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威威
摘要統(tǒng)編版教材總主編溫儒敏說:“沒有課外閱讀,那語文教學就只是‘半截子的。新編語文教材主張讀書為主,讀書為要。抓住這條,就可能化繁為簡。語文江湖很大,有各種流派,你提出某種觀點,挑刺都會很多。但還是要抓住讀書這個本質。筆者是提倡語文教學采取“1加X”的辦法的,就是拓展閱讀?!笨v觀統(tǒng)編版教材,中、高年級可供進行引子范本教學的課文比比皆是,這些課文內(nèi)容豐富,無論是文章體裁還是表現(xiàn),抑或是表達方式,皆可范可引,且挖掘起來更顯深度。但統(tǒng)編教材把課外閱讀納入教材體制,小學一年級起就設置了“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意在學生剛入學就引導讀書興趣。而引子范本教學的介入正是對學生的閱讀數(shù)量、閱讀速度、閱讀素養(yǎng)搭建起很好的支架,從而使引子范本教學的教學價值得到充分體現(xiàn),發(fā)揮出引子范本教學對培養(yǎng)語文閱讀素養(yǎng)的重要作用。結合引子范本教學的探索,筆者對引子范本教學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關鍵詞引子;策略實踐;1加X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25-0198-02
在引子范本教學的探索路上,凸顯語文要素,來撬動引子范本,借助引子范本,去落實鏈接策略,實現(xiàn)“1加X”,這不失為是一種讓學生掌握快速閱讀之法,收獲大量信息,擴大閱讀視野,提升閱讀與寫作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目的的重要教學策略。
一、凸顯語文要素,撬動引子范本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比~圣陶先生的闡述明確了引子范本的作用。
(一)整合詞串,凸顯語言之精妙
生動的詞語猶如粒粒珍珠散落在文章各處,如果能按一定的規(guī)律將它們組合起來,將會凸顯其“生動”的效果。以《帶刺的朋友》為例,教學這篇課文時,將“顆顆紅棗”“輕輕飄動”“飄香的瑪瑙”組合成詞串,叫學生在讀中感受語言的生動。接著,把“緩緩地爬”“詭秘地爬”“匆匆地爬”“急火火地跑”組合起來,誘發(fā)學生:它們都是寫爬,用了不同的詞語來修飾,就出現(xiàn)小刺猬爬時的不同畫面,多么生動有趣啊。特別是“詭秘地爬”,巧借音樂對比,把鬼鬼祟祟和神神秘秘的感覺呈現(xiàn)給學生。這樣將教學的主題聚焦在“生動”的語言實踐,學生不僅理解并喜歡上了這些詞串,而且生動形象的語言也烙在他們的心海里了。接著鏈接《帶刺的朋友》其他章節(jié),以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去找詞串,組合詞串,體會詞串,學生的課外閱讀就不會是盲目的閱讀了,而是有目標的閱讀了,從而搭建起引子范本的橋梁,實現(xiàn)“1加X”。
(二)品味動詞,感受語言之生動
再以《帶刺的朋友》為例,作者將小刺猬偷棗的過程寫得尤為精彩,刺猬的高明也就蘊含其中。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筆者緊扣本單元語文要素和本課訓練重點,引導學生尋找生動的句子,體會獨特的寫作方法,學會抓取關鍵詞,感受生動的語言,積累喜歡的詞語。這其中有動詞、擬聲詞、環(huán)境描寫的生動,甚至對小刺猬的昵稱,也充滿了生動感。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表達方式中,感悟語言的畫面感,繼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在復述運用語言方面,首先,讓學生用上“先……接著……再……最后……”,把小刺猬偷棗子的過程簡單說清楚。然后,讓學生以“小剌猬偷棗的本事真高明”為開頭,用自己的語言講講小刺猬是怎樣偷棗的,要把過程說具體、說生動。學生在復述中將文本中生動的語言積累下來,并用自己的語言將這個生動的畫面描述出來。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有效的語言實踐活動,更是讓學生明白:生動,源于語言。接著鏈接《帶刺的朋友》其他章節(jié),以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去找描寫刺猬的動詞,想象畫面,簡要復述,學生的課外閱讀就不會是無根的閱讀了,而是扎根的閱讀,從而鋪設出引子范本的道路,實現(xiàn)“1加X”。
(三)體會情節(jié),突出文本之特征
以《寶葫蘆的秘密》為例,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踏上奇妙之旅的第一節(jié)車廂,我們開啟了“情節(jié)奇妙分享會”。接著讓學生默讀全文,給學生提示三個關鍵詞:人物、途徑、法力,思考:寶葫蘆奇妙在哪里?邊讀邊思邊畫出思維導圖。學生在讀、思、畫、議中體驗到了奶奶的故事之所以講得奇妙,是因為她從得到寶葫蘆的途徑和法力兩個方面來講。接著讓學生學著奶奶的方法,創(chuàng)編王五、趙六或是自己得到寶葫蘆的故事。有了上面的鋪墊,學生興致高漲,講得繪聲繪色。如何從文中的奇妙情節(jié)引向書中的奇妙情節(jié)呢?“余者去之,缺者補之”,可以設計這樣的導語:王葆日思夜想,終于盼來了一個寶葫蘆,你們瞧!課件隨即出現(xiàn)了王葆最愛吃的燒餅、鹵蛋等?!皩毢J真奇妙啊”……在學生驚呼聲中,教師隨即煽風點火:這個寶葫蘆真是太奇妙了,要什么有什么。文中寫寶葫蘆奇妙的語句還很多,你們可以去看看這本書,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這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chǎn)生想探個究竟的強烈欲望,從而撬動引子范本的支架,實現(xiàn)“1加X”。
二、借助引子范本,落實鏈接策略
王榮生教授認為:“長篇節(jié)選的作品,其基本的教學指向應該是立足這一節(jié)選,引導學生更好地閱讀長篇作品或整本書。”也就是說,鏈接是行之有效的引子范本教學策略。
(一)巧選閱讀方法,帶動鏈接策略
以引子范本為抓手,引導學生學課文,讓引子內(nèi)化為學生的閱讀能力,以便鏈接到課外的閱讀讀本。以統(tǒng)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狐貍分奶酪》為例,狐貍主動幫助小熊分奶酪說的一句話為例?!斑@事好辦,我來幫你們分吧?!比绻菢酚谥说?,秉持公平原則的人,這是一句真誠的話,但狐貍在說話時,有一個提示語“笑了笑”。這笑中有深意,仔細揣摩可以發(fā)現(xiàn),這笑是狡猾的、奸詐的、心懷叵測的。通過品味“笑一笑”這一提示語,就能明白狐貍說的話中的深意。當小熊發(fā)現(xiàn)狐貍分得不勻,他們是“嚷著”說話的,為什么“嚷”?“嚷”本身是帶貶義傾向的,引導學生琢磨,可以發(fā)現(xiàn)小熊哥倆內(nèi)心所思所想。這樣借助提示語,就讀懂了對話內(nèi)容,為角色朗讀奠定基礎,也為種種故事奠定基礎。在品讀文本對話的基礎上,學生明白了,提示語對于讀懂對話的重要意義,然后總結出“借助提示語讀懂人物對話”的策略,從而獲得了引子。用引子的本質在于能夠實現(xiàn)遷移。如,從《狐貍分奶酪》一課習得“借助提示語讀懂對話學復述”這一閱讀方法,順勢鏈接表達方式與《狐貍分奶酪》相類的《過橋》。這是引子的運用,通過鏈接引子,學生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將這一閱讀方法內(nèi)化為認知能力,學會閱讀,實現(xiàn)“1加X”。
(二)巧用內(nèi)容鏈接,打通群組功能
引子范本教學只有與統(tǒng)端教材的編寫理念相一致,才會更具活力與生命力。比如,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以“家國情懷”為主題,編排了《古詩三首》《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梅蘭芳蓄須》《延安,我把你追尋》四篇課文。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關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通過梳理單元雙線結構,結合每篇課文的價值進行對比,將《梅蘭芳蓄須》定為鏈接內(nèi)容,展開教學,選擇立足雙線結構這兩個“基本點”,以“愛國”這一主題為鏈接內(nèi)容,或明或暗地貫穿始終,串聯(lián)起“語文要素——關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使之逐步走向閱讀方法的思維導圖化、形象可視化,從而引領學生實時遷移運用于課后的“閱讀鏈接”——《難忘的一課》,搭建了以思維導圖促語言實踐的有效平臺,打通了引子范本教學中“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雙線合的“命脈”,使課內(nèi)外閱讀有機勾連,成為一個“全閱讀課程的大整體。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將語文課延伸至課外閱讀,打開了學生閱讀的大門,實現(xiàn)從一篇引向一整本書,再引向一整套叢書,給了學生自主選擇、自由選擇的空間,使他們的閱讀有了更多的生長點,形成帶得走的能力,既加強語言實踐的目的性,又實現(xiàn)了已學文本的再生與更大價值,使引子范本教學水到而渠成,實現(xiàn)“1加X”。
總之,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引子范本教學,它不是簡單重復,應該是一個連續(xù)性、整體性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