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青 陳偉基
摘 要:“鹽類的水解”是高中化學教學中基礎但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在教學實踐中會發(fā)現(xiàn)該部分是綜合性強,教學難度高,因此通常教學效果不理想。為了有效提高化學教學的質(zhì)量,就必須對“鹽類的水解”的學習難點原因進行分析,進而改進教學策略。本文將首先對蘇教版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專題三內(nèi)第三單元“鹽類的水解”教學特點進行闡述,隨后對學習難點原因進行分析,最后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化學;鹽類的水解;學習難點;教學分析
引言:在進行“鹽類的水解”這部分知識內(nèi)容的教學時,會涉及到多方面的高中化學知識點,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接觸到的概念也較多,為了提高教學質(zhì)量,就需要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讓學生能夠利用知識體系提高自身的解題能力,進而提高該部分內(nèi)容的學習效果。
1.“鹽類的水解”教學特點
1.1教學要求
新課標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學生能夠從多角度、動態(tài)化地對化學變化進行分析,并且及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能將在課堂上、書本中學習到的化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之中。
“鹽類的水解”這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要求包含了三點,首先是要求學生能夠認識鹽類水解的原理和影響鹽類水解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能夠了解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和平衡在物質(zhì)檢測等多方面的應用;最后是能夠了解溶液PH的調(diào)控在工業(yè)農(nóng)業(yè)以及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1.2“鹽類的水解”相關概念
在進行“鹽類的水解”的學習時,學生如果不能掌握相關概念,對概念不理解或是掌握不全面都很容易導致學生的學習陷入困難,因此在開展這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工作時,應該幫助學生對相關概念進行梳理,包括了鹽類水解、無機鹽類水解反應、水解平衡、電解質(zhì)等諸多水解反應相關概念進行理解掌握。
2.“鹽類的水解”學習難點原因
2.1“鹽類的水解”學習難點
在對長期教學實踐進行分析總結之后可以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認為在進行“鹽類的水解”相關知識內(nèi)容的學習時理論性很強,在進行理解的過程中需要較強的抽象性思維,此外,涵蓋的知識點較多,很容易發(fā)生混淆。
2.2學習難點原因分析
2.2.1沒有科學認知策略
學生沒有養(yǎng)成高效的學習方法,在進行“鹽類的水解”學習時采用的是較為低效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案,或者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只針對單一的知識點進行學習,而沒有通過系統(tǒng)性的知識架構去獲取理解知識。沒有科學認知策略以為著學生沒有將所學習的知識點進行梳理,沒有進行知識結構的搭建,同時也沒有對相關的知識概念進行口語化和形象化的轉化,最終導致對知識的記憶程度不深,很容易遺忘相關的知識點。
2.2.2學生沒有充分進行獨立思維
在傳統(tǒng)的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工作更叫注重對知識的教導,而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此外,相較之下教師更加注重向?qū)W生傳授化學實驗結論,而不重視讓學生通過實驗過程的體驗和感悟來獲取知識。這種教學模式往往會導致兩種極端情況的出現(xiàn),一方面是學生的思維潛力得到了充分的開發(fā),在對老師所教授知識點進行充分獲取的基礎上形成了自身的知識體系,但需要進行不斷的復習和補充來維持自身的知識體系,如果長時間沒有接觸到該類知識的相關信息,很容易遺忘;另一方面是學生的思維被禁錮,自我學習的能力逐漸被弱化,對知識進行消化的能力減弱。
2.2.3抽象思維較差
“鹽類的水解”這部分內(nèi)容的理論性較強,需要一定的抽象性思維,即要求學生能夠以一定的想象能力來對客觀現(xiàn)實進行分析判斷和邏輯推理,而一些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差或是無法正確在學習中應用抽象思維。
2.2.4知識體系不完整
“鹽類的水解”是一個綜合性較高的知識內(nèi)容,要求學生能夠?qū)⒅八鶎W習的知識點進行系統(tǒng)性的歸納總結,比如“電離”是“鹽類的水解”中進行分析的起點,酸堿性是“鹽類的水解”學習的核心,因此學生需要通過系統(tǒng)性的體系來更好地開展學習。
3.“鹽類的水解”教學策略
3.1結合生活實際引入知識點
在開展正式的理論知識教學之前應該通過一定生活實例來進行知識內(nèi)容的引入,幫助學生將化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比如向?qū)W生提問:生活中常用的被俗稱為純堿的Na2CO3明明是鹽,為什么被會成為“堿”呢?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隨后組織學生進行實驗,對鹽溶液的酸堿性進行測定,并讓學生對實驗的現(xiàn)象進行觀察、討論和歸納,在進行“鹽類的水解”教學時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體悟知識內(nèi)容,讓學生保持思考,進而幫助學生提高在進行“鹽類的水解”時的邏輯思維能力。
3.2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此外,教師還可以基于新課標要求,對“鹽類的水解”相關教學內(nèi)容進行深入的分析,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知識體系的搭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該知識內(nèi)容下的相關概念。除了思維導圖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之外,隨著課堂教學技術手段的不斷豐富,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聲音、文字、圖像、視頻相融合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并且在教學中為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能夠進行獨立的思考。
3.3利用口訣幫助記憶理解
面對概念較多且知識點抽象化學的特點,在開展“鹽類的分解”教學時,可以通過口訣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記憶和理解,比如“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雙弱雙水解,誰強顯誰性”,在學生自己動手實驗的過程中老師及時對關鍵點進行提醒,在實驗結束之后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共同完成知識點口訣。
結束語:“鹽類的水解”是高中化學中十分重要的知識板塊,通過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在進行該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時通常教學效果不好,學生學習的難度較大,為了提高教學質(zhì)量,應該對蘇教版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專題三內(nèi)第三單元“鹽類的水解”學習難點原因進行分析,從而從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有針對性地改進該部分知識的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周利飛.利用交互智能型課件進行“鹽類的水解”教學的研究[D].四川:四川師范大學,2014.
[2]劉洋,王春.”鹽類的水解”優(yōu)質(zhì)課教學設計案例賞析[J].高中數(shù)理化,2019,(12):52-54.
[3]李向東.新課改下”鹽類的水解”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9,(5):73-74.
[4]劉志明.以”鹽類的水解”為例分析高中化學解題方法[J].高中數(shù)理化,2019,(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