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和
摘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實效化方法研究是通過以生為本,設計教學目標,來保證目標建立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繼而推動教師的有序、有節(jié)奏的教學,同時還討論了重視PPT使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其主旨是豐富課堂教學的表現(xiàn)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最后,落腳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希望能夠推動學生各項學習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從而更好地奠定學生的學習基礎。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實效化;方法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0)-23-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實效化方法研究中,教師需要提高自己的教育認識,增強自己的責任意識,能夠樹立終身學習意識,根據(jù)學生學習的思維和認知特點上,積極根據(jù)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上,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推動學生的有效學習發(fā)展。為此,本文基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效化方法的研究中,通過三個方面的教學研究,有效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感悟基礎上,談論自己的教學看法,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參考性教育價值。
一、以生為本,設計教學目標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建立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并且通過該原則去優(yōu)化自己教學的全過程,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目標作為教師教學的最初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點,只有建立在科學合理的目標上,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課堂教學節(jié)奏的把控性。所以教師應該重視目標設計的合理性,這樣才能為好課的產生奠定一個堅實基礎。那么教師需要做好兩個方面,才能保證目標設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第一,對學生不同階段發(fā)展的學習需要,有著清晰的把握,能夠從學生認知水平、學習偏好、性格特點等方面進行分析,以此掌握學生客觀學情上,將會助力教師產出科學合理的目標。第二,教師在了解學生學情的基礎上,應該對教材內容有系統(tǒng)化了解,能夠對教材內容進行二度加工,使其目標符合學生學習的發(fā)展區(qū),兩者結合下,將會更好地保證課堂教學目標的順利形成。例如,在設計《古代科技 耀我中華》一課的目標上,1.通過搜集、整理、匯報古代科學家的故事,了解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多、領域廣、影響大,對科學家的優(yōu)秀品質產生敬仰、傳承之情。2.珍視祖國的文明史,感受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影響與貢獻,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萌發(fā)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學重點:了解中國古代歷史上產生了許多偉大的科技人物,不僅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其優(yōu)秀品質更應使人敬仰、傳承。教學難點:感受古代科技的輝煌燦爛,建立民族文化認同感,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重視PPT使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PPT是一種簡易化、高效化、直觀化的教學工具,具備提高傳統(tǒng)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有效學習質量的教學優(yōu)勢,同時,PPT制作的簡單化和便利性,已經成為一線教師重點使用的教學工具之一,為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應該重視PPT教學優(yōu)勢,能夠借助PPT的教學功能優(yōu)勢,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例如,在教學《美麗文字 民族瑰寶》一課的內容上,為了更好地帶領學生了解漢字的發(fā)展歷程,使得學生感受漢字的古老,能夠欣賞不同時期文字的優(yōu)美,那么教師可以通過PPT制作不同時期的漢字,使得學生通過直觀性圖片的欣賞上,喚醒學生對漢字的興趣度,激發(fā)學生對漢字的好奇度,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這樣的教學過程中,不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少教師的板書時間,還能夠大大提高學生對課程學習的期待值,從而助力教師實現(xiàn)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借助小組合作模式,提高學生應用能力
小組合作模式是課改后提出的一項有效方式,也是對傳統(tǒng)教學理念和方式的一種顛覆,是以自主、探究、合作為主要元素的教學,在課堂中以教師為課堂引導者和以學生為課堂探究性者,對于學生傳統(tǒng)被動學習者狀態(tài)有著非常的改變,有效推動了學生主動學習者角色的塑造,同時,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交際能力、科學探究能力也起到非常好的幫助性,所以教師應該中小組合作模式融合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整合教學優(yōu)勢,從而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保證學生課程知識的獲得性和素養(yǎng)成長的發(fā)展性。例如,在教學《這些東西從哪里來》一課的內容上,其課程的重點,在于幫助學生了解我國作為全國制造業(yè)第一大國對世界發(fā)展的貢獻,以及中國制造業(yè)發(fā)展的新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體會勞動者的工匠精神,珍惜勞動成果。那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機制,通過教師提供一個生活的案例,然后教師提出相關課程問題,促使學生去調查、收集、討論、思考、解決,讓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方式,經歷這個過程,將會真正助力學生突破課程的知識難點,同時,還能夠在促進學生各項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所以教師要重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所發(fā)揮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推動學生各項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的協(xié)調化發(fā)展。
總而言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效化方法的研究中,通過以生為本,設計教學目標、重視PPT使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借助小組合作模式,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三個方面研究中,不僅改革了傳統(tǒng)教學思路,優(yōu)化了課堂的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針對性,還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喚醒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了學生各項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所以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學習思維和學習認知特點,進而立足以學生為中心上,實施有效化教學過程,以此實現(xiàn)保證學生知識的獲得性和能力素養(yǎng)的發(fā)展性。
參考文獻
[1]劉堃.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方法[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8(10):45.
[2]梁宇寧.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75-76.
[3]陳成會.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師,2018(29):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