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梅
摘要:寫作是中學語文學習的重頭戲,也是集中考查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反映了中學生的綜合素質。中學生作文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僅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寫作技巧,還要求學生廣泛涉獵,積累素材。近年來,中學作文教學以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精神為指導,引導學生既要立足課堂,又要加強課后學習,激發(fā)內(nèi)在的主動性,充分利用資源,深入觀察社會生活,針對時事和新聞熱點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時政熱點 作文 素材 教學方法
2020年高考落幕之后,大家不出意料地發(fā)現(xiàn),本年的高考語文命題依然緊扣時代脈搏,貼近現(xiàn)實生活,考查了學生對社會、國家和人類未來的關注,凸顯了家國情懷及社會責任。尤其是寫作部分:全國二卷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背景,選取相關材料布置寫作內(nèi)容,考察青年的社會責任。2019年全國二卷的寫作部分,也是在建國70周年的背景下,組織材料設計多個寫作任務,審視青年學生的家國情懷。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學習,已然不能適應新時代的教育要求。因此,關注社會熱點,從中積累思想和情感,是語文課堂不容忽視的問題,語文教學之寫作講練也應該與社會熱點尤其是時政熱點建立起密切的關系。
如何在作文教學中融入熱點素材呢?
一、有計劃,有準備的積累熱點素材。
教師每周可以利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組織學生觀看《新聞周刊》,讓學生了解一周內(nèi)主要的新聞事件,做好素材積累;還可以借助人民網(wǎng)、新聞網(wǎng)、新華網(wǎng)、中國日報網(wǎng)等網(wǎng)絡媒體及《人民日報》評論員的文章,搜集整理熱點事件及相關的優(yōu)秀文章,分專題匯編資料,供學生學習閱讀、積累素材;還可以定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如“熱點事件交流論壇”、“一周要聞聯(lián)播”等,讓學生在充分交流、積極互動中,切實與社會相融,從而與時代接軌,在生活的大課堂中學會認識事物、分析事物,對事物進行合理的判斷與推理,積累思想和情感,為寫作提供豐富的事理儲備。
定期觀看《新聞周刊》不會占用學生太多的時間,反而給枯燥的學習注入新鮮的血液,使學生在調(diào)節(jié)學習狀態(tài)的同時,收獲大量的知識。當然,如何更高效地觀看影音資料積累素材,還需要老師做好引導,啟發(fā)學生記什么、怎么記、如何深化理解等。在匯編熱點素材資料時,除了讓學生自主閱讀,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讀出重點,對重點內(nèi)容做怎樣的思考;同類素材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分別適用于哪些話題等。開展第二課堂活動,要做好活動方案,規(guī)范活動流程,不能隨意而為,要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以規(guī)范的流程交流熱點素材,確保活動的時效性。如“熱點事件交流論壇”,教師可以選取一周新聞視點或是新聞人物作為話題,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搜集資料、整理思想、形成觀點,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展開討論、交流思想;教師充分評價,表揚先進者,鼓勵后進者,“一周新聞聯(lián)播”活動則可以要求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積累到一到三個新聞事件,每周有三到五個同學作為新聞播報員連續(xù)上臺播報新聞。以多種形式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學生會在充分的參與中享受關注社會熱點事件帶給自己的新鮮感、充實感,從而有計劃、有準備地完成素材積累,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二、有選擇、有側重地運用素材。
在寫作中運用熱點素材,一能使文章具有新穎性,二能增強文章的現(xiàn)實意義,三易于讀者產(chǎn)生共鳴。近年來的高考寫作命題形式及內(nèi)容要求也使我們不得不重視熱點素材在寫作中的運用。很多老師都高度重視這個問題,并在寫作教學實踐中做了很多嘗試,積極引導學生善用、會用時政熱點,只是結果參差不齊。學生運用熱點素材,要么是一味引用高頻次出現(xiàn)的材料,使同一事例泛濫成災,索然無味兒;要么是機械引用,不謀重點,以致材料長篇累牘空泛龐雜;再者就是牽強附會,以材料之“花”接主題之“木”,不倫不類,抑或是敘議不當,文有其形而言之無物。
有人這樣寫:“但愿蒼生皆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鼻铱唇癯?,黃旭華隱姓埋名數(shù)十載,只為核潛艇研發(fā)圓國夢;袁隆平留取三尺臥榻,夢成千萬稻香,從未止步,為全世界謀福祉;孫家棟年過古稀未伏櫪,猶向蒼穹寄深情,設計人造衛(wèi)星、深空探測衛(wèi)星,將自己一生奉獻給航天事業(yè);劉傳健堅守崗位保全全機乘客安全……他們?yōu)閲瞰I,為民付出,乃國之棟梁,民之脊梁!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以身許國,何事不敢為”的愛國志氣;感動于“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無私奉獻;更驚嘆于“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責任心。他們以塵霧之微補益山海,螢燭微光增輝日月,平凡中孕育著不凡;一個個渺弱之軀頂立于天地間,自是一片巍峨壯闊!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這樣就避免了一味敘述事例的單調(diào)和內(nèi)容單薄的弊端,簡要概述事例內(nèi)容,敘述議論相結合。既不失簡練,又豐富了思想和情感。練習作品中,那些議論抒懷的動人之處自不必提,至于其他高超的抒情段落也不再贅述。
三、建立科學系統(tǒng)的熱點素材運用評價體系。
教師要高屋建瓴,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建立一套科學系統(tǒng)的評價體系,以此促進語文教學中融入社會時政熱點的工作順利開展,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關于評價體系,要考慮其全面可行、具體有效。老師可以通過學生素材積累本、寫作練習、第二課堂活動中學生的參與度、活動質量等檢測熱點素材積累的成效。根據(jù)具體情況量化打分,采用不同的獎勵機制,樹立典型,激勵后進。努力拓寬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渠道,推廣成熟高效的做法,總之要讓學生明白該做什么,該怎么去做,要對學生所做的工作進行有效評價,讓學生從熱點素材的積累與運用中得到方法的同時,能得到中肯的評價,獲得成就感。
我在一次組織學生閱讀學習時政熱點匯編資料時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能按要求完成學習,如寫下對熱點素材的簡短評價,寫了不同材料適用的話題。簡要分析人民日報時事評論員的文章在評論熱點事件時有哪些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由此可見,在給任務給方法給時間的情況下,學生還是能夠積極參與時政熱點學習活動。也能取得一些成效。在一次以科技為話題的作文練習中,我要求學生用上指定的熱點素材,一方面加強對素材的印象,另一方面強化學生準確、合理運用素材的能力;部分學生能巧妙地運用北斗三號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正式開通和華為應對美國制裁的熱點事件,其中不乏有議論、評價切中肯綮者。新鮮的素材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要正確引導,學生一定能從生活的大課堂中做一個樂知者。
總之,老師善于關注熱點事件,并引導學生對熱點事件正確分析、準確判斷、合理推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就能幫助其寫出更多言之有物的好文章,從而提高語文學質量。
參考文獻:[1]劉運明.在中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積累素材[J].知識窗(教師版),2019(10):12.
[2]楊桐.淺談高中生作文素材的積累[J].課外語文,2019(28):31+43.
[3]王昌友.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精彩的寫作素材[J].初中生輔導,2019(28):19-21.
安康市漢濱區(qū)江北高級中學 ? 陜西省 ?安康市 ?7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