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博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育逐漸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重點。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正是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產生的。本文從介紹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概念開始,分析現(xiàn)階段該模式在運用過程中出現(xiàn)的相關問題并提出合理的運用策略,為該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運用過程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學案導學;教學模式
一、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概念
學案導學是一種以導學案為載體的新型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中根據(jù)導學案以及教師的引導,通過閱讀教材、合作探究、小組談論、課堂檢測等環(huán)節(jié)完成相關學習內容。這種教學模式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有著重要意義,同時,也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意義重大。
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運用現(xiàn)狀分析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目前在許多的課堂得到了運用,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所取得的效果有好的一面,也存在著許多問題。
2.1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運用的基本情況
筆者選擇了本地區(qū)某初中的同學進行了問卷調查,共得到500分合格問卷,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雖然在目前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關于學案的利用有些許成效,但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依然存在問題。
2.2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運用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通過此次的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運用的過程中,從調查數(shù)據(jù)中反饋的問題而言,教師與學生具體的課堂行為中產生了對教學效果的相應的影響。問卷調查的代表問題如下:
通過(表3-1)我們可以大概得出結論:在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有60%的學生是非常愿意或內心當中愿意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這在學生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反映了同學們對合作探究學習的訴求。也有極少數(shù)的同學對于合作解決問題抱有“無所謂”的態(tài)度,這就需要就是關注這些學生。在教學中,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對于整體的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影響,教師在預設學案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情況,做到因材施教。
通過(表3-2)我們可以大概得出結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如重視學習成果的檢測、課堂知識點的系統(tǒng)分析等,幫助學生學會針對錯誤問題,反思并查找原因,這對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是有幫助的。
通過(表3-3)我們可以大概得出結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過程中,絕大部分的學生還是愿意選擇導學案來輔助課堂學習的,由此我們應該積極開展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運用。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運用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目前存在以下問題: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存在形式化問題,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突出,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問題。
三、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策略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運用中應當運用相應的教學策略,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教育智慧,這樣有助于更好的發(fā)揮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
3.1學生主體性策略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應當充分認識到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即可以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其次,應促使學生轉變傳統(tǒng)學習觀念。學生傳統(tǒng)學習觀念的轉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正確引導。因此,教師應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重要意義,引導學生積極端正學習態(tài)度,擺正學習的心態(tài),并積極樹立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觀念。
3.2師生互動策略
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存在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現(xiàn)象,這對教師合理的運用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是一種挑戰(zhàn),如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在一堂課中有所收獲,不掉隊,筆者認為,充分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必要的。學習興趣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對于新知的欲望,甚至能夠讓每一位同學主動的探索新知。
3.3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策略
初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道德素養(yǎng)和法治意識的學科,更重要的一點在于學生能夠將課上所學到的知識轉化為生活中的實際經驗,以取得良好的課堂延伸效果。通過調查結果得知,學生喜歡運用導學案進行學習,原因在于學案導學教學模式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真正的結合生活實際討論問題、得到答案、并將學到的知識運用于生活,這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過程。因此,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的挖掘學生生活中的案例,并運用這些案例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運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陳麗娜.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高效課堂的構建[D].閩南師范大學,2019.
[2]段文杰.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導學互動”的應用及教學方式解讀[J].科教導刊(下旬刊),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