中心,對其病情全面評估,結(jié)合其具體情況進行系統(tǒng)、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促進治療療效[4]。
此次研究結(jié)果表明,觀察組患兒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血氧分壓(PaO2)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機械通氣時間、臨床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原因在于:重癥監(jiān)護室護理期間應密切關注病情,掌握患兒病情變化,一旦存在并發(fā)癥前兆時提前采取處理措施;加強重癥監(jiān)護室環(huán)境衛(wèi)生,充分保障患兒得到休息;通過吸氧護理使氧氣吸入治療得到優(yōu)化,及時緩解患兒呼吸困難癥狀,有利于血氧濃度提高,降低二氧化碳潴留,以免出現(xiàn)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更短;由于患兒咳嗽反射功能較弱,痰液容易堆積并造成呼吸道堵塞,加重呼吸困難癥狀,定期幫助患兒翻身、叩背、吸痰等,減少氣道堵塞的可能性[5]。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應用于小兒急性呼吸衰竭護理中可顯著改善患兒血氣指標,及時緩解臨床癥狀,縮短機械通氣時間,促進預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