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雨 鄭天宇
【摘 要】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心理學相關內容的運用越來越多,體育課不僅僅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傳授身體運動技能,更注重的是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以及良好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構建主義理論認為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更好的使學生掌握運動知識和技能,在體育課程中加以運用,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體育知識,激發(fā)體育運動興趣,從而提高體育教學效果,促進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關鍵詞】構建主義;情境式;體育教學
一、相關概念
(一)構建主義發(fā)展觀
構建主義發(fā)展觀是認知發(fā)展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杰所創(chuàng)立。他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雙重過程,一方面以學習者已有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新知識進行選擇加工,建構自己的理解過程,另一方面也是一個原有觀念發(fā)生轉變和結構重組過程。人們對于知識的掌握處于發(fā)展之中,并且在不同的情境中,都要被重新建構、學習與適應,因此教師應幫助與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經驗中加工轉化為新知識經驗。
(二)情境式體育教學
情境式體育教學是指體育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能力,結合體育教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體育課堂上主動獲得體育知識,增強體質。情境教學理論認為,學習與實踐是不可分割的,其意義也是在具體情境的實踐過程中才能得到。特別是體育這一學科并不是知識點或動作的完全疊加堆砌,而是一種動態(tài)的建構過程,通過老師所營造的特定情境,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在學習與運用過程中根據環(huán)境的變化進行加工改造與調整適應。
二、基于建構主義理論下的情境式體育教學設計
體育運動技能作為體育教學內容重要組成部分,是不斷發(fā)展完善并具有一定客觀規(guī)律的。但這些規(guī)律大多已經約定俗成,學生很難通過自己的經驗構建出新的動作結構。建構主義理論強調主動建構知識技能,而不是被動的接受。因此我們可以結合體育運動的特點,根據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動作技能的需要,因材施教,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交流與合作的體育教學情境。
(一)情境體育游戲
情境體育游戲是指學生在有情境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下開展的體育運動,加強教學過程中的故事性。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感受運動的快樂并且激發(fā)運動興趣,將體育融入到生活情景中使學生能夠更生動直觀的獲得生活體驗。例如在平衡性練習中,創(chuàng)設出森林王國的情境,每個人都變成了一只想要通過獨木橋過河的小松鼠,所以過獨木橋時需要控制身體平衡、集中注意力防止落水才能抵達終點。通過營造童話氛圍,使枯燥的平衡性練習富有了趣味性,在激發(fā)學生參與度的同時,也能提升更好的鍛煉其的平衡以及協調能力。
(二)情境生活再現
所謂情境生活再現就是把學生帶進生活,帶入社會,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中選取某一典型片段場景,教師通過語言的描繪,創(chuàng)設情境鮮明地展現在學生眼前。例如,在學習技巧滾翻動作時,通過跑動中突然絆倒、從高處或騎自行車前摔等場景再現,讓學生結合實踐進行模擬、思考、實踐,并通過自身體驗,最終掌握團身滾動和魚躍技術動作。更好的將已構建的日常生活知識與體育運動技能相結合,也使學生在日常能靈活的運用體育運動技能鍛煉與保護自我。
(三)情境角色體驗
情境教學中的角色表演包括進入角色與扮演角色這兩種。比如體驗學生喜歡的某個英雄人物或工作時,學生在情景中分別扮演“消防員、救生員或傷員”等角色。由于學生自己進入、扮演角色,對情景中的角色必然產生親切感,自然也就加深內心體驗。又或者在進行籃球、足球小競賽等體育活動中,對學生來說,少了距離感多了參與感,親身體驗運動的成功與失敗,不僅提高積極性,更教會學生如何在遵守體育競技規(guī)則的情況下突破自我進行公平競爭求勝,體會到更快、更高、更強的競技體育精神,以及面對失敗與困難應如何調整心情積極接受,讓學生在不同角色中得到體驗的同時獲得挫折教育。
(四)情境想象創(chuàng)新
想象力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在創(chuàng)設想象情境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育特點,充分激發(fā)學生想象力,活躍其思維,鼓勵與啟發(fā)學生,例如:在學習動作技能時,將生活中出現的“踩石頭”“獨木橋”“摘桃子”等動作運用到練習中;或者將各種動物的模仿動作如“小鳥飛”“兔子跳”“老虎爬”等融入到動作過程中;還有健美操步伐學習時,將“進退步、橫移步、小跑步”分別想象成“貓步、螃蟹走、小馬跑”等動作,非常直觀形象便于理解與記憶。
三、總結與建議
(一)總結
在查閱文獻過程中發(fā)現基于構建主義的情境教學方式應用十分廣泛,但針對體育教學領域的研究甚少。筆者認為情境式體育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比,其理論更多是兒童心理研究的基礎上,所以對初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局限性,更適合低年級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
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特點,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自覺主動的參與到體育活動中,讓小學生直觀感受體育課程的樂趣,增強體育學習積極性。初中高年級可在教學過程中適當運用,如在準備活動以及游戲環(huán)節(jié)中加以創(chuàng)設,使學生掌握運動技術的同時更加活躍氣氛課堂不再單一枯燥。
(二)建議
通過情境的構建使學生將已有知識經驗遷移到體育運動中,使體育教學不再是過去死板單調的為了掌握技能而掌握技能,而是使學生更好的學習體育知識、理解體育精神、掌握運動技能,并重新構建到生活當中,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形成良性循環(huán)。因此這更體現出情境式教學作為教學手段的一種,有利有弊,在體育教學中不可盲目運用。要求教師應根據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等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根據教學目標合理構建環(huán)境,加強體育教師自身學科知識與實踐能力,使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黃玲.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4):258.
[2]吉燦忠.論從建構主義理論到現代體育教學改革[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5(01):82-83.
[3]包芳芳.依托情景教學,把握體育本質[J].課程教育研究,2016(20):204.
[4]張培松,鐘璞.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情景構建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04):125+105.
[5]齊士偉.淺析情景教學方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38):93-94.
[6]張亞娟.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綜述[J].教育現代化,2018,5(12):171-172.
[7]楊艷麗.情景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教育,2012(Z1):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