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會發(fā)展的新時期,對學生的和教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近些年心理問題頻發(fā),教師和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也開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诖?,本文將結合新時代高職學生的心理情況分析,并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視角研究,具體闡述開展教育引導工作的重要思路,以期能夠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新時代;高職;心理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開展思路
一、引言
高職學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主體,在時代發(fā)展中,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甚至有部分學生已經陷入了心理危機。加上時代的特殊性,學生們不得不面臨著諸多的壓力。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每一名教師都有責任給予學生更多的心理健康引導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中更是如此。那么,究竟應該如何開展教學活動才更利于滿足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需求,助力學生的健康成長呢?筆者認為有必要結合以下幾點展開進一步探討。
二、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在社會發(fā)展的這一特殊時期,高職學校的學生也開始面臨著一定的心理問題挑戰(zhàn)。尤其是在突發(fā)事件發(fā)生之后,很多學生也會受到社會發(fā)展的影響,或多或少出現了諸多心理問題。綜合現階段學生的發(fā)展情況分析后,目前學生的心理健康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作為社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學生很容易受到社會中價值觀、文化觀念、社會實踐等多個方面的影響。一旦學生在社會中無法正確地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勢必會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因此,很多學生難免會出現困惑、迷茫、疑慮等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加上網絡中一些信息的影響,導致學生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
第二,在學校中,由于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很多學生過分關注成績,忽視自己人際交往能力的影響。加上步入高職之后,更多依靠學生的自覺性學習。在高職學校中師生交往較少,關系疏遠,一旦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很難被及時發(fā)現。加上教學中會涉及到線上線下引導等方面,部分學生在線上學習中積極性不高,繼而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心理健康。
第三,當學生處于家庭環(huán)境中,由于他們經歷不同、家庭成員的職業(yè)不同,因此學生的心理健康很容易被影響,加上學生自身素質的影響,在面對一些疑難問題的時候,無法找到正確的處理方式,久而久之,學生會出現畏懼情緒。加上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的影響,部分學生無法正確處理學習與電子設備使用之間的關系,導致學生出現很多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
總之,高職階段正處于學生的心理斷乳期,如果教師無法就結合學生的成長需求給予針對性的心理引導,將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的思路
面對學生的心理現狀,在高職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需要明確學生的成長需求,并主動探索多種教學模式開展心理輔導工作。結合實踐探究后發(fā)現,可以結合以下幾點展開教學引導:
第一,多管齊下,找準根源調整學生心理狀態(tài)。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心理情況分析,主動探索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模式,并借助線上工具與學生溝通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然后,聯合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多管齊下引導學生,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繼而提高教學的效率。例如,教師可以與多方聯合起來,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心理健康宣傳科普活動。在活動中,更利于學生了解更多心理健康知識,并在參與社會實踐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
第二,優(yōu)化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時代發(fā)展中,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成長的需求。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主動選擇合適的方法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教學的模式,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穿插社會熱點引導學生分析,并組織學生在特定的角色扮演中感受分析。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身處對方的情境中更加全面地體會當事人的想法。學生在結合實際思考和探究中,心理狀態(tài)也會朝著更加理想化的方向發(fā)展。
第三,借助網絡,因材施教引導。在新時代中,不同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不同,因此面臨的心理問題也不盡相同。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可以借助網絡環(huán)境與學生溝通,并結合學的情況為學生推送不同的課程引導學生。同時,還需要及時跟進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這種針對性引導的方式,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及時發(fā)現自身的問題并在教師的針對性引導下及時改變不良心理狀態(tài)。教學的效果也會在教師因材施教引導中獲得顯著的提升。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將有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并認真分析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需求,主動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并在進一步引導中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從而為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牛力華,王冬杰,何肖云,等.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自由觀培養(yǎng)與心理干預策略研究[J].各界,2018(12):117-118.
[2]許麗英.新時代推進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職業(yè)教育),2019(01):55-56.
貴州裝備制造職業(yè)學院 張波 潘樹蘭 孫文 康芳 糜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