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麗
菏澤市牡丹區(qū)開展的新教育實驗,我認為是在新課程改革下亮起的一盞教育學生新途徑的明燈,給廣大老師指出了教育的目標和方向。我們知道,“為誰培育人,怎樣培育人,培育什么樣的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中國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老師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必須夯實愛國主義教育情懷。
今天,菏澤市牡丹區(qū)開展的新教育實驗,強調重視師生的精神狀態(tài),倡導成功體驗,強調個性發(fā)展,注重特色教育,讓師生與人類崇高精神對話。這些無疑打破以前舊式的教育條條框框,重新調整了師生的教與學的位置和方法,開啟了新的教育思路。需要強調的是,如何在新教育實驗的方式下對學生進行和弘揚愛國主義教育。
孩子的心是一張白紙,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得到行為的收獲。老師猶如一個播種者,一個耕耘者,應該在學生的心田里及早地撒下閃爍著愛國主義思想光輝的種子,讓它們開放出美好的情操之花,結出豐碩的道德行為之果。祖國,是多么神圣而親切的字眼;熱愛祖國,又是多么崇高而又圣潔的感情。在孩提時期,孩子對言語、對形象、對世界的認識特別敏感的時期,老師把祖國的尊嚴,民族的氣節(jié),祖輩的光榮歷史,隨著語文歷史品德等教學沁入學生稚嫩的心田,必然會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并發(fā)生深遠的影響,猶如把種子播到田地,會萌芽、會生根、會壯大。一旦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成為青少年的精神支柱,他們的道德情感、個性品質,都會隨之得到健康地發(fā)展,他們才有可能從一個愛國者成長為共產(chǎn)主義者。換言之,缺乏愛國主義情感的道德教育,是經(jīng)不起歲月考驗的。因為愛國主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礎,是共產(chǎn)主義教育的起點。在學校,愛國主義教育,應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在語文教學中,祖國語言反映了我們民族的精神生活的全部歷史,是民族智慧的結晶。祖國語言的美好,對學生的影響,似涓涓細流,雋永而深長。通過祖國語言的學習,學生的情感、思想和境界會變得高尚起來,因此,在引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過程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順理成章的,不管是語文還是品德課、科學課,音樂和美術,還是初中的語文、歷史、地理等教材,都編排了許多內(nèi)容豐富的有關愛國主義教育的內(nèi)容。應該說,通過每一堂的教學,滿懷激情地對學生進行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這是老師責無旁貸的義不容辭的使命?
我是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這塊陣地上,縱觀教材,明確愛國主義教育的內(nèi)容分布在各冊。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反映了祖國的偉大、可愛。整套小學語文教材,有關愛國主義的內(nèi)容,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五個方面:(1)反映祖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如《李時珍》《趙州橋》以及古詩等。(2)反映中華兒女優(yōu)秀、英雄輩出的,如《董存瑞》《黃繼光》《視死如歸》《你們想錯了》《革命烈士詩》《草地夜行》等。(3)反映中華民族不可侮、奮勇抗擊外來侵略的,如《王二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保衛(wèi)黃河》《小英雄雨來》《別了,我愛的中國》等。(4)反映祖國山河壯麗、物產(chǎn)豐富的,如《日月潭》《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長城》《桂林山水》等。這一篇篇教材,反映偉大祖國美的景、美的人、美的事,構成一個有機的愛國主義教育的整體。這樣從整體出發(fā),處理每一篇具體課文,體現(xiàn)教材之間相互補充、反復加深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是以“偉大祖國可愛”的主線,貫穿其中。
因此,我在課堂上將愛國主義內(nèi)容融于正常的課堂知識之中,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有時,我還利用每周的學校舉行的升旗儀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時,在語文課堂上,我還會和孩子們一起高唱一首愛國主義歌曲,讓愛國主義歌曲陶冶學生的心靈。有時,我和孩子們一起進行閱讀,課本是最好的老師,老師根據(jù)學生興趣,安排閱讀內(nèi)容,讓學生自覺在閱讀中感受愛國主義教育。有時,我利用課余時間和學生們一起背誦詩詞,接受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中華詩詞是世界文化璀璨的瑰寶,讓學生觀看中央臺的詩詞大會,感受祖國文化的燦爛,就會產(chǎn)生感召力,學生不自覺的模仿下,不但學會了知識,更產(chǎn)生愛國主義情感。有時,我根據(jù)本地情況,讓學生拿起筆來,描寫家鄉(xiāng)美,利用視頻觀看世界上不安定國家飽受戰(zhàn)亂的人們生活處境,通過對比,謳歌社會主義中國發(fā)生的巨變和我們的幸福美好的生活。
鳥瞰祖國遼闊的土地,看到一顆顆明珠閃爍在高山、草原、海島和湖泊……從歷史的角度講,五千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因此,在引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過程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確立我們的文化自信,這是老師責無旁貸的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
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需要多途徑、多手段、多內(nèi)容,老師只有讓學生多聽、多看、多讀、多對比,才能在潤物細無聲中實現(xiàn)愛國主義情懷的培育。