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被看成是最重要的一個教學輔助手段之一,它可切實突破時空限制,確保師生雙方在網絡環(huán)境下實現實時互動,而且也可全面拓展課程資源,展現豐富的歷史材料、歷史現象,讓學生在特定時空環(huán)境下去思考歷史問題,更易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積極利用信息技術去組織學科活動,切實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有效課堂。本文將從引入翻轉課堂理念,監(jiān)督學生預習新知;堅持有效教學原則,完善線上互動活動;做到今日事今日畢,呈現歷史知識結構三個角度來分析初中歷史教師如何才能利用信息技術去構建有效課堂。
關鍵詞:初中歷史;信息技術;有效課堂;構建策略
有效教學是指教學效率水平超出常規(guī)教學活動效率水平的新型教學,顯著特征便是每一輪教學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應該是以主體身份去建構歷史知識的。這就需要初中歷史教師主動解放師生關系,重構互動模式,讓學生在歷史課上能夠切實實現自主學習,以便不斷優(yōu)化學生的歷史思維狀態(tài),使其從被動接受漸漸做到學會學歷史。為此,初中歷史教師便要客觀分析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作用,盡量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積累有效建構經驗,從而不斷改善學生的歷史思維狀態(tài)。
一、引入翻轉課堂理念,監(jiān)督學生預習新知
信息技術支持移動通信功能,即便師生雙方無法面對面交往,也可通過移動通信實現實時互動。既然有效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那么初中歷史教師便可構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即在課前傳遞歷史新知,讓學生積極預習課堂所學內容,使其及時更新歷史認識結構,由此確定課堂教學起點,保證學生可以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為有效教學做準備。
就如在“動蕩的春秋時期”一課教學中,筆者就在課前與學生共享了本節(jié)課的多媒體課件,要求學生利用多媒體課件、歷史教材去預習新知,說明春秋名稱的來源,解釋東周的概念,同時還要總結出春秋時期的經濟發(fā)展、農業(yè)發(fā)展情況,概括周王室衰微的過程與原因,梳理諸侯爭霸的歷史線索與具體影響。在學生預習過程中,筆者還會利用移動通信設備與學生保持線上溝通,一方面是為了監(jiān)督學生自主完成預習任務,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及時為學生解惑,了解學情起點,確定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知識。通過課前指導,可判斷本班學生普遍在分析春秋爭霸的實質、對其進行評價等知識存有認知疑問,所以筆者便將其作為重難點知識,并為此整理了豐富的歷史材料,以便通過課堂互動引導學生突破認知瓶頸。
二、堅持有效教學原則,完善線上互動活動
有效教學理念進一步強調了先學后教的教學思想,強調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互動模式。對此,初中歷史教師便要利用信息技術去完善線上教學活動,讓學生及時表達個人想法,引導學生積極分享所學內容,再以合理的方式去輔導學生,幫助學生優(yōu)化歷史認知結構,從而切實改善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使其積累有效學習經驗。
就如在“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一課教學中,由于知識點眾多,且比較瑣碎,筆者就組織了一次“小講師”活動,即學生以6人小組為單位去整理兩漢時期的科學成就、醫(yī)學成就,梳理歷史知識線索,重點研究造紙術的發(fā)明與改進意義。在歷史課上,筆者就鼓勵學生利用多媒體投影儀去展現本組所搜集到的有效材料,據此進行歷史解釋、史料論證,全面展現兩漢時期的科技、醫(yī)學成就及其歷史影響,切實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學習意識,讓學生積累了有效學習經驗。
三、做到今日事今日畢,呈現歷史知識結構
有效教學理論強調要讓學生及時反思學習經驗,確保學生可以及時內化重難點知識,而這就需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歸納歷史知識,使其反思課堂學習得失,由此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反思意識,使其形成高階思維能力。為此,初中歷史教師則可利用思維導圖、多媒體板書等智能工具去引導學生總結課堂教學內容,呈現完整的、直觀的歷史知識結構,由此改善學生的歷史認知情況,深化學生的知識記憶效果。
就如在“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一課教學中,學生通過“小講師”活動實現了自主學習,通過組際討論與資源共享全面整理了兩漢時期的科技、醫(yī)學成果,而為了讓學生及時總結歷史知識,使其形成完善的歷史認知結構,筆者就在課堂結束環(huán)節(jié)打開了思維導圖軟件,引導學生全面總結本課所學。隨著學生的語言表達,筆者會確定思維導圖的關鍵詞、各級關鍵詞的串聯(lián)方式,由此展現完整的歷史知識結構。如此,則可切實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讓學生積累有效的歷史學習經驗。
總而言之,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來構建有效課堂的可行性很高,既可讓學生實現自主學習,也可優(yōu)化教學互動模式與學科活動的組織程序,能夠逐步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客觀分析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作用,切實改善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通過學生的能動學、自主學構建有效課堂。
參考文獻:
[1]王賀.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積累與信息技術的結合[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8,34(10):79-80.
[2]張志忠.淺析初中歷史學科與信息技術融合的必要性[J].學周刊,2018(18):158-159.
作者簡介:
孫方,湖北省宜昌金東方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