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興梅
摘要:長期的新課程改革更新了許多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許多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思想,改變了以前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開始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在教師的眼中,教學方法變得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采用能夠使學生能夠順利學習語文的討論式教學方法。在中國,獨立性和自我表現(xiàn)能力越強的小學生,就越有更多的機會提高語文綜合技能。但是,有些教師因為在進行討論式教學時無法掌握教學的節(jié)奏而試圖減少討論,這是不正確的。
關鍵詞:討論訓練;小學語文;表達能力;不同的想法;提高認識
雖然討論式教學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探索任務型教學內容,這種教學方法也已經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在許多小學語文課堂上,學生無法積極地參與討論,一些老師也沒有掌握有效的討論式教學的方法。因此,教師需要重新理解討論式教學的本質,結合實際,分析該教學方法的優(yōu)缺點,最大程度地利用這種教學方法,真正地幫助學生學好語文。在本文中,作者根據(jù)具體實踐分析了討論式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并總結了討論式教學的特點,以期為教師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1. 加強語言表達能力
“討論”一詞具有“說話”的意思,這意味著學生必須張開嘴巴說話才能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小學生參加的活動相對較少,沒有公開演講的經驗,但是良好的演講能力是學生應具備的關鍵素質之一。因此,有必要利用語文課堂上的機會鍛煉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種機會包括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自由討論。
例如,在學習《中彩那天》這篇課文時,老師向學生講述“彩票中獎”的故事,并教導學生學習課文中“父親”的誠實的道德品質。本文的主題與我們的教育理念相吻合,教師不但要傳授學生文化知識更要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觀。一些老師并不認可該課文的結尾,教師可以利用課文中的故事,讓學生討論,如果是自己中了獎,自己會怎么做;或者根據(jù)時間、地點和性格這三個要素,討論自己曾經歷過的有關誠實的故事。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需要主動開動腦筋,回憶各種兌現(xiàn)諾言的經歷。教師還應鼓勵不喜歡說話的學生發(fā)言,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加討論,學會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一個觀點或描述一個事件。討論式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民主、平等的學習環(huán)境,使每個學生都可以主動學習,開動腦筋,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
2. 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在小學階段,教師可以在采用將討論教學與小學語文課堂相結合的方式來改善語文教學,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內容。在課堂上,學生可以積極參與課堂知識的討論。這種教學方式,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良好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學習《難忘的潑水節(jié)》這一課時,老師可以要求學生搜集一些資料,以幫助理解課文中的知識,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主動性,并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因此,教師可以有效地將討論式教學與小學語文課堂結合起來。
3. 鍛煉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任務很少,教師可以利用課堂上的時間進行討論式教學,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之間的凝聚力。
例如,在學習《大禹治水》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在課堂上向學生解釋課文內容,然后再采用討論式教學以提高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例如,可以讓學生討論大禹父親是用什么方法來治水的,為什么失敗了,大禹為什么成功了這些問題。這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了解,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技巧和溝通交流的能力。
4. 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在小學階段,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因此,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教師在向學生解釋課文的相關知識時,可以通過在語文課堂上采用討論式教學的方式來加深學生對文章的記憶。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增加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以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雖然由教師解釋課文內容和知識點能減小課堂學習的難度,但仍然需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以提高學習成績。
例如,在上《絕句》這一課時,老師應先向學生解釋課文的內容,讓學生了解這首古詩的一般含義以及教給學生一些幫助理解古詩的知識。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因此,當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應用討論式教學方法時,他們可以通過讓學生討論課文的內容,來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涵。
5. 運用表達技巧
在小學階段,教師不僅需要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需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這樣學生才可以在以后的學習進行有效地提高。雖然在小學階段的學生沒有很大的學習壓力,但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入,小學生不能深刻的理解課文的深層含義,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重復閱讀,來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例如,在上《大象保姆》這一課時,老師應要求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對大象的印象,反復閱讀文章中難以理解的地方并討論課文內容,用這樣的教學方法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6. 學生有不同的想法
學生可能并不總是以老師的思想為指導,在學習書中內容的同時也應該學會思考。討論式教學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與老師產生不同的觀點,擁有更多的想法,這對學生的學習非常有益。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也能促進學生思考。,學生在詳細地研究課文中的問題的過程中,可以不斷改善自己的思維方式。
例如,《大自然的聲音》一文的內容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應該不是很陌生,在與學生相距不遠的生活中,學生經常能接觸到大自然。教師使用討論式教學方法可以要求學生就特定的課文內容進行討論,鼓勵學生進行不同的思考,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教師可以分配學習任務,確定學生可以討論的問題,如聲音在本質上是什么?你最喜歡哪種聲音?聲音會給你帶來什么好處?并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討論。學生首先會思考這些問題,然后深入討論學習內容,發(fā)表自己不同的想法,不斷地思考。這種討論有助于消除學生的學習惰性,增強學生之間的情感,也有利于學生語文的學習和進步。
7. 結論
通常,通過討論式教學,教師可以更好地與學生交流,增進彼此的感情。對教師來說,這可以減輕自己的教學壓力,可以更有效地教學。對學生來說,可以與同學進行良好的溝通,從而使自己的思想注入新鮮的血液,可以更全面地思考問題,這些對學習都是有益的。
參考文獻
柯桂珠.培養(yǎng)學生興趣,促進小學語文教學[J].亞太教育,2019(12):76.
[2]廖朝輝.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中國新通信,2019,21(24):175-176.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白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