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陳萍
摘 要:現在老師對于小學數學高段應用題的教學形式和方法趨于模板化,缺乏創(chuàng)新性、生動性。因為老師更加注重學生的思辨能力和理解力,逐漸忽視了小學高段應用題所應達到的教學水平,學生解決應用題的能力不達標,所以老師應該在確保學生的思辨能力和理解力能夠穩(wěn)步提高的同時,采用恰當的方式引導高段學生掌握學習技巧,開拓解題思維,明確解題步驟,幫助小學高段的學生提高自身解題能力,確保高水平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段;應用題;教學策略
應用題是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的主要內容之一,不僅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理論知識基礎,還要具有著分析能力、處理問題能力,當學生具備良好解決應用題能力時,會在潛移默化的解決過程中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在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應注重應用有效應用題教學策略來引導學生進行專業(yè)化學習,確保其全面發(fā)展。
一、小學數學高段應用題教學現狀
1.傳統(tǒng)教學模式阻礙學生積極性的提升
伴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尤其是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素質教育已經成為主要的教育模式,但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仍根深蒂固,想要完全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限制,還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和探索。在傳統(tǒng)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中,應用題主要是從教材和課后練習冊中選取的,習題的類型和思路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各種測驗和考試中,選取的應用題大多都是學生在課堂練習過的,有限的應用題無法有效拓展學生的思路。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學生的參與度不高,教學也是教師單方面的知識灌輸,這樣的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學習數學知識、解答應用題的興趣。教師沒有意識到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上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學生課堂參與度不足,對應用題解答沒有興趣,解題能力自然得不到有效地培養(yǎng)。
2.應用題教學策略單一
在帶領學生解答應用題、培養(yǎng)應用題解答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沒有意識到教學策略的重要性,多年來的教學模式從未發(fā)生變化。教師讓學生自己解答應用題,然后再集中進行講解,這樣的教學模式逐漸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課堂教學沒有活力,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對應用題解答產生抗拒心理。此外,教學語言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教師對教學語言的運用不夠靈活,教學沒有趣味性,就很難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關鍵階段,自制能力不強,教師教學語言無趣,不符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自然就無法發(fā)揮出太好的教學效果,培養(yǎng)小學生的應用題解答能力,也就成為天方夜譚。
二、小學數學高段應用題教學策略
1.引導小學生認真審題
小學生在解答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未能精準地把握題意,導致小學生出現解題錯誤的重要原因。具體來說,因為高段小學生缺失社會經驗,且自身理解水平以及認知能力也較為不足,所以在運用數學知識解答問題時,就極易出現語言混淆現象,因而難以精準地分析題意,進而導致出現錯誤判讀的現象,最終就會影響到小學生的正確解題。對小學數學教師來說,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善于引導學生認真審題,充分明晰題意,這樣小學生在解題時,才能夠更具針對性與準確性,合理解答問題,切實防止一些錯誤情況的出現,如此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保障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
舉例來說,若在問題中有這樣一句話,“小明家去年平均每個月用水量是多少立方米?”而若審題不準確,那么小學生就很容易看成平均每個季度的用水為多少立方米,這樣小學生在解答該問題時就會產生錯誤現象。所以,針對上述問題,還要求教師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以切實提高小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教師也應將提高小學生心理素質以及數學知識的學習方法與技能,當作課堂培養(yǎng)的重點內容,這樣做不單單能夠實現高段小學生的解題訓練,也利于提高高段小學生的綜合能力。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擁有一定學習興趣的前提下,才會主動學習數學知識內容,參與到數學應用題的解答過程中。教師要學會挖掘出具有趣味性的數學應用問題,不要將目光停留在教材和練習冊上,而要拓展更多的渠道,挖掘出更多的應用題型。應用性是應用題最大的特點,對應用題的挖掘應當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相應的問題情境。結合小學生生活中容易遇到的事物和各種情形,來構建出學生比較熟悉的應用題情境,這樣小學生也更樂于解答應用題。
例如,在帶領小學生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結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找尋一些生活中經常看到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圖形,帶領小學生計算它們的體積;創(chuàng)設相應的應用題情境,培養(yǎng)小學生的應用題解答能力。我們可以帶領小學生計算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文具盒、講桌等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讓學生鞏固剛剛學習的知識,然后創(chuàng)設相應的應用問題:“一個長方體高22cm,長17cm,體積為2244cm3,那么這個長方體的寬是多少呢?”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后,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相對應的情境,在帶領學生充分思考之后,計算出自己的答案,最后得出長方體的寬是11cm,通過這樣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提升應用題解答能力。
3.培養(yǎng)解題技能
小學高段的學生相較于低年級的學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思考方式還有較強的簡單理解能力。解決小學高段數學應用問題,需要學生掌握更多特殊的解題技巧。通過熟練使用解題技巧,有利于學生思維的靈活轉變。學生在做題時應牢牢抓住問題的中心,找到真正的目標問題,教師應該逐步引導學生學會從現象看本質。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應對前后多次遇到的類似問題。小學高段的學生有其自己的思維特點,所以教師應該根據該階段的學生特點,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審題辨題能力。
比如在題目:雞兔籠中共36只,腳數100只,問雞兔各多少只?在解決雞兔同籠的問題時,可以通過運用公式:兔=(實際腳數一2×雞兔總數)÷(4-2)=14(只),雞=(4×雞兔總數-實際腳數)÷(4-2)=22(只)來解決此類問題。
結語
提升小學高段學生的應用題解題能力,將是一項長期的教學任務,需要小學高段數學老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根據自己實際的教學經驗,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制定出有效地提升數學應用題的解答方法,推動學生數學學習綜合能力的提升,為學生今后更好地學習數學課程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淑珠.小學高段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初探[J].考試周刊,2018,(58):100.
[2]梁素紅.高效課堂背景下的小學高段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探索[J].新課程·上旬,2018,(1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