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欽
摘要:在小學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和文學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實行新課改以來,中小學都加大了對語文教學深度的重視程度。如今的語文課程內容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化,多樣化的課文形式也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困難,這就要求教師要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來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深度,不僅要提升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還要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深層含義和升華,以此來保證教學質量和效率。當前我們主要探討在教學課堂中如何提高小學生深度學習的策略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學習深度;策略
對小學生而言,他們的年齡、智力、邏輯思維、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都還沒有發(fā)育成熟,并缺乏學習的自主性,讓他們獨立學習語文課文,無法真正達到教學的意義與目標,因此提升教學深度已經(jīng)成為當今語文教學工作中的核心內容。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深度,不但能夠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之前的知識點,還能培養(yǎng)想象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進而鍛煉他們的寫作水平?,F(xiàn)階段在實際的語文課堂學習中,學生經(jīng)常會面臨閱讀不順暢、理解不充分以及喪失語文學習興趣等問題,以下內容主要針對這一現(xiàn)狀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和分析。
1.示范閱讀,真情流露
在教學課堂中,教師的示范性閱讀是學生深入學習課文內容的有效前提。首先老師應該示范給學生如何將感情投入課文內容當中,哪些地方該停頓,哪些地方該強調,以及語速的控制等等。以保證學生能夠充分理解文章內容與含義,這對提高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文學素養(yǎng)養(yǎng)成,陶冶情操、知識的儲備有著極大的意義。例如:在人教部編版教材”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中第三單元《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其中一段“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這一段寫的非常精彩,教師在給學生范讀的過程中,要注意提醒學生語速要緩慢,感情的投入,以及重點“強調”的地方。針對此處的爬山虎描述為例,“爬山虎和一陣風”這兩處的閱讀語速一定要緩慢并帶有感情,“剛,嫩,墻”這三個字一定要加重語氣強調,來增添文章色彩。另外如果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生僻字也及時教學生用拼音標記,并給學生解釋其中的含義。教師在范讀的過程中,應該毫不吝嗇地投入自身的情感,從而引發(fā)學生的共鳴,進而感染學生,這會對學生的聽力,口語表達,活躍思維,寫作能力有著極大的提高和幫助。
2.品味課文,吸收營養(yǎng)
學習課文要反復品味,感受文學語言的魅力和創(chuàng)作技巧。讓學生徹底被感染和陶醉在美麗的情境當中,教師在多次示范閱讀后,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提問,幫助學生深度理解課文的內容。發(fā)現(xiàn)學生有不懂問題后,老師要繼續(xù)帶領學生重新品味課文。例如:在《蝴蝶的家》這篇課文中,老師可以提問:“同學們,下雨的時候蝴蝶到底藏在哪里呢?”。同學們的回答肯定是不同的,有的會說“在樹林里”,有的會說:“在草叢里”等等。這是一個活的命題。通過提問這個環(huán)節(jié),就能讓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起來,鍛煉他們的動腦能力。此外文章中有一段的描寫非常美妙“我想,它們一定是藏在一個秘密的家里。它們的家一定美麗而香甜”。這一段采用了擬人化的寫作方法,能充分的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思維的發(fā)散力,強烈建議教師在此處要帶領學生反復的品位,對文章內容的“營養(yǎng)”進行“反復咀嚼”、“充分吸收”。從而養(yǎng)成深入閱讀的習慣。
3.遣詞造句,深刻推敲
在小學生語文課堂中,不僅閱讀、寫作、理解能力重要,學生的遣詞造句組織語言能力同樣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養(yǎng)成良好的文字、詞語推敲能力對學生的人際交往和口語表達有著極大的促進和改善作用,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注重對學生這方面的訓練,要充分滲透“遣詞造句”的重要性。例如:對人教部編版第七冊《盤古開天地》中“撐”的挖掘性學習與理解。“撐”字在文中作用不言自明,它是文中的“眼”。我們可以從“撐”的漢字演化、動態(tài)演示、字義的理解進行引導深入學習,進而與“舉”對比學習。通過這樣引導學生深入學習,人物的形象就豐滿起來了,文章的主題思想就非常清晰起來。還有人教部編版五年級語文學習內容“詞語的詞性”。只要深入學習詞語在文本具體語境中所表達的意義,就能理解作者的用心,才算真正意義上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只有在語文課堂中對詞語的準確性學習,引導學生不斷地推敲學習,才能深刻理解文本的內涵與作者作文的品質,才能夠逐漸養(yǎng)成習作時遣詞造句的習慣與能力。
4.升華主題,聯(lián)系實際
小學生學習語文,不僅僅應該是理解課本上的內容,更應該要活性的思維去學習、認知世界。作為教師一定要把課文內容與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做到教學生活化、趣味化。這也是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對教師教學策略的新要求,例如:在《爬天都峰》中,課文內容主要描述與一位小女孩和老爺爺一起爬上天都峰頂?shù)墓适?。但是學習完本篇課文就只為了解到小女孩跟爺爺爬上天都峰了嗎?顯然不是,教師要帶領學生挖掘更深層次的含義,把課文中心主題與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同學們,通過爬天都峰大家能得到什么啟示?”聯(lián)系生活實際:“天都峰就像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一樣,小女孩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堅持和爺爺最終爬上了天都峰,生活中我們在面對困難時也應該像小女孩一樣,勇于克服困難,不畏艱難險阻”。這些都是課文內容的升華,只有深度學習課文內容的升華,才能夠培養(yǎng)學生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頑強刻苦精神,這對于學生品格的成長為將來走向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5.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語文的深度學習對日后的成長有著極大的作用。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的策略、理念也要與時俱進。學習知識不能只局限于它的外在表面,要不斷的反復推敲,挖掘其中隱藏的奧秘。小學語文課文內容的精讀,反復讀,示范讀,文章內容的升華,這都會培養(yǎng)孩子挖掘事物表象之下的能力。進而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都知道,孩子的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當今社會變的越來越重要,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深度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
參考文獻:
[1]韓雪姣.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中文學素養(yǎng)的滲透策略[J].學周刊,2019(12):55.
[2]黃翠霞.有效的課外閱讀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J].學周刊,2019(12):129-130.
[3]王爽.基于電子書包的小學語文精讀課教學設計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