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麗 劉會強
[摘 要]文章分析當前中學生物課程教學熱點和發(fā)展趨勢,針對生物學新課程標準應用中存在的問題開展調查,問題主要有:生物學新課程標準認識不清,課程教學創(chuàng)新少,課程教學設計陳舊,課程教學治理不到位,課程教學評價不明確。依據(jù)教師問卷反饋,提出課程教學設計突出核心素養(yǎng),課程教學模式突破,生活教學案例應用,課程教學評價多元化等對策。
[關鍵詞]生物課程;創(chuàng)新思維;對策分析
[基金項目]2017年度新疆師范大學干旱區(qū)植物逆境生物學實驗室項目(XJNUSYS112017B08);2017年度新疆師范大學“十三五”校級重點學科生物學學科項目(17SDKD0206)
[作者簡介]周春麗(1982—),女,河南上蔡人,碩士,烏魯木齊第十一中學,中教一級,主要從事中學生物教學方面研究;劉會強(1980—),男,湖北黃石人,碩士,新疆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從事微生物學方面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9324(2020)32-0336-02[收稿日期] 2020-01-13
一、中學生物課程教學研究現(xiàn)狀
中學生物課程教學研究外文文獻通過外文數(shù)據(jù)springer搜索共計11253篇,學科分布主要在教育,生命科學等,其中以自然科學教育領域最多(約28%)。研究熱點主要為中學生物數(shù)字化教育研究,中學生物可視化、虛擬化研究,中學生學習技能提高等方面。國內文獻共計30506篇,主要集中在生物課程教學現(xiàn)狀調查,生物課程教學案例研究,生物課程教學改革研究,生物課程教學模式研究等方面[1]。比較表明,生物課程教學研究國內與國外研究存在一定差距,研究方向也存在差別,國內研究圍繞教學課程體系進行,較系統(tǒng)化。而國外研究注重技術手段的提高及教學技能的提升。
二、中學生物教學存在問題
(一)生物學新課程目標認識不清
目前國內生物學新課程標準實施,中學教師對課程教學目標理解僅限于三維目標并沒有系統(tǒng)化、科學化與新課程目標結合。通過對烏魯木齊地區(qū)275名生物教師調查,59.8%教師認為課程教學目標為鞏固書本知識,34.2%教師認為是培養(yǎng)學生技能和能力,6%教師認為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習慣和態(tài)度,而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幾乎被忽略。從這一調查不難發(fā)現(xiàn),生物學新課程標準沒有系統(tǒng)進入實際課程教學體系,科學素養(yǎng)被忽視。造成這種課程教學目標錯誤定位與生物課程體系設計有關,課程教學重成績、輕素養(yǎng),重解題技能、輕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2]。
(二)中學生物學課程教學創(chuàng)新滯后
通過國外國內生物學課程教學研究文獻分析,國內生物教學研究中課程教學研究往往不被重視,課程教學有的地區(qū)因教學條件限制甚至少開、不開。生物課程教學及相關研究滯后帶來不良后果,不僅影響中學生物教學整體的改革與發(fā)展,更影響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和形成。如何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有效的改善需要多方努力。
(三)中學生物學課程設計陳舊
中學生物課堂尤其是課堂教學活動手段單一,很多課堂除了公開課使用多媒體電化室教學外,其他課堂很少,課程也是只做必修,選修一律不開,人員配置不到位。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無論是驗證性,還是創(chuàng)新性,其課程教學設計幾乎相同,所用教具單一,大多由教師提前準備,學生只是單一模仿教師的演示或照著黑板知識死記硬背,這種課程教學方式只能稱為模仿練習,教師忽視了的創(chuàng)新和素養(yǎng)的作用,師生互動沒有得到良好體現(xiàn)。
(四)中學生物的教學治理不到位
目前中學生物課與理論課一樣都是大班上課,雖然這樣可以便于學生管理,但其弊端顯而易見,學生只會記憶,沒有任何思考,更沒有任何創(chuàng)新,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沒有得到培養(yǎng)。造成中學生物課程教學只注重結果,忽視本身的探究及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3]。
(五)中學生物課程教學評價體系不明確
課程教學評價是依據(jù)學生課后收獲及反饋建立,關系課程教學成敗,目前各類課程教學效果千差萬別。中學生物教學效果主要通過考試驗證學生理解情況。這種考核方式不能反映出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和師生互動,主動探究無法得到體現(xiàn)。
三、中學生物教學對策分析
(一)課程教學的設計主題突出核心素養(yǎng)
課是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和探究能力為目標的,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科學核心素養(yǎng)十分關鍵,如思維能力、探究能力、操作能力等[4]。首要是以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思維模式去構建中學生物教學設計,通過設立專門的課程設計激勵學生主動探究能力培養(yǎng)。增強師生互動,尤其是增強學生探索科學問題的內在動因,以獨立意識去創(chuàng)新設計。通過課前教師設置問題引導,促進學生間相互交流探討,自己探究,課下上網(wǎng)搜索相關研究,主動參與設計整體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思維模式轉變,拓展知識有效延伸。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需要教師自身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主動意識,教師通過引導調動學生興趣,對學生進行科學態(tài)度、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
(二)翻轉課堂等新生物課程教學模式突破
中學生物課程教學因多借鑒國外相關教學理念,尤其是技術手段,如數(shù)字化互動室建立,小班制,探究性設計。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一線教師反饋以小班翻轉課堂教學學生學習效果好。通過深化設計,構建新的課程教學模式,設置翻轉課堂等新的探究式課程教學活動,鼓勵教師增強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新。采用小班制,優(yōu)化課程模式、提高學生主動性。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獨立參與,教師在有限時間內指導更多學生。教師自身要不斷去培訓,去學習,將課堂多維延伸,同時利用校外資源,例如部分大學資源,公共科技資源等,鼓勵學生走出校園與教師成立共同課題研究小組,帶領學生完成探究性學習。
(三)生活性教學案例應用
目前中學增加對教師小課題的設立,鼓勵教師帶領學生探究科學問題,通過生活中小課題實施增強師生互動,學生主動探究。生物教學可以利用生活素材設計課程。如采用當?shù)爻R娭参镎{查就能更好反映特色,增強學生對生物知識探索欲望,突出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教師團隊單元備課,提高知識結構系統(tǒng)性。
(四)課程教學評價模式多元化
教學效果是教育者和研究者們最為關注問題之一。如何提高生物學教學效果,評價模式需要多元化。生物學教學的核心從“雙基”轉向“生物科學核心素養(yǎng)”,生物學課程教學評價應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突出學生主體,評價指標切實落到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上。
目前中學增加對教師小課題的設立,鼓勵教師帶領學生探究科學問題,通過生活中小課題實施增強師生互動,學生主動探究。生物教學可以利用生活素材設計課程。如采用當?shù)爻R娭参镎{查就能更好反映特色,增強學生對生物知識探索欲望,突出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教師團隊單元備課,提高知識結構系統(tǒng)性。
參考文獻
[1]俞紅成.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培養(yǎng)策略[J].中學生物教學,2016(8):18-19.
[2]肖安慶.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J].教學與管理,2015(28):75-76.
[3]高紅雷.試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啟發(fā)式教學方法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3(21):68-69.
[4]鄭春和.中學生物學探究教學模式的研討[J].課程.教材.教法,2001(11):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