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艷 馬琪
摘要:《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是國家教育部統(tǒng)一要求的高校必修思政理論課之一,對青年學生三觀的教育與培養(yǎng)起著關鍵性作用。如何發(fā)揮本課程的作用,必須探析本課程現(xiàn)階段在高職院校的現(xiàn)狀,結合自身學校、師生實際情況在多方面找出解決辦法,探索行之有效的實踐改革路徑,使課程內容入心轉行。
關鍵詞:實踐;現(xiàn)狀;途徑
馬克思主義理論最基本的觀點就是實踐,一切理論只有付諸于實踐并且得到實踐的檢驗,最終為實踐服務才能實現(xiàn)理論的價值。作為高職院校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論基礎課,必須將晦澀難懂的理論轉化為一種行為表現(xiàn),必經途徑有且唯有實踐可以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與法治教育,貼近青年學生的思想與生活,提升綜合素養(yǎng)。
一、《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青年學生道德素養(yǎng)與法律素質的培養(yǎng),不是簡單的理論灌輸,是需要內化知識、情感培養(yǎng)、外化行為三者的有機結合,才能發(fā)揮其實效性。思政課程是與時俱進,始終要圍繞“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堅持立德樹人為中心,為培養(yǎng)符合新時代要求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而服務。
在課程教授過程中融入實踐教學是思政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青年學生可以通過形式多樣實踐形式,更加深入的了解國家、社會的實際情況,在具體做的過程中不斷增強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社會責任感,真正達到成人成才的目的。如此,基礎課的實踐教學要“活”起來,讓學生打心眼里愛上思政課。
二、《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現(xiàn)狀
根據國家教育部的對本課程教學大綱的明確要求,理論課時48學時,實踐6學時,雖然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大部分院校都嚴格執(zhí)行此標準,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但同時有些現(xiàn)狀問題亟待解決。
首先,在實踐教學保障條件上有缺失。一般院校都能達到課時標準,但在實施的過程中卻只有形式卻無實質性的內容,實踐教學沒有得到跟理論教學同等的重視。由此就導致實踐教學內容與考核過于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僅限于一些觀后感、心得體會等,形式簡單,內容空洞,學生僅是為分數合格而完成任務,沒有達到實踐效果。
其次,實踐經費不足,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不足。多數高職院校沒有此課程展開實踐教學的專項經費,使實踐教學局限于課堂實踐,多以案例討論、辯論形式為主。課外教學資源沒有深入挖掘,沒有與相關單位建立關系,形成教育基地,學生不能深入社會,無更深刻體驗。只有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參與活動,積極主動性才能發(fā)揮更好。
最后,青年學生對本課程實踐教學重要性認識不到位。認為思修與法基課程就是一門公共課程,僅對知識點進行掌握就能通過考試修夠學分,展開實踐教學就是簡單的完成一項任務,不能正確對待。這一問題就要求教師在實踐內容上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評價考核方式。
三、《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改革途徑
(一)調研學生,知其所想
實踐教學展開的第一步就是在學生中間展開調研活動,根據青年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校的具體實際,通過校園隨訪、問卷調查、面對面交流等形式了解青年學生的內心對基礎課的真實態(tài)度和期待。根據問卷結果,進行教學反思、組織研討、對實踐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
(二)理論教學中融入課內實踐
高職院校將掌握知識和技能作為人才培養(yǎng)目標,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具體的理論內容,教師提前設計、分配任務,成為主導因素,學生進行自由分組,進行自主學習,發(fā)揮課堂主體地位。
1、課堂講授。教師根據授課目標,組織并指導學生進行講授。學生通過任務分配,自主查找資料,知識點進行整合,解決能解決的問題,選擇自己熟知知識進行講解,擔任“教師”角色,自己解決能解決的問題,疑惑問題可以通過討論方式進行解決,教師可以成為問題導向,提升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能力。
2、案例討論。教師根據授課內容選擇真實發(fā)生的真實事件,進行梳理,提出問題或形成辯題,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積極討論,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
3、情境再現(xiàn)。讓學生根據教學內容,進行選題,自編自導自演,以情景劇的方式再現(xiàn)主題內容,讓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從而達到情感共鳴,由感性認知上升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指導實踐。
(三)社會實踐多樣性
1、整合社會資源,建設實踐基地。學校應積極與社會有關單位進行聯(lián)合,建設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的實踐教學基地,提供課內思政走向課外的載體。如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可以與當地的博物館、紀念館進行聯(lián)合,組織學生參觀、聽講解,啟發(fā)學生;培養(yǎng)學生法律思維,可以與當地法院進行聯(lián)合,組織學生旁聽,做守法公民。
2、社會志愿服務。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如到社區(qū)進行普法宣傳,暑假到偏遠農村根據所學專業(yè)支援農村建設等,利用自己所學幫助有需要的人,使自身素養(yǎng)得到升華。
除此之外,思政教師要在考核方式上進行思考,如何將學生的實踐成果融入考核機制,調動學生積極性。
實踐教學在思政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實踐教學開展好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這也成為新時期《基礎課》教學工作的切入點,思政教師要緊抓務實。我們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還原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用所學服務人民,服務社會,體現(xiàn)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17 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專項工作總體方案[EB/OL]. (2017-04-28).http://www. whcvc.edu. cn/2017/0428/c1361a23722/page.htm.
[2]藍波濤,陳淑麗.運用情景劇增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教學吸引力的探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2):118-121.
[3]夏家春.試析“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6).
[4]馬建青.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上),2016(5):32-34.
基金項目:本文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職業(yè)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機制研究》部分成果。(課題編號XJGZZC201701,項目負責人:馬琪)
作者簡介:
崔艷(1986-),女,新疆天山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學歷,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馬琪(1984-),女,新疆天山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學歷,教育學專業(yè),從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