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藝
【摘? ? 要】近年來,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逐步普及,使得美術的學科地位不斷提高。小學階段的美術課程,對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美術學科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則需要教師以學生為主體設計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本文將對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給出以下建議。
【關鍵詞】小學美術? 動手能力? 創(chuàng)作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5.116
新課程標準的改革,使得培養(yǎng)學生的目標發(fā)生眾多變化。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綜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語數(shù)外主要學科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而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和動手能力的增強則依靠美術課程。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小學生好奇心強,開朗喜動,富有想象力等特點去開展教學實踐。要讓美術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激發(fā)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獨立自主的實踐能力。
一、有趣的教學設計,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素質(zhì)教育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美術課程的地位。但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很難改變美術是副科的陳舊觀念。部分美術教師認為自己的學科并沒有受到相應的重視,投入教學的熱情也不多。在教學中,大部分老師就直接依據(jù)美術教材上簡單的內(nèi)容教學,并沒有根據(jù)實際出發(fā),分析學生的心理,去設計豐富有趣的教學內(nèi)容。這使得美術課程在學生心中的重視程度的降低,對美術學習興趣和熱情的喪失。甚至會在美術課堂上做其他科目的作業(yè)。要改變此現(xiàn)狀,就需要教師對課堂精心的設計,了解學生們的學習愿望,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比如在《向日葵》這一課中,教師可以設置一個“盲盒猜物”的活動,將瓜子裝入盒子中,讓同學們通過搖、摸、聞、嘗等動作猜測盒子中是什么,并向?qū)W生介紹瓜子的作用,最后引導學生認識瓜子是向日葵的果實,引出課題。然后通過播放視頻,讓同學們仔細觀察向日葵的顏色和組成。最后教師演示繪畫向日葵的過程,學生臨摹繪畫。這樣的教學設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也將學生的注意力鎖在課堂上。讓學生感受到自然植物的美麗,也對繪畫植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二、欣賞優(yōu)秀美術作品,引導學生動手創(chuàng)作
欣賞世界各國不同畫家的優(yōu)秀作品,并理解其中含義,是小學美術課程中常用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看似簡單,但在實際教學中,怎樣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領悟,是十分不容易的。要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美術知識積累和美術素養(yǎng),并且要結合他們難以對一項事物長時間精力集中的身心特點,耐心細致的進行引導。在對優(yōu)秀作品進行賞析時,教師可以適當?shù)慕榻B該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意義,然后通過提問等方式,一起分析這幅繪畫的特點以及使用的繪畫技能。當然,教師也需要留給學生自我思考的空間,鼓勵他們說出對作品的欣賞之處,以及所感悟到的內(nèi)容。最后,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對這幅畫的理解和印象深刻地認識嘗試去臨摹,或者教師在黑板上或者多媒體上做引導示范,學生學習臨摹等方式,幫助學生動手創(chuàng)作。要尊重每個孩子,他們是有著不同色彩的不同個體,切不可用統(tǒng)一的標準去限制孩子們想象力的發(fā)揮。要多創(chuàng)作機會,讓孩子們可以有機會展示和交流自己的看法,并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思想和作品中的閃光點,從而提升他們的動手創(chuàng)作的欲望。
三、利用美術手工課,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美術手工課程能夠最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但這種課程往往是美術教師最不愿意上的。存在的最大問題主要為兩個,第一是手工材料的準備。現(xiàn)在的小學生課業(yè)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因此在他們心中,手工課材料的準備無疑又要花費他們玩耍的時間。而且他們也不愿意將零花錢花費在手工材料的購買上。第二大問題是手工課的組織紀律問題,手工課的教學過程基本上是由老師在講臺上演示,學生跟著教師的步驟一起做,那老師很難將精力分散到課堂紀律的管理上來。因此,手工課的課堂紀律是十分混亂的。針對學生對美術課材料準備積極性不高的問題,需要從兩個方面改善。一方面教師盡可能地讓學生準備不需要購買,只需要在生活中收集的材料,如舊衣物,舊報紙,舊瓶蓋等等可以利用的資源。第二是鼓勵學生參與到手工課中來,可以將自己制作的作品獎勵給材料準備齊全,課堂紀律良好的同學。有效改善課堂紀律,教師可以將自己的演示步驟制作成為教學視頻,在課堂上觀看,教師可以在教室內(nèi)進行游走,既可以監(jiān)督課堂紀律也可以指導學生在動手過程中遇到的錯誤和難題。當然這樣的方式也最大限度的保證了每位同學都參與到手工制作當中。在開展手工課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受到美術課時間的限制,學生很難在美術課堂上完成一件較為大型的美術作品,而布置美術作業(yè)又無疑加重了學生的負擔。那么就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既培養(yǎng)了學生個人的動手能力,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但也需要注意,這樣的小組合作方式,不能盲目分組,美術教師要對每位同學的動手能力和性格特點有一定評估,強弱搭配,才能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
四、開展豐富的美術活動,促進學生動手創(chuàng)作
除在美術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地動手能力外,豐富的美術活動,也能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但這樣的活動舉辦要注意的是,要有適宜的主題,讓學生有充分發(fā)揮的空間。比如制作我的校園模型,同學們可以選擇任何材料制作,可以是卡紙,可以是泡沫塑料制作的模型,也可以是用泥塑制作。其次是要給同學們充分的準備時間。時間太緊,學生們沒有充足的時間思考,那這樣的活動就變成了敷衍。最好是利用每學期的小長假時間,可以讓學生利用這個時間和父母或者其他小朋友一起制作,促進彼此之間的感情。也可以讓學生們在生活中養(yǎng)成勤動手,善思考的習慣。當然這樣的活動每學期不宜舉辦過多,一到兩次即可。次數(shù)過多也會降低學生對于活動的新鮮感和熱情,也對主要科目的學習有一定影響。
總之,在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要以孩子們能在“玩中學,學中玩”為目標,要利用小學生對于未知世界想要探索的欲望,設計精彩的教學活動,開展有趣的手工制作過程,讓學生們充分體驗動手帶來的快樂感和滿足感。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敢于動手,想要動手,善于動手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這也要求美術教師有更多的耐心和精力認真投入到美術教學中。
參考文獻
[1]朱小梅.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J].美術教育研究,2017.[2]陳章永.淺談中小學美術活動課中的“個性化教學”[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0(10):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