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偉林
[摘 ?要: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過:“所謂人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酉,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fā)現出美來?!毙W的美術課,就是要從小培養(yǎng)其基礎的美術技能、培養(yǎng)其審美能力以及培養(yǎng)其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其一雙會發(fā)現美的眼睛,以便未來終身藝術修養(yǎng)的提升。本文主要探討在小學美術課堂當中,使用怎樣的方法可促進學生提升審美的眼光。
關鍵詞:拓寬;鑒賞視野;審美能力;實踐;發(fā)現美]
一、開展美術課堂的意義
美術教育對于學生道德素質培養(yǎng)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研究顯示,美術教育的核心目標在于培養(yǎng)學生具有審美觀,并在思想品質和人文素養(yǎng)方面得到一定的升華,從而強化學生的內在美。美術作為藝術的直觀方法之一,對于大眾的感情方面以及理念等均會有一定的影響,除了給人們視覺上的享受外,還是提升學生創(chuàng)作意識以及創(chuàng)作能力的關鍵性科目。美術課堂的開展不但讓小學生從各類藝術中獲得一定程度熏陶,而且還能有效的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不但讓小學生從創(chuàng)作的各類藝術作品中品嘗到大量的知識,同時還能給小學生心靈方面帶來愉快的情感。綜上,美術教育課堂的開展可幫助小學生建立審美觀,與此同時還能促進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自主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的培養(yǎng)。
二、我們可以通過三方面培養(yǎng)小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
(一)拓寬學生的鑒賞視野,提高審美能力
比較傳統以及落后的教學方法就是在課堂上通過圖片或者食物等進行美術教育。通過教師的詳細講解后盡管能讓小學生了解到美術的美與意境,但是該類教育方式不具備較強的吸引力,小學生在學習后印象低,因而會在短時間內忘記教師所講解的知識。與此同時圖片教學僅僅表達了美術的靜態(tài)美,無法將美術的動態(tài)美直觀性的體現出來。如教師在上湘版一年級的美術《小雨沙沙》《小樹快快長》等課程時,如果學生只能通過教師的圖片講解來了解其意境美,是無法深刻的體會到該美術課要表達的動態(tài)美。因此要提升學生對于美術的審美能力,應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拓寬學生的鑒賞視野,通過學生對小雨的自身感受,對小樹的自身觀察、感知,摸一摸,捏一捏,感知小雨的濕潤,觀賞雨滴落水時的漣漪,聞一聞小樹的葉香,聯合教師的講解,使得學生能動態(tài)以及靜態(tài)的觀察與感知美術的魅力。在對學生上《軟棉棉的云》這節(jié)美術課時,可先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親近自然,讓學生自己觀察天空中白云變化的美,再進課堂,利用多媒體展示各種云的動態(tài),配上烏云閃電時的氣勢雷鳴的音樂,雨后彩虹的輕快音樂或者晴空萬里的寧靜安詳的音樂……通過以上種種自身的感知與體驗,促進小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二)通過多媒體,善于利用聯想和想象,發(fā)現美
小學生對任何事物都有較強的好奇心理以及探知心理。但是其自律性以及理解能力相對較低,因此在實際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以達到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如上湘版三年級美術《恐龍世界》時,教師可提前準備相關的課件,通過多媒體,了解恐龍的過去,直觀恐龍的各種種類:霸王龍、戟龍、翼龍、劍龍、三角龍、草食龍等,然后通過慢動作、360度動態(tài)圖以及音頻等營造教學情境,讓小學生進入恐龍的世界,直觀的欣賞到動物的美,再聯想以前的世界,沒有被污染的水,空氣,藍天白云,鳥語花香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在學習《風》的課程時,首先將課前準備好的紙風車的視頻播放出來,讓學生觀看。隨后打開門窗讓彩帶飛舞。最后引導學生閉上雙眼,張開雙臂,讓其感知風的存在。最后引導小學生想象風的樣子、形態(tài)。讓小學生將自身的見解畫在紙上,通過想象的感知促進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
(三)通過實踐,培養(yǎng)發(fā)現美的眼光
美術的審美不但需要教師的引導,同時還需要學生通過不同的視角中發(fā)現其獨特的魅力。在此情況下需要引導學生對欣賞的作品或者作業(yè)進行無限的想象,不但讓學有身臨情境般的感受,同時還有獨特的認識與鑒賞。
任何事物的培養(yǎng)均不能離開實踐的落實。如在課堂教學中教授學生美術繪畫時需要學生對作品進行臨摹,以便最基礎的能力的實踐。隨后在繪畫過程中通過自身的創(chuàng)造與現象來感知作品的美。這個過程屬于審美能力的表達,同時也是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的過程。因此在實際的美術教育中可提出實踐法教學。如在教授小學生《剪紙與拼貼》知識時,可讓學生將不同顏色的紙片剪成各種形狀,然后讓學生將各種形狀的紙片通過自己的想象拼接為不同的作品,如動物、河流以及花朵等,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作品的美,鑒賞作品的美,發(fā)現作品的美。在實踐中有意識的促進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
三、結束語
小學課堂中的美術教育最主要的是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旨在引導學生能直觀的感受到美術作品的魅力,同時擁有一顆鑒賞美麗的心。因此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可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經典美術作品的賞析以及想象等方法提升小學生的審美眼光。
參考文獻
[1]楊娟娟.淺談小學美術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方法和手段[J].美術教育研究,2017,11(14):159-160.
[2]葛璠.小學美術教育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方式探析[J]. 美術教育研究,2017,22(06):627.
[3]鄭梅.多形式促提高——談在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途徑[J].小學教學參考,2013,16(06):78-79.
[4]趙毅妹.在小學美術課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質[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5,15(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