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勇
摘要:在小學體育教學中, 背越式跳高是一項重要的訓練項目, 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培養(yǎng)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興趣, 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 老師通過恰當?shù)慕虒W策略, 加強起跳技術的訓練, 做好力量的練習, 幫助學生克服背越式跳高中容易發(fā)生的問題, 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防護, 提升體育訓練效果, 促進學生的心智發(fā)展, 實現(xiàn)體育課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體育;背越式跳高;訓練技巧;教學策略
增強學生體質, 豐富學生的運動技能, 促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健康知識, 是小學體育的重要目標。 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中, 明確規(guī)定了一些必備的訓練項目。 背越式跳高由于所需要的器械比較簡單, 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也適合學生集體參與, 成為一項重要的小學體育訓練項目。 老師在組織小學生進行背越式跳高訓練時, 需要講究一些實用的訓練技巧, 提升項目訓練的實際效果。具體做法如下:
一、加強起跳技術的訓練。
背越式跳高中起跳訓練是整個訓練項目 的重要基礎。 老師在進行背越式跳高訓練時, 不僅要讓學生了解這個體育項目 的基本技術特點, 以及各種技能方面的要求, 還需要通過親自進行標準的示范, 配以精確的講解, 甚至讓學生觀看視頻等方式, 讓學生掌握起跳的技術要領, 指導學生進行擺臂、擺腿練習, 使學生能夠順利的完成助跑與起跳的結合。
比方說, 老師針對小學生的實際情況, 進行了基礎性的訓練, 先讓學生進行原地擺動腿、擺動手臂的練習, 要求學生在擺臂與擺腿協(xié)調, 并且要進行折疊擺動。 接下來, 老師又讓學生進行原地起跳練習, 以及上一步、上三步的助跑起跳練習。 然后, 進行助跑與起跳的結合訓練, 要求學生在助跑的過程中體驗速度的由慢到快的加速過程, 對于助跑的速度進行精準的把握。
最后, 老師又對學生進行了專門的過桿技術訓練, 包括原地仰頭、倒肩、挺髖等動作, 以及 3-5 步助跳起跳、原地跳地、3-5 步助跑過桿等動作, 對于過桿環(huán)節(jié)中的各個動作進行分解練習, 幫助學生掌握各個細節(jié)技術問題。 通過這樣的分步訓練, 增強了訓練的針對性, 循序漸進的對于背越式跳高起跳環(huán)節(jié)的各種技能要點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練習, 幫助學生克服各個步驟中的技術難點,掌握了起跳技術的要點, 豐富了學生的參與體育運動學習體驗,促使學生對于背越式跳高的起跳獲得了更多的感性信息, 取得了比較理想的訓練效果。
二、堅持做好力量的練習。
體育運動項目是力與美的結合, 也正因為如此才吸引了眾多體育迷。 背越式跳高作為一項重要的體育項目, 當然除了運動技能之外, 還是一種力量的體現(xiàn)。 因此, 老師在組織小學生進行背越式跳高訓練時, 也不可忽視力量的練習。 力量的練習對于起跳具有重要的影響, 而學生力量的提升需要進行堅持不懈的訓練, 需要老師給予高度的重視, 采取有效的方式進行專門的訓練。
比方說, 老師可以針對小學生的體能特點, 對學生進行上肢力量、腰腹部力量和下肢力量的專項訓練。 由于背越式跳高的起跳環(huán)節(jié)與下肢力量具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 所以, 在進行力量練習時, 老師通常以下肢力量的訓練為重點, 腰腹力量則主要通過仰臥起坐、立臥撐等活動進行練習, 下肢力量的練習則是通過立定跳、單腳跳、深蹲、深蹲跳、障礙跳、跳繩等活動進行訓練。 同時,在組織學生進行力量練習的過程中, 不但注意增強腿部肌肉群的爆發(fā)力, 鍛煉支撐力, 而且還非常重視學生肌肉的靈活性、柔韌性的練習, 讓學生的腿部力量更好的為起跳提供支持。 另外,由于小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同, 年齡上也存在差異, 生理特點有所區(qū)別, 老師需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立足點, 科學的組織力量練習, 在深蹲及深蹲跳時, 如果要進行負重練習, 也要恰當?shù)脑O計負重量, 并且進行間歇性的練習, 確保負重在學生可以承受的范圍內(nèi), 防范對學生身體安全的危害。 通過這些多種形式的力量練習, 學生的體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取得了比較理想的力量練習效果, 為學生安全順利的完成背越式跳高做好了鋪墊。
三、應對項目訓練的問題。
首先, 進行一步助跑, 完成助跑起跳落地動作。 具體方法以左腳起跳為例, 右腳在前, 左腳在后, 左腳上步起跳時, 同時兩臂屈肘上提, 右腿屈膝前擺上提, 當身體起跳后, 右臂繼續(xù)上舉, 背正對墊子, 頭迅速后仰, 挺髖,收腹舉腿,使肩背先著墊, 完成整個助跑起跳落地動作。 重點強調的是學生在轉身起跳后背要正對墊子,身體與墊子成90度角, 肩背部著墊,但個別學生可能會做成臀部著墊, 這時必須及時糾正, 避免以后形成錯誤的空中過桿動作。 這樣教學的最大好處是直觀性強, 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高學生學習背越式跳高的積極性, 容易建立起背越式跳高的助跑、 起跳、 過桿的一個完整的初步框架, 消除背越式跳高學習中畏難情結, 能愉快的進行學習。 學生經(jīng)過幾次課的練習后, 就能較好的掌握這一部分動作要領, 接下來就可以進行下面的教學了。
其次, 讓學生進行2步或3步助跑, 借助踏跳板起跳, 讓學生繼續(xù)進行助跑、 起跳、 過桿練習, 與第一步不同的是學生要進行助跑起跳的低高度過桿練習(也可教師手持低高度的跳高桿進行練習) , 學生經(jīng)過2~3次均能較好的掌握。 這樣做的目 的有兩個, 一是讓學生自 己學會體驗, 在助跑踏跳后強制起跳腿用力起跳后必須轉體向上跳, 再仰頭、 挺髖、 收腹、 舉腿才能跳過橫桿, 從而讓學生自 己動腦進一步強化背越式跳高的完整動作, 建立起背越式跳高的一個完整動作概念。 另一個目 的是可以消除學生在跳高練習中的一個恐高心理, 幫助學生學會思考、 學會自 我調整, 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打好一個良好的基礎;對于教師而言, 又可以很好的看清楚學生起跳和空中過桿技術中的不足, 便于糾正其動作, 可以很好的掌握學生的學習程度, 給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信心。
概括來說,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 通過科學的開展背越式跳高訓練, 能夠豐富學生體育技能, 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為了提升背越式跳高的訓練效果, 老師需要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學生進行訓練, 不但要讓學生了解背越式跳高的技術要領, 掌握助跑、起跳、過桿等基本技能, 并且需要做好各個步驟的完美銜接,增強運動的協(xié)調性, 讓學生在獲得背越式跳高技能, 使學生領略體育項目的美感, 獲得獨特而美好的體育運動體驗。
參考文獻
肖和偉.對背越式跳高擺動腿“起跳”機制及擺動腿訓練研究[J].田徑,2014(07).
四川省峨眉山市羅目鎮(zhèn)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