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杰 余文祿 葉濤
本文通過錄像觀察、文獻資料、數(shù)理統(tǒng)計的方法,對第49屆世界體操錦標賽男子單杠決賽8名運動員的成套動作,動作類型等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1)動作編排應該更具特色,往高難度發(fā)展;(2)飛行動作是單杠發(fā)展的主流;(3)多連接也將是未來發(fā)展的主要趨勢;(4)在提高D分的同時也要保證E分,“難”和“美”必須達到和諧統(tǒng)一,避免不必要的扣分。
1 引言
2019年第49屆世界體操錦標賽在德國斯圖加特舉行,美國的拜爾斯在本次世錦賽上豪取5金,中國隊作為以往的體操強隊,此次世錦賽沒有金牌入賬。中國運動員與國外運動員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國隊沒有緊跟體操發(fā)展的潮流。2017—2020版規(guī)則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對運動員編排有一定的影響,成套動作完成質量要求更高。因此,通過對決賽8名運動員動作的分析,了解單杠的發(fā)展趨勢,幫助中國隊在這一個周期發(fā)展新的難度,增強實力,對打贏東京奧運會具有重要意義。
2 研究對象和方法
2.1 研究對象
以2019年第49屆世界體操錦標賽男子單杠決賽8名運動員的動作為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錄像觀察法
通過觀看單杠決賽視頻,對決賽8名運動員的動作進行統(tǒng)計,為文章打下研究基礎。
2.2.2 文獻資料法
查閱2017—2020版《男子競技體操評分規(guī)則》了解相關評分依據(jù);通過中國知網(wǎng)和互聯(lián)網(wǎng)查閱體操單杠動作分析相關文獻,了解單杠的發(fā)展趨勢,為寫論文提供理論基礎。
2.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通過excel統(tǒng)計獲得的數(shù)據(jù)并進行分析,為論文提供理論參考。
3 研究結果分析
3.1 成套動作情況分析
2017—2020版男子競技體操評分規(guī)則將單杠原來的5個類型動作合并為4個類型,新規(guī)則的改變對運動員的動作編排也有一定的影響。難度結構是整套動作難度的直接體現(xiàn),決賽8名運動員的難度結構為:8B17C28D16E1F4G;D組以上動作占49次,其中F組動作只占了1次,G組動作占了4次。決賽8名運動員的動作編排各具特色。連接動作主要是C、D之間的連接,澳大利亞選手采用了D、E的連接,還有兩名選手沒有連接動作,是利用大空翻。決賽中巴西的馬里亞諾和中國的林超攀的難度組別只有C、D、E組的難度動作,沒有超高的難度價值。而相對于歐美運動員的成套動作的難度分布更均勻,這樣的成套動作更能體現(xiàn)體操的難與美。C、D、E組動作是運動員首選,運動員有足夠的體能并且能高質量的完成整套動作。在單杠的發(fā)展過程中,要是動作編排更具特色,往更高難度發(fā)展,體現(xiàn)出運動員的個人競技能力。
3.2 動作組別使用情況分析
2017—2020版男子競技體操評分規(guī)則將男子單杠項目組別由原來的5個類型更改為4個類型,即:Ⅰ是:有或沒有轉體的懸垂擺動;Ⅱ是:飛行動作;Ⅲ是:近杠動作及中穿前上動作;Ⅳ是:下法。
3.2.1 有或沒有轉體的懸垂擺動特征分析
在規(guī)則中懸垂擺動類動作主要是以大回環(huán)轉體動作為主,這一類動作的難度價值并不高,D組難度動作只有4個。決賽運動員采用的都是C組難度動作,大回環(huán)轉體360°成扭臂,占6次;其次是鄒麗敏,占3次。這類動作的使用比較簡單。
3.2.2 飛行類動作特征分析
飛行類動作是單杠項目中驚險性、觀賞性最高,最吸引人的部分,最能體現(xiàn)運動員的競技能力。決賽中一共出現(xiàn)了6種飛行動作,共38次。使用最多的是特卡切夫類動作,占21次;其次是并腿馬凱洛夫占7次;卡西納和科爾曼各占4次,直體前空翻轉體360°和直體科瓦克斯各占1次。特卡切夫、并腿馬凱洛夫是運動員的主要選擇,尤其是中國臺北選手唐嘉鴻,他擅長并腿馬凱洛夫,但是運動員想要爭金奪銀,科瓦克斯類高難度動作是重點。葉爾格等F組及以上的動作使用較少,這一類的動作突出運動員個人競技能力和動作編排的特點,個體差異較大。飛行動作是單杠未來發(fā)展的方向,E組及以上的飛行動作是發(fā)展的趨勢。
3.2.3 近杠類動作分析
在2017—2020版規(guī)則中,近杠類動作由原來的近杠動作和扭臂類動作合并為近杠動作及阿德勒(中穿前上)動作。這一類動作共有42個,8名運動員只選用了4個動作。分別是中穿轉體180°,占6次;中穿轉體360°成反握占3次;中穿轉體360°成混合握和分腿反掏轉體360°成扭臂各使用了一次。中穿轉體(阿德勒)類型的動作是運動員常用的動作,完成質量和成功率都較高,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難度價值。
3.2.4 下法動作特征分析
下法是單杠整套動作的最后一個動作,落地的穩(wěn)定性相當重要。本屆世錦賽決賽8名運動員,有5名運動員采用的是直體720°旋下;有3名采用的直體360°旋下。運動員的選擇相對比較保守,沒有選擇更高難度的動作,但是仍然只有3人落地站穩(wěn),落地的穩(wěn)定性不高。動作難度的增加,對運動員的能力要求也相對高,從單杠項目的發(fā)展來看,運動員應該充分展示動作的多樣性,采用同樣難度、不同的動作形式來完成,提高觀賞的價值,同時也會獲得裁判的認可。運動員在完成動作時也應該避免不必要的扣分(見表1)。
3.3 連接動作的分析
在2017—2020版規(guī)則中只有飛行動作與飛行動作的連接,這樣使單杠項目的觀賞價值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對運動員的編排有一定的影響。連接動作也更能彰顯運動員的實力,2017—2020版規(guī)則規(guī)定被給予加分的動作可以不在一套動作的10個難度動作中。8名運動員中有2名沒有連接動作加分,只有6名有連接動作。主要連接形式是二連接,出現(xiàn)了4次,還有巴西的馬里亞諾的三連接和克羅地亞的賽爾比克的四連接。特別是克羅地亞選手的“分正掏分腿特卡切夫+分腿特卡切夫+并腿特卡切夫+分腿特卡切夫轉體180°”四連飛,給人眼前一亮,驚艷全場,獲得裁判的青睞。而中國的林超攀僅僅是C、D之間的連接,和國外選手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備戰(zhàn)東京奧運會期間,可以發(fā)展更多的連接或者更高的難度動作。飛行動作+飛行動作的連接動作是單杠項目發(fā)展的主流,多連接也將是未來發(fā)展的主要趨勢(見表2)。
3.4 難度與完成特征分析
2017-2020版規(guī)則在擺動過程中屈膝扣分更加嚴格,所以對成套動作完成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決賽8名運動員的E分統(tǒng)計來看,最高分是8.600,最低分是6.966,平均分是7.912??傮w來看,成套動作完成的質量不是很高。但是排名第一的巴西選手,整套動作中身體姿態(tài)控制的很好,干凈利落,得到了8.6的高分,而林超攀發(fā)揮中規(guī)中矩,在高度和角度方面還有些欠缺,只有7.833的完成分。在平時訓練過程中還要加注重完成質量,細摳E分。另外有兩名運動員在動作連接是都出現(xiàn)了掉杠,完成分也相對較低。因此來說,動作完成質量對成套成績的影響也十分關鍵。
D分是最能體現(xiàn)整套動作的難度價值,D分最高是6.3,最低是5.8,平均難度價值也只有6.1。從成績統(tǒng)計可以看出,在難度價值不分上下時,E分是運動員爭奪獎牌的關鍵。因此動作難度和完成質量必須做到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這才能充分體現(xiàn)體操的難美性(見表3)。
4 結論
(1)懸垂擺動類動作的使用比較簡單。飛行類動作是未來發(fā)展的主流,特卡切夫使用較多,但科瓦克斯類以及葉爾格等F組以上的高難度動作能夠體現(xiàn)出運動員個人的競技能力。阿德勒類型的動作,完成質量較好,也具有一定的難度價值。運動員對下法的選擇相對比較保守,分別采用了直體720°旋下和直體360°旋下,但是落地的穩(wěn)定性不高。
(2)規(guī)則的修改,對運動員的編排有一定的影響;飛行+飛行動作是單杠項目發(fā)展的主流,二連接以上的多連接更能體現(xiàn)運動員的實力,獲得裁判的青睞。
(3)本次世錦賽8名運動員的平均D分是6.100,而平均E分僅有7.912,前四名的E分都在8分以上,在D分不分上下時,E分是爭奪獎牌的關鍵。因此,在體操項目中要做到“難”與“美”和諧統(tǒng)一。
(4)本屆世錦賽,中國的林超攀的成績并不理想,完成分僅有7.833,與國外運動員相比,差距很大,成套動作沒有創(chuàng)新,沒有太高的難度動作,連接動作也相對較弱。建議教練員積極適應規(guī)則變化,發(fā)展更多新的難度動作,并且要注重成套動作的完成質量,提高D分,細摳E分,增強實力,練就“絕招”,真正體現(xiàn)實力的提升。
通訊作者:余文祿
本文系成都大學體育教育專業(yè)立項教育部一流本科專業(yè)“雙萬計劃”建設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成都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