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0)-23-0
"德者,心術也"。"修養(yǎng)"是一個涵義廣泛的概念。所謂"修"是有整治、鍛煉、提高、完善的意思。所謂“養(yǎng)"是養(yǎng)成、長養(yǎng)、培養(yǎng)、涵養(yǎng)的意思。修養(yǎng)既包含舉止、儀表、禮貌、情操等方面的陶冶和鍛煉,也包括政治、思想、知識、技能、道德、品德等方面的造詣和水平。"修猶切磋琢磨,養(yǎng)猶涵養(yǎng)熏陶”。概括起來說,修養(yǎng)主要是指人們的思想、品德、藝術、技藝等方面為獲得某種能力和品質所進行的勤奮學習和刻苦鍛煉的功夫。以及經過長期努力所達到的某種能力和所形成的品質、水平。
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是道德修養(yǎng)的一種,它是指人們?yōu)榱伺囵B(yǎng)教師職業(yè)道德品質所進行的自我鍛煉、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過程和功夫。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道德品質都有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尤其是中小學生常常以教師為榜樣,有時幾乎達到亦步亦趨的程度。許多家長說:"教師的話如圣旨,說什么就是什么"。由此可見,教師是學生心目中最權威的大人物,甚至是心目中的偶像。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務必加強自身修養(yǎng),不僅要有扎實學識影響學生,以良好的思想行為影響著學生。把學生培養(yǎng)成社會所需的人才。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與同行切磋。
首先 ?要加強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 ?使教師道德人格不斷發(fā)展完善
教師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可能自發(fā)地形成,而是在后天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教師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通過努力學習,認識到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了解到社會主義教師道德的內容和意義,并通過自身的修養(yǎng),將認識轉化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進而轉化為自己的道德行為和習慣,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質。以此同時,還由于對進入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人來說,在道德品質上都有善有惡,從來就沒有盡善盡美的"完人"。而社會又總是不斷向前發(fā)展的,對教師道德水平的要求,教師道德人格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因此,這就必然要求教師不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面向來的要求,堅持不懈地提高道德品質修養(yǎng),以便更好地培養(yǎng)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和教育發(fā)展需要的品格,從而,更加出色地承擔起培養(yǎng)下一代的責任。
總而言之,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對于教師本人來說,在其自身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中,具有決定意義。它使教師按照社會主義教師道德的要求,通過極積的自我教滴,不斷垃通過極積的自我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認識和選擇能力,不斷克服自身的一切非社會主義道德意識的影響,從而形成適應我國經濟發(fā)展社會發(fā)展需要的道德品質,并不斷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其次 ?加強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是做好本質工作的保障
作為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師,不僅僅只掌握一定的專業(yè)知識,知曉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具備教學和教育的各種能力,而且必須具有較高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這樣才能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提高對教師道德的認識,規(guī)范自身的教師道德行為,培養(yǎng)出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充分調動和發(fā)揮教師自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有所作為,有所貢獻,有所前進,完成新時期丶新時代斌予教師的教育教學任務。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理想、原則丶信念丶興致、趣味、好惡、倫理、道德等方面的準則在教師的言行上取得和諧、一致,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靈的火花"。這說明教師的良好品德情操對學生思想品德的發(fā)展作用極大,這種巨大作用與教師道德修養(yǎng)密不可分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良好道德作用于學生的心靈,塑造學生的靈魂,對學生的性格、愛好、品質等有強的感召力。它不僅影響一個人的學生時代,甚至還有可能影響他們的一生。
人民教師肩負著教育和培養(yǎng)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代新人的崇高使命,為了培養(yǎng)青少一代,應該重視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教師應使自己成為一個值得推崇的模范。
再次 ?加強師道建設的關鍵是不斷地學習
許多優(yōu)秀教師在教育教學的工作中,既"傳道”又"授業(yè)”,很受學生歡迎,也因此影響和培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優(yōu)秀人才。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注重身教,慎言謹行,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尊重學生,熱愛學生,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給我們提供了借鑒和學習的榜樣。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更應該加強師德修養(yǎng),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這就對學校和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引導教師努力學習和貫徹《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廣泛開展加強師德修養(yǎng)、塑造自身形象的活動,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不斷增強教師提高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的自覺性。二是教師要努力學習教育法規(guī)知識,特別要學好《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努力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教育法規(guī)的要求,從思想、品德、知識、才能、言語習慣、生活方式和舉止風度等,都要給學生一種為人師表的榜樣。三是學校要堅持開展師德建設系列活動,通過抓"正己、敬業(yè)、愛生”為內容的師德建設,開展教師"應事忌事、應語忌語"活動以及爭先創(chuàng)優(yōu)活動,樹立典型,表彰宣傳,激發(fā)廣大教師的道德意識。四是學校要建立有效調動教師教書育人積極性的管理體制,健全師德考核評價制度,保障師德建設落到實處,促使教師樹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真正發(fā)揮教書育人的作用。
總而言之,師德修養(yǎng)實際上是教師道德認識;情感、意志、信念、行為和習慣諸要素從無到有、從低到高、從舊質到新質的矛盾運動過程,因此,也就決定了它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過程,這就必然要求教師要堅持不懈地努力。不管是師德識的提高、師德情感的陶冶、師德意志的磨煉,師德信念的確立,還是師德行為和習慣的培養(yǎng)都不可能是短時期的、輕而易舉就完成的,也不列能一蹴而就。一個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要不斷地選擇自己的行為,隨著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深入和發(fā)展,會提出許多新的問題,教師總是面臨新的選擇考驗,教師道德修養(yǎng)也就不能停留在一個水平上,而是永無止境。所以,每一位教師都娶治重加強師德修養(yǎng),不斷磨煉,做到堅持不懈,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品德不斷提高,還到更高的境界和水平。使自己成為更加優(yōu)秀,更加倍受人民期待,更加博得學生的尊重的好老師而高歌猛進。每一位教師都要注(娶治錯了)重加強師德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