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摘 要:如何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自覺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是數學教師一直思考的課題。本人就自己從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提高數學課堂的實效性。
關鍵詞:實效性;營造;巧妙;數學思維
在教師平時的教學中,都曾經有過這樣的思考,如何提高數學課堂的實效性?比如,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巧妙地新課引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等等。通過下面幾點,談談本人粗淺的看法。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課堂氛圍是衡量一節(jié)課成功與否的關鍵,如果師生能在相對寬松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中進行互動,才能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積極思考,從而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勇于發(fā)言,大膽探索,學生就能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對數學學習的信心,體驗了在數學課堂上充滿著創(chuàng)造思維與探索精神,從而養(yǎng)成團結互助、合作交流及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也要與時俱進自覺地去關注學生,不僅要關注他們的學習成績,也要關注其學習過程,更要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在具體數學活動中所發(fā)生的變化,以人的發(fā)展為本,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人格,塑造他們健全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果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多去了解發(fā)掘學生特長愛好,并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為他們創(chuàng)造充分表現的機會,使他們在活動中有成功的體驗,盡可能享受成功的喜悅,這樣他們就能更加自信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其次,還需要老師創(chuàng)設比較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只有在這樣的平臺,學生才能勇于展現自己,學生在提出問題后,不要“簡單”地給予對和錯這樣的評判要用相對得體恰當的方式加以引導,同時,課堂上要與學生平等互動、交流探討,要讓學生意識到每個人都可以獨立思考,并堅持自己的觀點,這樣學生就樂于參與,最后,要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因為,一般情況下,學生愛上他們喜歡的老師的課,并且課后也總是先去完成自己喜歡的老師布置的作業(yè),由此看來建立并保持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非常重要。
三、巧妙地引入新課
古人云,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上好一堂課,首先一定要有一個巧妙的新課引入,如果一堂課一開始教師就能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地運用了提問式、懸念式、承上啟下等導入新課,學生就會興趣昂然,聚精會神的投入到新課學習中,這樣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能夠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思考聽課,這說明人的注意力越集中,周圍環(huán)境對他的干擾就會越小,接受教育信息的效果就會越好,常見的巧妙引入新課的方法有提問式,比如,上新課前,先復習前面所學與新課的教學內容有關的,提出一個或幾個學生了解的饒有興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分析,一方面鞏固了已學的舊知識,又為講授新知識埋下了伏筆。再比如,針對新課內容,可以采用“懸念式”地提幾個學生既感興趣又好奇的問題,以激發(fā)學生想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為學好本節(jié)課奠定了基礎。
四、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傳統(tǒng)數學教學的過程,基本上都是師問生答的問答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扼殺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要想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就要改變過去傳統(tǒng)的教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思考,從而使學生的聯想性思維、質疑性思維、逆向性思維、邏輯推理思維都得到發(fā)揮。最后形成學生自己獨特的個人見解。從具體向抽象,初級向高級發(fā)展的過程,因此,在新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讓學生充分發(fā)揮獨立思考的氛圍,充分利用學生思維靈活的特征,在課堂上行動起來,敢于展開想象、獨立思考,勇于鉆研,敢于質疑,大膽爭論,使其產生探索求知欲和表現欲。
五、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非常重要,因為,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有力工具,所以課堂上要多培養(yǎng)學生的說理能力,掌握數學語言也是準確地、有效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學實踐表明,數學思維的發(fā)展離不開數學語言的培養(yǎng),應當把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和數學知識的學習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討論及數學說理時,說的準確、簡明扼要、說地完整、條理清楚、邏輯性強,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借助數學概念,運用準確,合理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要求教師自身不斷提高語言素養(yǎng),規(guī)范數學語言,通過教師語言的示范作用來影響引導學生,特別是在中學幾何教學中,對于幾何概念及推理,既要能用符號語言表示,又要會用語言文字表達,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概念。
六、培養(yǎng)師生動手能力
有句諺語說得好,“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用它來形容人們求知識,做學問都要親自動手實踐,動手做才能學得會。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就要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練習,讓學生在訓練中促進多方面的感知,獲取的知識才更加深刻、牢靠,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才會運用自如,問題的解決又激發(fā)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發(fā)展了解決問題的技能。比如,學生非常熟悉的七巧板的拼圖中,通過動手變換,就能拼接出各式各樣的漂亮圖案,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合作交流、互動協(xié)作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在動手中學習,在動手中思維。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種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只有關愛每一位學生,在教學中營造平等、和諧、合作的課堂氛圍,才能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數學課堂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