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黎明
作為泌尿外科較為少見的一種臨床綜合征,間質性膀胱炎給患者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帶來較大影響。間質性膀胱炎的臨床診斷與鑒別,能為后期治療提供有效支撐。
間質性膀胱炎是一種慢性盆腔疼痛綜合征,是膀胱疼痛綜合征的一種特殊類型。臨床上排除了其他已知引起膀胱疼痛的原因,表現(xiàn)為膀胱和盆腔周圍區(qū)域不同程度的疼痛、尿急和尿頻等。其典型膀胱鏡下表現(xiàn)為洪納病變和水擴張后出現(xiàn)的膀胱黏膜下絲球狀出血。
現(xiàn)階段,醫(yī)學上對于間質性膀胱炎的發(fā)病機制并無明確認定,有學者認為,此類疾病發(fā)生和患者膀胱感染有關,同時其受免疫病變、心理學作用明顯。臨床實踐中,受疾病隱蔽性及醫(yī)生認知程度影響,此類疾病的診斷難度較大,容易出現(xiàn)誤診現(xiàn)象,給臨床治療帶來一定阻礙。
對于間質性膀胱炎患者而言,其臨床癥狀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使很多醫(yī)生遇到此類疾病難以做出診斷。而診斷時憑借臨床經(jīng)驗及間質性膀胱炎數(shù)據(jù)庫研究結果,對患者精神和體質狀態(tài)進行判斷。目前,在對間質性膀胱炎患者進行診斷時,麻醉下膀胱鏡檢及膀胱水擴張、尿動力學檢查、鉀滅感性檢查、尿檢、膀胱活檢等都是較為主要的檢查及診斷方式。
(一)膀胱鏡檢及膀胱水擴張檢查
臨床診斷時,先對患者進行麻醉處理,然后進行膀胱鏡檢,這樣不僅能減輕患者的痛苦,而且對于膀胱、輸尿管情況的掌握具有積極作用。相對而言,膀胱水擴張檢查的操作要求較高,其要求在垂直水壓作用下向膀胱注入液體,垂直水壓控制在80~100cm水柱。當液體注入流失減慢并終止后,可實現(xiàn)相關疾病的有效測定。在實際檢查中,膀胱經(jīng)會使得周邊的尿道受壓,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止液體外流的作用,有效提升檢查效率和質量,確保了膀胱容量測定的準確性。
(二)尿動力學檢查
一般情況下,針對間質性膀胱炎患者,在常規(guī)檢查時并不建議使用尿動力學檢查。然而相比于其他檢查方式,尿動力學檢查結果在間質性膀胱炎患者診斷及非此類疾病排除中作用顯著。在尿動力學檢查中,應把控以下要點。①當患者最初有尿感時,其膀胱的容量150cc;②膀胱最大容量為350cc;③在預先測定基線排尿狀況時,患者未出現(xiàn)夜尿問題。需要注意的是,研究資料顯示,在間質性膀胱炎患者中,將近14%的患者存在膀胱不自主收縮問題,這使得臨床上不能排除間質性膀胱炎。
(三)膀胱活檢
相比于其他檢查方式,膀胱活檢在臨床診斷中的作用相對較小,這是因為間質性膀胱炎患者在組織學特征上與其他炎癥并不較大差異。然而,該檢查方式仍然能起到一定作用。如出過原位癌診斷,膀胱活檢能對膀胱上皮的淺表病變作出準確判斷。并且有研究表明,通過對一些組織病理學特征的歸納和分析,或許能為間質性膀胱炎診斷提供依據(jù)。在實際檢查中,該方法應用應參考組織病理學的有關研究成果,然后和間質性膀胱炎患者癥狀表現(xiàn)進行對比分析,以此實現(xiàn)質性膀胱炎的有效診斷。
總之,間質性膀胱炎的診斷中,醫(yī)師還應重點把控以下要點的。其一,當患者膀胱上皮完全缺失,而且黏膜固有層的肥大細胞數(shù)目明顯增多時,需考慮該變化和固有層微血管末端點狀出血、夜尿頻等問題的相關性。其二,研究表明間質性膀胱炎患者黏膜固有層的血管密度增大時,同樣需考慮進展性尿頻對該疾病的影響。其三,患者有明顯泌尿系統(tǒng)疼痛時,不僅需要考慮黏膜的缺失程度,而且需對黏膜皮下出血嚴重程度進行考慮,以此實現(xiàn)間質性膀胱炎疾病的有效診斷。
泌尿外科臨床診療實踐中,間質性膀胱炎疾病的發(fā)病特征并不明顯,容易和其他疾病發(fā)生混淆,對此,應做好其與畸形膀胱炎、腺性膀胱炎等疾病的有效鑒別。
就急性膀胱炎而言,患者不僅有尿頻、尿急的癥狀,而且尿痛等膀胱刺激癥狀明顯。所不同之處在于,急性膀胱炎患者有終末血尿問題,同時有的患者有尿蛋白問題,對患者進行尿培養(yǎng),可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標準中有細菌。
而就腺性膀胱炎而言,其與間質性膀胱炎疾病主要癥狀表現(xiàn)基本相同,然而在B超檢查下,腺性膀胱炎患者的膀胱壁會增厚,同時有的患者存在膀胱內占位性病變。此外,采用膀胱鏡對腺性膀胱炎患者進行診斷檢查時,患者檢查部位有明顯的乳頭狀物。
總而言之,間質性膀胱炎疾病的發(fā)病特征并不明顯,臨床診斷和鑒別難度較大。泌尿外科醫(yī)師只有系統(tǒng)掌握間質性膀胱炎疾病的發(fā)病特征,然后靈活性、針對性地進行診斷檢查與鑒別,才可有效提升間質性膀胱炎疾病的診斷效率,為后期治療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