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鵬斌
【摘要】課本劇排演活動是語文教學中的一種有效手段,能夠提高學生探究語文知識的興趣,從被動學習轉變到主動探索,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發(fā)展。因此,教師有必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課本劇活動,起到張揚個性,體驗創(chuàng)新的教育目的。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文劇排演;教學活動
新高考改革對高中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提出了更加嚴苛的要求,教學標準的提升意味著教師工作量的增加,除了需要傳授給學生大量的語文知識,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能力,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涵養(yǎng),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語文教師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大膽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應用課本劇方法,組織課本劇排演,幫助學生在活動實踐中獲得全面發(fā)展。
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課本劇活動的作用
1.1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高中語文教材中所選用的課文大多是經典而統(tǒng)一的,因此,教師在教授同一篇課文時大都選擇使用同一種教學方式或手段,從學生視角而言,難免缺乏新意,落于俗套,學習熱情無法被調動,自然也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而課本劇活動的開展可以在選劇本、品劇本、排練、演出等過程中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展示的平臺,讓學生自主演繹、自主發(fā)揮、張揚個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1.2豐富學生情感體驗
受教學大綱影響,高中語文教材編排時所選用的課文多屬于國學經典,距離當代高中生的實際生活較遠,學生在閱讀課文、學習課文、賞析課文等過程中很難產生情感共鳴,對于課文中人物的情感、內容的思想內涵在理解上也容易存在一些偏差[1]。而課本劇活動可以帶領學生深入故事情節(jié)當中,通過角色扮演、身臨其境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揣摩人物思想與文章內涵等來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1.3發(fā)展學生綜合能力
課本劇排演活動是一個集體性、多元性的綜合性活動,在排演課本劇之前,學生需要多次反復閱讀課本、朗讀課本、思考課本、修改課本,在這個過程中,要進行大量的溝通、交流、討論、探索、競爭、合作,學生的閱讀、朗讀、思考、寫作等多項語文綜合能力得到訓練和提升。
二、高中語文課文劇排演活動的實踐思路
2.1理解文章內容,感受故事內涵
課本劇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但不是每一篇課文都適合用課本劇排演,教師要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課文,即篩選劇本。之后,教師應要求學生熟讀并深入體會故事本身的含義以及其要表達的內容。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性格特點是否適合這個劇本,以此激發(fā)學生閱讀大量文學作品的激情,自主發(fā)掘文學作品中的亮點[2]。為了幫助學生精準把握人物角色,教師應引導學生查閱資料進行品析,斟酌旁人對人物角色的評價,從而更準確地把握人物角色的內心情感。以魯迅《祝?!分械聂斔臓斉e例,很多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對于人物角色的性格和情感把握不準,是修身養(yǎng)性還是腐朽頑固?對此,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梁實秋的《關于魯迅》、林辰的《魯迅傳》或者曹聚仁的《魯迅評傳》等書籍,借鑒他人對《祝?!返乃伎寂c對“魯四爺”的評價,并在排練中討論人物角色和作者寫作意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排練和表演的過程中更加深刻的理解課本。
2.2深入體會角色,感悟故事哲理
為了讓學生順利開展課本劇排演活動,教師要向學生系統(tǒng)地傳授與排演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并提前告知學生在排演前應做好的準備。教師應指導學生逐個分析課本中的角色,使學生深入認識到人物角色的思想情感,并通過自己的演繹揭露課本中所蘊含的道理。在熟讀課本后,學生對自己的認知也會更加清晰,能夠明確自己和人物角色、課本內涵之間的差距,進而促使學生在排練演出的過程中不斷減少差距[3]。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生活,處理、再設計自己所要扮演的人物角色,使其特點更加鮮明。學生在深入理解人物角色的過程中也會更加深入理解課本,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以《竇娥冤》課本劇排演舉例,作為元雜劇中的典型曲目,教師應讓學生學習元雜劇的特點以及其相關知識,并分析、討論竇娥的人物特點,體會其中的悲劇美,并結合其人物精神展開課本劇排練、表演。
2.3組織學生排練,觸發(fā)真實感情
課本劇初步排練階段是對整個課本劇表演輪廓的大概構建,也可以讓所有參演的學生對表演劇目有一個整體的認知。而進一步的細排就是在初步排練的基礎上,對整體輪廓構建的進一步細致加工,通過發(fā)掘課本的深層次內涵選擇更加合適的演出形式。細排部分可以讓演員更加深刻的理解課本,對人物角色的內外部性格特點掌握更加準確,以《林黛玉進賈府》舉例,這篇課文中涉及的人物角色較多,且各個性格特征鮮明,教師可以基于故事情節(jié)營造濃厚的氛圍情境,要求學生反復多次的排練,加深學生對人物角色的理解和把握,與所扮演的角色產生情感共鳴,觸發(fā)學生內心深處的真實感情,有利于學生在角色交流中深刻體會故事背景,理解故事情緒,從而在正式表演中流露出真實的情感。此外,為了提高學生對課本劇排演的重視程度,教師可依據(jù)實情將排演的效果和質量納入到結業(yè)考核當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更加適應這種學習形式,從而更好地學習高中語文。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課本劇活動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可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學作品,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完善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能夠達到高中語文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馬藝修. 影視教育活動融入高中語文小說教學策略研究[D].石河子大學,2020.
[2]池夏冰. 語文學科教育戲劇的文化體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20.
[3]王倩. 高中語文戲劇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