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蕓
【摘 ? ?要】高中地理是一門涉及面廣、對空間想象力要求較高的學科。其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地理區(qū)域劃分以及空間分布等。而地圖的作用不容小覷,它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形象化,其鮮明的色彩也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通過研究地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進行簡要的分析與探究。
【關(guān)鍵詞】地圖 ?高中地理 ?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2.102
地圖是學習地理中最重要的一個對象,它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是地理知識含義的具體表現(xiàn)。從地理位置、某地的地形特點、地形分布、地形區(qū)的地貌到影響氣溫的因素、氣溫日較差與年較差的規(guī)律、河流的水文特征與水系特征等都需要以地圖直觀地體現(xiàn)。所以,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合理利用地圖,針對學生的個性特征,制定出一套地圖與理論相結(jié)合的教學體系,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空間想象力等。
一、地圖對高中地理學習的意義
(一)輔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點
純理論知識、純文字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比不上圖片帶來的視覺沖擊感。且地理是一門空間性很強的學科,直接講述理論學生沒有樹立空間概念,理解起來就會比較困難。例如,在進行熱帶、溫帶、寒帶的氣候劃分時,若僅憑文字的敘述,學生的想象無法準確判斷,這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但配上地圖,在地圖上準確標出氣候區(qū),學生邊看圖邊理解,學習的效率就會相應地提高。
(二)以圖像的形式傳達信息,更加直觀、易懂
地圖是以圖像的形式傳達信息的,比起枯燥拗口的純理論知識,色彩鮮明的圖像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直觀的重要教學工具。它的出現(xiàn),有利于學生理解較為抽象的地理知識;有利于學生了解地理區(qū)域的分布和其演變的規(guī)律;有利于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立體的地理空間。比如,關(guān)于“為什么秦嶺是中國南北地區(qū)的分界線”問題,如果僅僅從“秦嶺海拔高,山勢雄偉,是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區(qū)與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qū)的重要分界,在水文上,是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的分水嶺……”這樣的文字上理解,學生是很難記憶的。但是地圖就可以很精準地表現(xiàn)出來。在地圖上,海拔高的山脈都會準確的標注??梢詮牡貓D上得知秦嶺山脈海拔大致在2000—3000米,西起甘肅,東到河南,長約1500公里,是天然的屏障。除了緯度原因,南方受來自海洋的暖流氣流影響造成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北方受蒙古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影響造成暖溫帶半濕潤氣候,而秦嶺山脈阻斷了暖流、冷空氣的傳入,所以南北氣候才會不同。這些知識現(xiàn)象能夠在地圖上更加直觀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讓學生的印象更深,記得更牢。
(三)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高中地理學科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地圖識別能力和地圖應用能力。而學生借助地圖學習世界的地形地貌、地理空間以及物產(chǎn)的分布,能夠形成較好的空間想象力,方向感也會增強并且思想維度也能夠得到提升。當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基本的地理空間框架,再運用地圖結(jié)合地理知識日積月累,在腦海中不斷添加細微的地理要素,那么學生對地理、對世界的認識將達到質(zhì)的飛躍。不僅如此,學習地圖能夠潛移默化地鍛煉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以及行動力。如果學生對地圖研究透徹,能夠通過一張圖就能拓展到其他地理知識方面上去,這也側(cè)面拓展了學生的思想維度。在今后的地理學習或者是日常生活中都能使學生通過不同角度來看待問題,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如何正確使用地圖
(一)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
學生如何正確有效地使用地圖,最主要的就是要讓學生掌握相關(guān)知識。所以在進行教學之前,教師應該專門花時間為學生科普地圖的用法以及記憶技巧,這能幫助學生今后的學習。教師應該先指導學生怎樣用地理地圖中的比例尺、方位、圖例、經(jīng)緯度等;然后,教師需要教授學生分辨地圖中不同顏色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也要讓學生了解各類地圖的用處,比如政區(qū)圖、等降水量分布圖、地形圖、氣候類型分布圖、人口分布圖等,其中,政區(qū)圖是用來觀察各省份之間的關(guān)系,地形圖用來表示地表上的居民地、水系、植被等,人口分布圖是用來觀察各個地區(qū)的人口分布……在教授的時候也要向?qū)W生強調(diào)地圖筆記的重要性,督促學生動手、動眼、動耳、動腦,通過反復的練習,加深對地圖的印象。
(二)督促學生勤加練習
掌握地理地圖需要學生日復一日地練習和反復地記憶。所以,學生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常看地圖、分析地圖。對示意圖、分布圖等反復記憶,也可以親手去畫、親手去描,通過這樣的方法來加深記憶。而那些山脈分布圖、水流線、氣候圖等,學生大可不必死記硬背,可以結(jié)合理論知識進行推理演算。
(三)將文字說明和地圖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
地圖和文字應該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光有文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困難;光有地圖,學生不知道從什么方面探究。所以應該將文字說明和地圖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讓地圖成為文字的闡述,讓文字成為地圖的說明,這樣的有機結(jié)合不僅會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學習的效率會得到提高。比如在講解我國一些地形區(qū)的地貌(地形)特征時,了解到青藏高原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橫斷山區(qū)山高谷深,山河相間;等等,再通過地圖的驗證,學生才更加理解知識的含義。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能通過具體的圖像生動、直觀地帶給人們視覺上的感受。要想學好地理,地圖的使用至關(guān)重要,但立體化的世界利用教材中二維平面地圖來呈現(xiàn)終究不能“完美”還原。但是多媒體卻彌補了這一缺點。通過網(wǎng)絡查找地圖,再利用程序以動態(tài)、立體的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那么學生研究起來就更加的方便。比如對于美洲與歐洲的銜接在地圖上不能直觀感受,而將世界地圖從二維轉(zhuǎn)變成三維,通過動態(tài)的播放加上教師的講解,學生直觀感受,有助于學生理解,且多媒體的多樣化使得課堂氣氛輕松有趣,也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地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對于學生而言,地圖不僅讓抽象的理論知識轉(zhuǎn)變成直觀的地理現(xiàn)象,其鮮明的色彩也為枯燥的文字增添了幾分趣味,吸引學生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于教師而言,理論知識的講解更加透徹、形象,而且簡化了教學過程,減少了教學負擔,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師應該將地圖合理、靈活地運用到教學中,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檀魯鑌.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地理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地理教學,2010,000(003).
[2]陶亮.高中地理多媒體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教育技術(shù)裝備,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