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河
摘要:初中歷史學科主要包括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時間和歷史意義等內容,涉及到有關中國和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與思想的內容,是學生初步了解歷史和認識中國與世界發(fā)展歷程的重要學科,同時給學生學習也帶來了較多問題。基于此,對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進行研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途徑
引言
在初中教學過程中,教師面臨著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并不強的問題,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低下,學生無法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而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于依賴老師,長期處于這種狀態(tài)下,學生將無法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對將來的學習生涯會形成一種障礙,并且也影響著以后學段中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否能夠提升。
一、初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分析
長久以來,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教師教給學生知識,學生通過教師傳授的知識去解決問題的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被忽視,導致學生在開展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思維受到限制,很難用自我的歷史思維方法去思考問題。再加上應試考試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擇的教材內容幾乎都是考試范圍內的內容,導致學生對歷史知識的了解少之又少,甚至對教材內容中的知識都一知半解。學生對歷史教材進行預習時,雖然能明白文字表達的簡單意思,但并不能完全掌握其內涵,將歷史知識通過死記硬背的方法記憶,過段時間就忘得一干二凈。所以,在開展初中歷史教學活動時,廣大歷史教師需要將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對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學生在一個相對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開展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開展教學活動。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實踐
(一)轉變教學觀念,完善教學模式
傳統(tǒng)歷史教學模式中,教師一般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是教學活動的絕對領袖,學生對教師的崇拜心理較高。教師作為傳授知識的對象,進而掌控著整個教學活動,而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無法發(fā)揮自身潛在的學習熱情和主觀能動性。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一般將賴成績作為衡定學生歷史綜合能力的唯一標準,這顯然是不對的。教師眼里往往只有部分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忽略了中下游學生的存在,其所制定的教學目標也僅僅針對部分優(yōu)異學生,不能兼顧整體,這對學生的學習成長是不公平的,會造成部分學生產生歷史學習的抵觸情緒,甚至產生厭學心理。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論認為,學生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其引導作用,努力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使其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觀念,努力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在課下生活中不斷探索學習,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綜合全面發(fā)展。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上,一定要根據當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進行選擇,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選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做到因材施教,認真研究教學內容,選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方式。
(二)組織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習動機
實踐活動是對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提高初中生運用能力的主要途徑。初中歷史教師要在教學之余,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教師可以在課后鼓勵學生去收集歷史故事、歷史人物事跡、當?shù)氐泥l(xiāng)土傳說等等。在講課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留出3—5分鐘時間,讓學生把自己收集整理的歷史故事講述出來,還可以把這些故事制作成班級刊物,放在教室里,供學生課后翻閱。學生收集材料的過程就是自主學習的過程,對自己收集的資料內容一定會印象深刻,這也是對歷史教材的一個補充。歷史教師還可以利用節(jié)假日組織一系列實踐活動,拓寬學生自主學習的渠道。比如,在清明節(jié)到來時,可以組織學生去烈士陵園掃墓,通過學習先烈們的英雄壯舉,了解歷史,增強民族自豪感,感悟到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鼓勵學生奮發(fā)圖強,好好學習。在國慶節(jié)的時候,歷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開國大典》《建國大業(yè)》等影片,讓學生重溫歷史,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中找到前進的方向。
(三)平等交流,拉近師生距離
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是一個相對平等的過程,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性,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命令學生去開展學習活動。教師要給予學生真正的關心和愛護,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在一個有愛的環(huán)境下學習的。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經常贊美和表揚別人。于教師而言,得到學生的夸贊,教師內心會十分愉悅,而教師的情緒又影響著教學活動,能夠有效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于學生而言,得到教師的表揚,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給予學生更多表達自己的舞臺。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結束語
從長久的教學實踐來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學生開展良好學習活動的基礎。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制訂與當前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特點相結合的教學計劃,明確教學目標。在開展教學活動時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
參考文獻
[1]秦川.芻議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家長,2019(36):137.
[2]溫娟.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初探[J].新課程(下),2019(12):186.
[3]昂切吉.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農村教育,2019(35):91.
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qū)洋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