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運立
摘 要:在新課改潮流下,高中階段的物理課程愈發(fā)關注全體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同時也注重學生的個體發(fā)展。這意味著高中物理教師要遵循新課改的創(chuàng)新精神及其要求來探索新穎的教學策略,實現新時期高中物理課堂的教學目標。基于此,本文主要依托于人教版教材,探討高中物理課程的有效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物理;教學策略
物理學科在高中教育體系中占據著比較重要的地位,高中物理教師必須要正確認識到物理學科對學生的影響力,并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之下探索優(yōu)化教學過程的有效方法,克服現有的物理教學問題,讓學生形成正確的物理學習方法,真正掌握好各項重要的物理知識,甚至學會運用現有的物理知識來解決實際的問題,最終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科素質與能力。
一、高中物理教學面臨的教學困境
高中物理與初中物理相比,其教學難度和學習難度更高。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物理教師發(fā)現了一些必須突破的教學困境,如下:
首先,物理學科的抽象性較強,這一特點也決定了物理學科的教與學難度,不少學生在理解物理知識與物理問題方面的思維能力比較薄弱,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度與教學要求。尤其是有些物理問題比較復雜,對學生提出的思維能力方面的要求更加高。長而久之,“物理好難”成為了越來越多高中生的心聲,而降低學生學習物理的難度也成為了教師重點研究的內容[1]。
其次,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比較匱乏,這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是物理教師關注的重點問題。學生只有對物理這一學科的內容感興趣,才會產生學習的欲望,進而在愛學、樂學的狀態(tài)下真正學好物理、用好物理。
最后,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沒有得到徹底的創(chuàng)新轉變,或是流于形式,或是教學方法不夠創(chuàng)新,或是教學方法不夠豐富。這無疑會阻礙物理教學創(chuàng)新改革的步伐,因此需要高中物理教師堅持不懈地探索新的教學策略,“武裝”現下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使其煥發(fā)出不一樣的活力。
二、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依托于多媒體技術優(yōu)化高中物理教學過程
在新課改浪潮下,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對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給予了積極的肯定,也將其用于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成效。具體而言,多媒體技術是一種可以增強課堂教學活力的有效輔助教學手段,將其融入到現有的物理課堂上,不僅可以增強高中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還可降低高中生的物理學習難度,讓學生能夠處在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之下探究原本抽象難解的物理知識。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可積極推廣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2]。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圓周運動》一課為例,教師可為學生播放《劉三姐》這一影片中的拋繡球片段,讓學生觀察拋繡球的過程,可發(fā)現繡球與接繡球人之間的連線就是繡球在這一時刻的切線方向,而人要真的接到繡球,也只有抓住時刻來接繡球。站在圓周運動的角度,學生可以了解到接到繡球時的切線方向就是繡球此時的線速度方向。為了讓學生更有效地理解這一課的重點知識,教師還可通過多媒體設備將這一拋繡球的圓周運動直觀化、動態(tài)化地演示出來,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其中比較抽象難解的知識點,有利于讓高中生感覺到物理知識的趣味性,使其主動地學習物理知識。
(二)以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法改進高中物理教學過程
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法是新課改下得到了推廣運用的新型教學方法之一,受到了許多教師的青睞,一般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來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并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情境之中,主動探尋問題的答案,掌握相關知識[3]。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并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可激發(fā)學生的認知矛盾,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在自己的求知欲作用下主動投入問題情境之中,在活躍的思維狀態(tài)下建構知識結構。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摩擦力》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往往不容易理解靜摩擦力的大小、方向等方面的知識點,因此教師可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用手握住一個水瓶,若是此時水瓶受到的壓力慢慢增大,那么這個水瓶受到的摩擦力會出現什么變化?”有的學生在以往的認知經驗下,通常認為在壓力增加的情況下,摩擦力也會相應地增大。為了讓學生進行正確的理解,教師可以繼續(xù)創(chuàng)設以下問題情境,將學生的認知矛盾激發(fā)出來:“若是摩擦力增大后的數值大于水瓶此時的重力,那么這個水瓶會自己往上走嗎?”這一問題情境顯然讓學生很快地意識到了其中的認知矛盾問題,進而產生較強的求知欲望,主動探索其中蘊含的物理規(guī)律,并探尋解決情境中物理問題的解決方法,最終可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
(三)通過自主操作活動優(yōu)化高中物理教學過程
“自主操作”強調了學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實踐性、參與性,高中物理教師要提高新課改下物理課程教學的實效,則可積極地組織學生參與到自主操作的物理教學活動之中,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更深刻地領悟物理知識。比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自由落體運動》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自主準備好實驗材料,在課堂上自主操作硬幣與紙片的自由落體運動。首先,教師要讓學生自主操作和探究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則可讓學生利用硬幣與大小各異的紙片展開分組實驗,然后引導其自主發(fā)現其中的問題,并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實現物理實驗的目的。
其次,教師要讓學生自主操作和探究物體的質量與物體的下落快慢之間的關系,則可分別采用不同質量的硬幣與紙片進行同高度、同時間的自由落體運動實驗,從中尋找實驗問題的答案。最后,教師可讓學生自主操作和探究空氣阻力與物體的下落快慢之間的關系,采用兩張相同的紙片,將其中一張紙片揉成一團,再進行實驗,從實驗操作、實驗觀察與問題探究的過程中尋找答案,這顯然可以提高物理課的教學質量,也可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
結束語:總之,高中物理教師若要優(yōu)化自己的物理課程教學過程,則可充分考慮如何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最大化地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也可引入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法或者組織自主操作活動來優(yōu)化現有的物理教學過程,最終實現新課改下的物理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建東.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問題及其對策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9(28):73-74.
[2]郭珍廣.多媒體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6):120.
[3]朱剛明.基于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高中物理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9,21(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